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远
今年8月我乘游轮去地中海旅行,游历至一个中国人很少涉足的地方—意大利小港热那亚。这里出过两位大人物,一个是有“小提琴魔鬼”和“小提琴演奏之王”之称的帕格尼尼,另一个是因发现新大陆而闻名世界的航海家哥伦布。
热那亚旧港与马赛港鳞次栉比的景象相比,似乎惨淡许多,也少有尼斯港的时尚惬意。我走出旧港,按图索骥,沿着一米宽的小巷向高处攀登,大概走了10分钟,便迷失于小巷宽窄和房屋形状都极为相像的“热那亚民居风情”之中了。
230年前,帕格尼尼的父亲在旧港当码头搬运工人,他家中有5个孩子,生活困窘。或许是为了尽早摆脱贫困的家境,他让5岁的儿子帕格尼尼学习曼陀铃(欧洲的一种弹拨乐器),7岁又转学小提琴。他对帕格尼尼的要求极为严格,要求每天从早练到晚,稍有偷懒,就暴打一顿,不听话就不让吃饭,饿着肚子也要练琴。孩子们面对父亲的暴力只能顺从,母亲的抚慰是他们唯一的温暖。
帕格尼尼很争气,10岁就会作曲,11岁便开始弹奏生涯,16岁写出被称为是极品小提琴作品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它至今仍是世界各类小提琴大赛的必演曲目。当帕格尼尼离开家乡时,一位法国商人赠他一把耶稣瓜奈里(又称加农炮)小提琴—这把琴后被称为“魔琴”,伴随帕格尼尼走遍欧洲。帕格尼尼死后,很少有人使用这把琴。人们认为只有帕格尼尼这样的旷世天才才能驾驭这把琴。因此这把琴成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小提琴,被称为“帕格尼尼的寡妇”,此琴现存放于热那亚市政博物馆。
顺着一条深幽的小巷往里走,顶头是条十几米宽的长街,两旁建筑与民居相比显得异常辉煌。我猛然察觉,这是不是热那亚市政博物馆所在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那条古老长街呢?我朝着人多的方向顺路右转,看到不远处一座挂有意大利国旗的建筑,走进一看,果然是热那亚市政博物馆。
买票时,我问售票员,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是不是藏于馆内,她说是,但不对游人开放。我听完心凉了半截,千里迢迢为寻琴而来,近在咫尺却看不到。但既来之则安之,还是买票进门。
进门后我没和游人一起登大台阶上楼,而是钻进大门右角那部不起眼的电梯,计划从最上层(3层)走着往下看。从电梯出来,发现没有游人,是一圈空荡荡的围楼。我正犹豫是进是退时,忽见右边房里出来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我赶紧解释,自称是来自中国的音乐人,想看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听说不开放,坐电梯到最高层转转就走。老太太听完说你跟我来。她进了一间四周挂着棕红色壁毯的大屋,打开右手的一扇小门。我紧随其后,跨入里屋的一霎那就惊呆了—屋正中两个落地玻璃罩里罩着两把小提琴。老太太告诉我,里面的就是帕格尼尼一生的挚爱—闻名世界的耶稣瓜奈里琴。
我站在帕格尼尼的魔琴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把琴很多人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而此时它就在我面前,如梦境一般。我像欣赏绣花织品一样仔细观看。这把琴的颜色棕黑,由于长期被演奏,腮夹处泛出木质本身的浅白色。这把琴是制琴大师安德烈瓜奈里的儿子耶稣瓜奈里1742年所制,声音洪亮,穿透力强,所以人称“加农炮”,音色优美动听,人们管它叫“魔琴”。
由于该琴本身是无价瑰宝,热那亚政府一直将它深藏不露,不料由于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的原因,此琴严重受损,后请著名制琴师傅坎第精心修复,才终于起死回生。据说当时有政府官员请教制琴师怎样才能够延长此琴的寿命且不受自然条件的损害。制琴师回答,乐器就要有人演奏,唯有这个方法才能使它延年益寿。于是,热那亚政府官员经过商议,破例允许由热那亚音乐学院举办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中获金奖的选手在获奖后开音乐会时使用本琴演奏一次,这是全球小提琴演奏者心中最崇高的荣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