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而高效的数学课堂

2012-04-29 05:04李佰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李佰华

【摘要】 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已经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高效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实践证明,通过课堂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

情境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掌握新的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知识与能力的迁移途径,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来建构新的知识点,即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相关的新的知识. 例如:在“圆柱体的体积”教学中,先给学生演示课件,共同回顾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如何计算的,然后回顾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进一步质疑:“请同学们思考,圆柱体的体积如何计算呢?”当学生说把底面积乘高的时候,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我们能否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呢?假如能的话,那么转化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以及高与圆柱体的哪些条件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一系列的质疑促使学生思维的翅膀被展开. 划分小组展开交流探究活动,学生能从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中受到启发,然后切分、插拼成近似长方体的方法,很快也得出了结论. 在这个推导过程中,教师无需过多的讲解,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设计两组知识迁移的情境,沟通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建构新知.

二、探究过程,渗透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的形成往往蕴涵着数学思维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抓住两者的结合点,采用实践操作等有效的措施,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每个数学知识学习之中,融于简单而富有思维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之中.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提供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并出示相关数据,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会怎么计算,并说明猜想的理由. 学生有三种猜想:(1)(5 + 7) × 2 = 24;(2)5 × 7 = 35;(3)4 × 7 = 28. 在交流反馈中,大家排除了第一种错误的方法,进而重点讨论底乘邻边、底乘高两种方法哪种才是正确的. 刚开始探究时,学生想到运用拉的方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这时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拉动前后面积的变化情况. 师生共同借助示意图明确将黄色部分剪下后,通过移动变成的长方形比拉长的长方形小,进而直观地比较出拉成的长方形比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大. 由此得出:在拉动前后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不相等,用底乘邻边算出的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是拉动后的长方形面积,所以拉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在讨论剪拼方法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一画、想一想如何运用转化思想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并思考拼成的是一个怎样的长方形. 学生在剪拼中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所以它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 学生在观察中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动手实践,让活动成为高效助推器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方法.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即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是强烈.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尽力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开启知识的源泉.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设计了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周长的含义. 在推导周长公式时,引导学生用绕绳法、滚动法、折叠法等求出自己手中圆的周长,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圆的周长公式,而且知道公式的由来,既掌握了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绕绳法、滚动法等实践活动过程中体验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四、探究学习,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

在探究学习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受知识的经验及能力发展水平的影响,要让学生独自去探究可能不够现实. 要让学生去探究,首先应教会学生探究方法,只有学会了探究方法,探究学习才能出效果,应做到探中有法. 教师应让学生学会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归纳、操作—发现、猜想—验证、类比—联想”等方法进行探究. 例如:在学习“有趣的测量”时,先出示一石块问:怎样才能知道石块的体积呢?能不能用公式直接计算呢?学生自然知道无法用公式直接去计算. 此时,教师如何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至关重要. 师问:在体积与容积实验中我们如何知道土豆与红薯的大小呢?教师一说,学生马上就能联系到以前的知识及科学课中物体沉浮的实验. 学生就能懂得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去发现问题. 就能知道测量上升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有效的探究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学习时,更应注重探究方法的培养,做到探中有法.

猜你喜欢
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