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彬
众所周知,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总复习时,有效的练习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是复习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优化有效的课堂练习题是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有效设计好复习课堂的练习题呢?笔者通过对初中数学总复习实践的总结,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有针对性
设计复习课的练习题,不能简单地把数学题堆砌在一起抛给学生,而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围绕每一节复习课内容的要求、重点、难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设计习题。例如在复习绝对值的概念时,由于学生对绝对值的理解较为模糊,可设计如下问题:(1) |2|、|0|、|-3|的值分别是多少?并说出理由根据;(2)化简|a|;(3)x>2时,化简|1-2x|。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能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对绝对值的化简,并深化对概念的认识。又如在复习《方程》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方程解的概念的理解和对方程解的判定。可设计如下问题:(1) “关于x的方程(a-1)x=1的解是x=”是否正确,为什么?(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x-1=0有两个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3)关于x的方程(a-1)x2+x-1=0有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4)关于x的分式方程+=1的解是正数,求a的取值范围。
二、要有发展性
在复习了概念、公式、定理后,如果紧接着就给学生一些较难的问题,尤其是在班级学生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这主要是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遗忘,理解不深所致。这时可根据所复习的内容,本着“起点要低、坡度要小、台阶要密”的原则,有序地从易到难设计练习题。同时,教师应注意挖掘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它们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前面的问题是后面问题的基础,后面的问题是前面问题的发展。这样设计的练习题,学生做起来既有攀登感,又有成就感,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以问题来引领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如:函数的最值问题也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内容,在复习函数最值问题时,设计以下题组:
(1)已知y=x2+2,问当x为何值时,y有最值,并求出最值。
(2)已知y=x2+2,且-4≤x≤0,问当x为何值时,y有最值,并求出最值。
(3)已知y=x2+2,-4≤x≤2,问当x为何值时,y有最值,并求出最值。
(4)已知y=x2+2,-4≤x≤6,问当x为何值时,y有最值,并求出最值。
(5)实际应用的问题(略)。
然后变换函数的关系式,包括变化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位置等,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即设计一定的思维“台阶”,让学生按台阶一个一个地“爬”,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三、要有多样性
设计课堂练习题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这样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练习的方式、方法而言,既要有口头表达的练习题,也要有动手操作的练习题。就练习的题型而言,既要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也要有计算题、证明题。就练习的形式而言,既可设计条件、结论都完备的常规题,也可设计补充条件、或补充结论的探索题。谈论题、抢答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也要经常涉及。这样动静交替,张弛错落,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要有时量性
一般而言,一节复习课的练习时间约为25~30分钟,所以设计练习题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围绕复习的内容精选习题,当堂练习,当堂完成。设计时应以课本中的习题为本,适量选配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类型的习题。要严格控制题目的数量,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以小的题量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切忌盲目机械重复的练习题,这会增加学生无效的学习负担,使课堂复习过程变得漫无目的,使师生陷入劳而无功的题海之中。
五、要有互逆性
数学中的一些定义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应用,计算公式也有双向的应用。对某些例题、习题,也可将条件、结论互换位置,研究探讨其规律。因此,设计练习题时要考虑互逆性,对某个知识点,要从正反两方面编制习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的灵活性。互逆性是数学问题常有的现象,如:乘法公式的应用、解方程与按要求构造方程、几何中的定理与逆定理的应用问题等等。
六、要有总结性
因为是总复习课,所以设计的练习题不能是简单机械的随机罗列,要根据所复习知识方法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相关问题的各种不同方法归纳在一起,让学生有横向、纵向的比较,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数学问题本身的趣味性,给学生提供美的体验。如:在复习《梯形》时,本人根据有关梯形问题的灵活多样性,总结设计了八个练习题。
(1)在梯形ABCD中,AD∥BC,∠A+∠B=90埃珽、F分别是AB、CD的中点,若AB=a,CD=b,求EF;
(2)梯形ABCD中,AD∥BC,∠B=30埃∠C=60埃珽、M、F、N分别为AB、BC、CD、DA的中点,已知BC=9,MN=4,求EF;
(3)已知梯形的两对角线长分别是m、n,两对角线的夹角为60埃求该梯形面积?
(4)梯形ABCD的面积为12,求以此梯形的四边中点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
(5)在梯形ABCD中,AD∥BC,AC、BD交于M,AB=AC,BC=BD,且∠BAC=90埃求证:CD=CM;
(6)在梯形ABCD中,AD∥BC,∠C=90埃珹B=4,CD=3,BC=7,O是AD边的中点,求O到BC边的距离;
(7)在梯形ABCD中,AD∥BC,AC⊥BD于O,求证:AB+CD>AD+BC;
(8)在梯形ABCD中,AD∥BC, AB>CD,中位线EF把梯形ABCD分成面积比为3:5的两梯形,EF=10,求AB。
以上练习题涵盖八种不同的辅助线作法和解法,包括平移腰、延长两腰相交、平移对角线、作对角线、作高、利用中点、作中位线等辅助线作法,同时还有利用方程的代数解法。
七、要有调控性
所谓调控性,主要是依据学生在复习课上做练习题时的反馈信息,对练习题的容量及难度进行调整的策略。课堂练习题应包括“基本容量”和“调控能量”。课堂上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教师备课时意料之外的情景,如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师掌握的信息不符、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有了创新的正确想法或错误的导向,这些都会影响练习的推进速度和推进策略。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因此所设计的练习题不一定完全符合动态发展的课堂,在保证“基本容量”的前提下,适当设计调控性练习题,既能确保复习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又能增强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