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变不离其宗,根源来自课本

2012-04-29 00:44李新莲
考试周刊 2012年12期
关键词:根号人民教育出版社同理

李新莲

摘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本中出现的一些习题,把它们作为方法结论直接应用,对于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有极大的帮助.本文结合一个课本结论,予以举例说明.

关键词: 课本结论运用技巧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第二册(上)第17页习题6.3第7题:若a,b∈R,x、y∈R,且a+b=1,则ax+by≥(ax+by)(*)(当且仅当x=y时,取“=”号).

此题看似简单,常常被同学们所忽视,但它的条件和结论特征却非常明显,由此联想到带有条件“x+y=1”的最值和不等式问题,用(*)作“桥”求解,结果十分奏效,充分显示出课本习题(*)的应用价值.

例1. 已知x,y∈R,且x+y=1,求+的最小值.

分析:这是一道方法较多的题目,但用(*)思考,别有一番风味.

解析:由(*)得

+=x•()+y•()≥(x•+y•)=9

当且仅当=,即x=,y=时等号成立,

故(+)=9.

例2. 设a,b,x,y皆为正实数,且x+y=1,求证:+≥a+b.

分析:初看此题,似乎难以入手,但用(*)思考,即可从根号下部分打开突破口.

证明:由(*)得:

ax+by=xa+yb≥(xa+yb)

即≥xa+yb

同理可得≥ya+xb

两式相加,得

+≥(x+y)(a+b)=a+b.

例3. 已知a,b∈R,且a+b=1,求证+≥.

分析:此题与例2不同,条件等式和特征不等式左边根号下部分关系不明显,似乎不能用(*)解答,但考虑到不等式右边根号下部分和等号成立的条件,可对左边根号下部分适当变形.

证明:由(*)得

a+1=5[a+()]≥5(•a+×)=(a+2)

所以≥(a+2)

同理可得≥(b+2)

两式相加,得+≥.

也可将(*)推广为:若a,b,c∈R,x,y,z∈R,且a+b+c=1,则ax+by+cz≥(ax+by+cz)(**)(当且仅当x=y=z时,取“=”号).

例4. 已知x,y,z∈R,且x+y+z=1,求++的最小值.

解:由(**)得:

++=x•()+y•()+z•()≥(x•+y•+z•)=36

当且仅当==,即x=,y=,z=时等号成立,

故(++)=36.

猜你喜欢
根号人民教育出版社同理
同理不同径的透镜光路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实数”检测题
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一颗同理心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NO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揭开二次根式双重非负性的神秘面纱
“实数”易错题专练
由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组成的新数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