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岑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门将实际问题高度抽象化的科学。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数学学科的自身体系得到了完善,却使数学逐渐失去了与大众的亲和力。因为亲和力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数学亲和力的回归刻不容缓。
【关键词】亲和力;数学;严密性
亲和力,词典里的解释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与人或人与物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
一提到数学,不少人就会感慨:“这是我最讨厌的一门课。”问别人对数学的印象,大多数人就一个字“难”。这些都是大众对数学最自然、最真实的内心写照。从大众对数学的态度上来说,我们的数学教育是失败的。作为知识,作为一个工具,数学站到了大众的对立面上,失去了亲和力。该是时候反省一下了,数学到底错在了哪里?
一、失去亲和力的原因
1毖Э谱陨淼奶氐
数学学科非常重视严密性。以数列极限的定义为例,它的精确定义是:“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不论多么小),总存在正整数N,使得对于n>N的一切xn,都有不等式|xn-A|<ε成立,则称常数A是数列{xn}的极限,或者称数列{xn}收敛于A。”这个定义严密、精练、巧妙。精练严密的语言也是数学的魅力之一。但初次接触这段定义的人肯定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甚至都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于是数学就这样失去了亲和力。
再看一个例子,网络上对于“0999…=1”这个问题讨论得非常热烈,有人给出这样一个证明:“设x=0999…,那么10x=9999…,得到10x-x=9,解方程得x=1。”这个证明是错误的,原因是无限小数怎么和10相乘,无限小数如何相减在数学中都是没有定义过的运算。于是,数学的严密性和大众之间又一次产生了理解上的分歧。因为在大众看来,上述的计算是相当自然可信的。我们不禁要问:数学的亲和力在哪里?
2苯淌Φ淖陨碓因
教师自身也对数学失去亲和力负有重要责任。数学课的课堂气氛一般不如语文等课程,总结问题的时候,经常会把原因归结为课程的自身特点不同。这会变向的产生一个心理暗示:“数学课没有语文课生动有趣很正常了。这是学科自身特点造成的,无法改变。”这样的暗示会使我们产生惰性,不经意间放弃了对数学课堂设计的思考,扼杀了数学课程改革的萌芽。
如何才能让数学的亲和力回归呢?数学的发展过程像一个婴儿在逐渐成长,之后变老死去。他身上的血肉由少到多,再由多到死后腐烂,最终变成了一副骷髅。在这个比方中,血肉就是指实际问题,代表着和数学和大众之间的亲和力。现在的数学太过关注骨骼的发展,丢失了血肉,变成了令人恐怖的骷髅。
二、亲和力的回归
1被毓槭导
有一些岗位上的实际问题需要应用大量数学知识来解决,把这些实际问题带入课堂是使数学的亲和力回归的最直接方法。这个过程就好像让骷髅重新长肉,是很艰辛的,但必须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否则数学和大众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2被毓楦拍畹脑点
数学在发展中,曾经对一些概念的描述是不严密的,其中有些不严密的描述更加符合大众的逻辑思维。我们可以从中筛选合适的来辅助教学,就可以降低数学的思考难度,提高数学的亲和力。例如前文提到的数列极限,它的定义就有许多较易理解的版本。
而在任职教育中,数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对于数学概念和推导过程已经不再重视。就好像计算机,人们只需要会用它,并不需要知道它的工作原理。此时,数学的严密性要为亲和力让路。
例如,什么是无穷大?回答起来很难。但有些学生采用了一种“简化”的方式来回答:“无穷大是一个特殊的数,它比任何实数都大,也不能和实数进行加减运算,任意实数除以无穷大的结果是0。”这种理解方式很明显是不严密的,是错误的。但这样的理解在现阶段的学习中不会产生问题,同时具有更高的亲和力。我们不应该排斥这些不严密的理解方式。美国的个别中小学为了简化计算,甚至把圆周率近似为4,多么大的误差啊!但实践证明这样的误差并不会对学生的未来深造产生影响。因为教师在简化问题或概念的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点明正确的方向,使他们在未来深入学习时不会被这些简化后的概念误导。
3被极宣传数学文化
数学知识,有些在日后直接能用,有些为日后学习打基础,有些则只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数学,并非无用,而是潜移默化的存在于学生的思维当中,进入了学生的骨髓。大家都说数学好的人聪明,其实也是对数学作用的一种认可。目前,数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数学中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拿出来作为数学文化的推广,容易让大众对数学产生好感。与此同时我们要利用好电视、网络等媒体,更加有效地宣传数学文化和数学作用。这项工作做好了,自然会增进数学的亲和力。
4苯淌ψ陨砬缀土Φ奶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考虑学生应该学习什么,而应该更多地去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需要怎样的数学活动和问题呈现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运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吻合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每名学生都有一颗进取的心。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去设计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心中的信念更坚定,如何让学生的信心更持久,如何让学生对数学课充满兴趣。只要时时刻刻让你的教学充满亲和力,你一定能够抓住学生的心。
不远的将来,问问身边的学生:“你喜欢数学吗?”希望能得到真心的答案:“喜欢。”
【参考文献】
[1]张奠宙,丁传松,柴俊。走进教育数学——情真意切话数学。科学教育出版社,2011。
[2]张奠宙。数学的明天[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3]郭金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亲和力的作用。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