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语文的魅力 体验生命的多彩

2012-04-29 05:07范灵雪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颁奖词荆轲生命

范灵雪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等多重属性的基础学科,其本质特征是基础工具性和思想教育性的统一。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每一本语文教材,每一篇文字,都丰盈着我们的生命,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提升着我们的境界。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多彩,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需要重视和探究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生动具体的情境,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屈原的《离骚》开创了我国文人创作诗歌的先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感悟屈原眷顾楚国、心系怀王的爱国情操,耿介不阿、倔强正直的高尚操守,嫉恶如仇、虽死无悔的斗争精神?教师可以在古筝曲《十面埋伏》激昂悲怆的音乐声中,充满感情地朗读文章,让学生随着老师顿挫慷慨的语言,缓步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精心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形有色的情境世界,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感悟一个个多彩的生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借助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创设可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让学生入情入境入味地学习,既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对文中主人公异彩纷呈的经历得以进一步理解。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一文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对荆轲刺秦王这一举动有怎样的认识”。原本学生对荆轲刺秦都有不同认识,这个带有探究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对荆轲的英雄行为有进一步的认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不知”或“知之不深”,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需要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点拨。例如在教《赤壁赋》时,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他们对于苏轼的人生态度尤其是文中“主客问答”的设计以及文末的“吾与子之所共适”的理解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这时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儒、道、佛思想,阐明正是苏轼对佛、道思想的感悟,使他能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解脱人生的忧思烦恼,使他能够坚持理想,坚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苏轼缘何能够在这样的人生境遇里保持自己的人格和操守,应对纷至沓来的人生打击,慷慨高歌“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点拨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艺术化的巧妙点拨,能引领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更深入地理解人生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要发现教学的切入点,寻找练笔的有效落脚点。巧妙地设计一次小练笔,不仅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升,还能使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更深刻。近年来,我积极鼓励学生写颁奖词或者作品简介,这样既能督促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又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习《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我让学生给巴金先生、梁任公写颁奖词;教学《荷塘月色》和《老人与海》时,我让学生写介绍作品的文章。写颁奖词或者作品简介,不仅能使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印象,也能使他们对作品展示的生命状态有更好的诠释。

语文学科教学不仅是给学生传授文本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把学习每一篇文章当成是一次生命的旅行,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在思维训练之余,在探究文本知识时,领悟到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领悟生命的真谛,这才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精髓所在。■

□编辑 吴君

猜你喜欢
颁奖词荆轲生命
荆轲刺秦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为逆行者写写颁奖词》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小课堂
大地已为查干湖撰写了颁奖词
荆轲刺秦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荆轲之死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