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资源实现有效整合

2012-04-29 22:31曾华川
考试周刊 2012年14期
关键词:有效整合整合教学资源

曾华川

摘要: 怎样盘活教学资源,用好教学资源,让不少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感到困惑。只有让教学资源实现有效“整合”,才能解决这个重要的问题。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于在于深化认识,转变理念,明确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不等于凑合的道理。

关键词: 教学资源“整合”有效整合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革命的快速推进”,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的崭新时代。信息技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迅速地渗透到了教育领域,推动了教育技术的进步,为现代教育教学提供了以计算机、智能CAI Internet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特别是近几年,国家组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通卫星传送教育资源的渠道,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提供了比以往更加丰富和更加便捷的教学信息资源。广大教师无不争先恐后地采用教学信息资源来进行教学。但是,怎样盘活教学资源,用好教学资源,让不少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感到困惑。我们认为,只有让教学资源实现有效“整合”,才能解决这个重要的问题。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深化认识,转变理念,明确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不等于凑合的道理。这正是本文讨论的主题。“整合”则是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

一、对教学资源和整合的认识

1.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界定

“教学资源”,是指支持教学的相关资源。主要有人本资源(教师与学生)、教材、教学信息资源(软件素材;智能CAI;虚拟实验室;信息积件——积件是指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素材元素或知识单元,它是课件的半成品,其内核是主要体现在基元性和可积性),以及支持环境,还有实物教具、学具,等等。其中,人本资源和教学信息资源是教学资源的核心。当然,这种资源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经过有机组合、重构,使之相互融合,在整个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

2.“整合”的意义

有关研究表明:“整合,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诸要索构成一个整体系统,使系统内诸要素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发挥最大潜能,并使之具有内在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从而使系统整体效益达到l+l>2的效果。”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精辟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这就是说,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与探索。

二、教学资源有效整合

1.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基本原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素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及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软件资源等,通过意义建构获得。”计算机、网络、智能CAI、“积件”能够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学习,处理信息、支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学生个性化发展。

2.教学资源整合的基本方式

一是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二是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相关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三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四是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五是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述观点,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六是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尝试创造性实践。七是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和反馈的机会

3.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我们不难领会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就是以优化教学资源为目标的组织形式,是教育者通过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当代“双主性”教学的特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切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符合当代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要求,才能使教学系统的整体效益达到l+l>2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实现教学资源与课程有效整合必然要经过以下过程。

一是熟悉“人本资源”,即教师与学生。首先要重新定位隐形资源——教师的作用。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资源“积件”的开发者和支持服务的完善者。教师应该熟悉任教班级的学生,了解他们现有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便于加强学生学法指导。教师还要增加知识积淀,提高教学水平,以及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和驾驭“资源”的能力,面向学生,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新课程教学的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教学资源,重新布局,重新安排课堂教学,以有效方式呈现教学资源。

二是熟悉信息技术硬件资源,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相辅相成的作用,创建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

三是熟悉和驾驭学科教材资源,把握学科教材的重难点。

四是熟悉和优选信息技术软件教学资源,包括音像资料、远程教育资源、从Internet上获取的软件素材、多媒体课件、积件等。

五是熟悉实物教具学具资源,以利于及时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六是构建一个和谐新颖的教学课程。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立和完善教与学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以教为主转变成以学为主”。先有教师的“引动”,后有学生的主动与“互动”。“引动”是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富有个性地学习,达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目的。

七是注意教学“资源”用后的反思。整合教学资源的运用,是建构和实践一个全新的教学课程,且要达到理想的境界,需经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反思、评价、探究和完善,才能实现。

只有实现了以上几个方面因素的科学有机结合,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才能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三、整合中要避免“凑合”

“凑合”的主要特征表现如下。

一是缺乏主动意识。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上处于被动状态,往往是在学校行政措施的驱动下,为了完成用信息资源上课的节次任务而运用。

二是缺乏针对性。教师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面向学生,缺乏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所用信息资源与教学对象不适应,没有让有关资源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是缺乏钻研精神。有关“资源”没有用在课程关键之处,未能达到解决教材的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的作用。

四是资源用得牵强附会。“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显得有些生硬,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

五是仍然是注入式、满堂灌教学。原因是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化;整堂课仍然是以教为主,所用“资源”学生只有看的机会和听的机会,没有运用资源动手、动脑和互动的机会。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必然会导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流于形式,学生仍然没有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甚至还会给课堂带来干扰因索。这说明,在凑合中虽然用了先进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却是被动、盲目和随意地用。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去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更没有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去钻研和构建和谐新颖的教学过程。其结果,必然会导致“资源”运用的“凑合”和滥用。

总之,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问题,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弄清什么是“整合”,避免“凑合”,熟悉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方式与过程,这对于实施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面向学生,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盘活教学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意义重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建构最适合当代学生发展的优质教学课程,以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有效整合整合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