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历史学科特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012-04-29 22:12余健
考试周刊 2012年13期
关键词:学科特点历史学科教育功能

余健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历史教师应该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切合学科特点,给予学生适当的学法指导,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以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历史学科 教育功能 学科特点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学生在学校7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教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历史学科的教学也不例外。所以提高历史课教育教学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明确学科教育功能,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认为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是: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历时性和综合性,以往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往的人物、事件、现象,简言之,以往的一切都在历史学科的涵盖之中。要上好这门课,发挥它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钻研课标,把握教材,吃透其精神,了解学情,结合具体的每一节课确定实际的教学目的,努力研究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把握历史脉络,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切合历史学科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历史教学的任务理应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就是基础历史知识的传授、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教育。其中,历史知识教育是基础,思想教育是灵魂,能力训练是条件。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依葫芦画瓢,那么讲课就肯定平淡呆板,课堂气氛必定是一潭死水,学生肯定会昏昏欲睡。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历史学科的特殊性,特别注重准确把握各部分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切合学情,恰到好处地进行再处理、加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1.引导学生从逻辑思维的高度对知识进行概括。就一本书而言,编者总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联系把各个知识点有机整合成为一个统一体的,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有一个整体线索意识。如在学习高三的《中国古代史》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目录部分,探知其整体内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形成、发展、衰落的历史。单就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线索而言,一般地认为,初步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扩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繁荣于隋唐,继续发展于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时期由盛而衰。就每一章节而言,其标题反映了这一章节的中心,其他内容都围绕这一中心加以阐述,因此,如果以章节整体来统帅局部知识点,整个章节的内容便一目了然。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章时,从节标题上就可看出该章就是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扩大、转折和胜利进行展开的。当然,具体概括方式要根据该章节的具体内容而定,有时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概括,有时要从原因、过程、结果的线索来概括。

2.引导学生对章节知识内容进行分析,达到以线穿珠之目的。教材有许多结论性的表述(即论点),但得出的史料(即论据)都散落在教材之中。这样,对论点的分析,就必须统一论据。如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源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那么这种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综观教材,我们可以归纳为政权、纲领、思想、组织等方面的局限性。再如“工农武装割据形成”一节,我们可以从形成的背景、过程(实践和理论),割据政权的巩固(政治、经济、军事)和统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四方面进行分析。当然,有时教材在叙述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提供了许多史料,但没有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就要用归纳法来得出其论点了。

3.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历史知识迁移能力。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我教给学生“串纵联横”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引导下,逐漸掌握了该纵串什么知识,横联什么知识,在思想上加深什么认识。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明白从先秦到宋元甚至明朝前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政治、经济、科技上的创造成就、业绩均在许多方面领先于世界,并把它同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的文明发展相比较:它们虽然灿烂一时,但都中途夭折,唯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宏观上看这是值得引以为豪的事件。教“古代印度”一节,讲到佛祖释迦牟尼在公元前6世纪创立佛教时,为了使学生更加熟悉同时期的中国历史,我就启发学生推算此时我国处于什么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学生立即活跃起来,一下子便举出了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孙武等人物,切合实际。我便引导他们注意对中国思想界影响最大的儒、道、佛的祖师爷竟然是同时代的人。我再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与此有关的知识,于是中国史、世界史、思想史、宗教史便自然地融为一体,再通过分析比较,学生就很好地掌握了史实的异同和因果联系。

4.适当把历史知识超前输入,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这样做的目的是求得历史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教材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往往将同一时间的不同内容,同一内容的不同发展阶段,或者是影响同一事件的不同原因放在几个章节进行讲述,这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把握。教师在讲到某一知识点时,不必拘泥于教材,要将与之相关的还未涉及的知识进行超前输入。如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教学中,特别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时,我就打乱了教材的编排体系,进行“专题化”教学,把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进行超前输入,引导学生从各次科技革命的具体原因中抽象概括出适用于三次科技革命的一般“公式”,即“一个前提,五大条件”。“一个前提”为:政治前提(包括政局、政权、政策),“五大条件”为:资本、资源、科技、市场、劳动力。再以此普遍性原理结合每次(或每个国家)科技革命的特殊性,从而对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一个具体的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其他事件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我们要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其抓住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史学原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高中历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陈旭远.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学科特点历史学科教育功能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基础化学学科特点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现状
围棋教育功能的探索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