陈必武
“全效课堂”是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本质是追求教学的效率、效果、效益,基于课堂,延伸课外;它的核心是追求师生的生命发展。全效课堂就是调动一切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为前提,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发展。
一、当前无效教学存在的相关表象
全效课堂是课程改革进入“高原期”后的一种课堂深度变革,是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师生生命主体生长的需要。
但是,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的表象却普遍存在,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1.课堂教学要素不统一,诸要素没有形成合力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教师、环境、资源(含课本)、方法等各个教学要素各自为战,不能很好地协调统一的问题。如教师在情境设置上与教学内容不一致,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与教学内容不融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两张皮”,学生的课堂学习得不到有效指导。
2.课堂中的“问题”往往单向来自于教师
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学中的“问题”应该首先来自学生,是学生主动学习后的困惑、疑问,是学生知识建构和生命成长中的重要节点。但是,在现实的很多课堂中,“问题”往往首先来自于教师。教师由于有了中心统领意识,上课之初就会抛出一个话题或问题,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牵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只能按照老师的路子走,思维被老师的问题“框框”所束缚,无法纵横驰骋。因而,这样的课堂就完全是老师自己的课堂,是老师主宰的课堂,而不是学生的课堂。
3.“满堂问”所带来的课堂表面繁华
“满堂问”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又一种被动学习现象。有的教师特别善于连续追问,往往就一个学习主题不断深挖。课堂一问到底,学生小手如林,表面上课堂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一头雾水。教师觉得如果没有提问就不是教学,好像没有了提问就无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我们姑且叫做“问答式”教学。“问答式”教学表面热闹的背后是学生主体的缺失,是学生课堂生命发展的缺失。教师这边发问,那边提问,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思维整理的时间,没有语言组织的时间,完全是被动应付。试想,这样的“满堂问”又能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呢?
4.学生课堂学习的无层次性
有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无选择性,更无层次性。教师的教学目标只考虑全班整体,而没有进一步考虑全班整体上的个体差别。教师因考虑学生的思维训练而出示的练习题缺乏系列性和阶梯性,“有差异”的学生却没有“有差异”地选择。教师的教学和作业设置没有梯度,没有考虑因材施教。
5.课堂教学中的模式化倾向
现在,非常流行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如四步式教学模式、自学讨论式教学模式、六模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我不反对教学有模式,因为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教学特点的具体体现,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显著标志。但是,我反对模式化,反对套模式。每一个充满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适合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特点的,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二、“关键问题”在课堂深度变革中的具体把握
“问题”意识很重要,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基本要素。有效地利用好“关键问题”,对于推进课堂教学深度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生命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问题”是“全效课堂”的重要特征。课堂中的“关键问题”,总的来讲一般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教材的问题,二是学生的问题,三是教师的问题,四是教学的问题。四类问题在教学中体现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教师如何去驾驭四类问题是“全效课堂”理念的重要体现。
1.关于教材的问题
教材的问题从难易程度上看,主要体现在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两个方面。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问题。一是要从学科层面和整册教材的角度去宏观把握。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数学学科整个小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时如何瞻前顾后。二是教学内容所在的“单元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处理,如何在单元备课时得到重视,以便在教学时可以体现;三是“课时重点问题”,在教学中如何把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问题化转换,以达到“举重若轻”的效果。
2.关于学生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一是学生理解的起点问题,备课时老师站在学生理解的起点预估到的学生问题,包括课堂中有可能生成的问题;二是学生难点问题,是指站在深度理解或深入学习的角度对学生构成学习障碍的瓶颈问题。学生的问题是教学问题的主题,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问题展开,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决定教学的走向。学生自学中产生的问题才是“真”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
3.关于教师的问题
教师的问题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方面,教师的问题体现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或者承上启下的链接阶段,例如教师在课堂导入或某一教学环节开始之时启动思考的问题,通常需要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以达到与学生的经验产生链接,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教师的问题体现在围绕课本核心问题不断深化的问题,如分解的问题、拓展的问题、聚焦的问题、归纳的问题、演绎的问题、反思的问题等。
4.关于教学的问题
教学的问题是“教”与“学”综合因素的核心问题,是指在教材基本问题的观照下,依据学科特别是课时重点问题,在充分考虑学生的问题如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与认知冲突、学习动机与兴趣点等方面后,产生的统领性问题。它最能体现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学生疑难为起点、教学意图为指向的课时教学方案设计导向。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这样的问题必须是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在拥有一定的自学体验和知识建构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通过学生的思考筛选出来。
三、“全效课堂”背景下课堂深度变革的相关要素
在“全效课堂”背景下,我们要深入思考课堂深度变革的相关要素,使这些要素有利于学生的生命发展和成长。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体验、参与一些可以带来轻微沉醉活动的机会,而课堂往往是他们最好的舞台。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学生是课堂的生命存在以后,学生生命发展的可能才真正实现。
1.责任与使命
教学的意义在于对学生课堂生活的改造,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他们建构生活。课堂应该把培养优秀的人格、打造有质量的生活放在第一位。因而,课堂是作为对于现存生活作出某种批判和反思的意义而存在的。教育者要深入体会课堂的使命:学生的民主意识有待提升,自由独立的思想有待引领,人的缺陷呼唤教育去补救,生活的体验要转化为知识和技能。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用智慧、善良、美德、正义等人类最高尚的价值观去引领学生完善人格,让课堂的价值得到不断放大,使“全效课堂”在真正的效率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独立与自由
学生在课堂上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抛弃了学生的独立与自由,不仅难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反而会压抑、遏制学生人格的健康持续发展。教育必须通过有效率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养分,拓展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视野,提高对生活的鉴别和分析能力,不断完善独立的人格,让思想自由驰骋,在追求真理中发展自我。
3.民主与平等
民主与平等是课堂教学关系发展的潮流,课堂专制与霸权不是“全效课堂”的追求。教师要用敬畏生命的态度对待教育,让课堂成为平等的生命体的对话和共同生长的场所。这样,教学的民主与平等才会赋予学生更大的言语和思维空间,其课堂的教学才会有高的效率和好的效果。
4.自主、合作与探究
“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理念变化,是课改倡导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正向引导进行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程度会决定他们学习的效率,也会决定他们生命的长度、宽度和深度。
5.评价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作出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健康的。教师要善于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形成和释放,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的尺子是多样的,以体现开放、包容与智慧。不再用单一的智能观衡量学生,不再要求孩子们每件事都花费同样的时间和力气,不再用单一标准去筛选学生,不再强制不同的学生必须完成相同的作业……
全效课堂是解决课堂无效、无序状态的重要的教学理念,是更新课程观、学生观、发展观、教师观的重要载体。它凸显和甄别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问题意识”,把课堂教学的诸要素有机地整合,以发展学生的生命、提高学生的学力为重要使命,达到课堂变革的目的,使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作为一个生命来培育他们的伦理本体和情感本体,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