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 通过查阅文献、整理提问、课堂提问概念的具体内涵,进一步研究课堂提问的类型以及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根据研究结果为以后的行动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及路线.
【关键词】 提问;课堂提问;数学学科特点;提问类型;研究方法;研究路线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所谓“疑”即疑问,可见问题的重要,而除了问题本身,问题的提出方式、方法也影响问题的效果. 在《新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的问题”,它可以分为“提”和“问”两部分,即把问题明确呈现表达出来的过程和问题的本质. 国外对课堂提问的研究中最具代表的心理学家瑞格认为“提问是试图引出言语反应的任何叙述句”. 作为教师,对提问的研究由来已久,而且这种研究渐渐地指向了特定的“提问”——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教学目的的达成和教学效果都有着显性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提出的问题”和“问题的提出”展开了言语互动、知识理解、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 数学是“抽象的”“超念的”“理念世界”. 数学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思考才能达到,数学只能“思疑致知”,这一点与其他学科不同. 所以数学课堂提问必须走向“对话”. “对话”围绕问题而展开. 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行动研究”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一、研究内容
1. 课堂提问的内涵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并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课堂提问的研究集中在了教师的语言提问上,但在本研究中结合我校个性化教学中学习卡片的开发,我把”课堂提问”定义为教师课堂上的语言提问和学习卡片中的文字问题二者的结合,这样便于构建更为完整的课堂提问问题网络图,分析每个问题在本节课问题网络图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法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比如提问密度过高、提问后没有停顿等. 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究其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对优秀课例的课堂提问进行实录,分析其共性特点,以提高教师预设问题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教师提问的技巧. 4. 对一些典型的个性化教学课例进行研究,构建课堂问题网络图,分析学习卡片中的文字问题在整个问题网络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出适合使用学习卡片的课程类型和学习卡片中问题设计的可循规律.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为指导,以参研的全体数学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的主要载体,以行动研究为研究的主要方式,以课堂提问为研究的对象.
本研究按照“确定研究问题→文献综述与分析→对课堂提问概念的再构建→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证研究→确立课堂提问的测试工具→试测与实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分析→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应用与实践”的路线进行.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研究.
2. 课例研究法——在学校开展对教师常态课教学进行全面分析,形成课例研究报告. 该方法包含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数据分析法等.
(1)通过课堂观察详细统计任课教师的提问,从提问时间、提问对象(全体、个人)、提问停顿时间、问题重复次数、问题是否预设、问题的数学性分类和教学性分类、问题适合学生性等角度进行量化分析,掌握我校教师课堂提问的普遍性特点.
(2)对课堂中的所有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每个大环节中问题的内部结构:纵向的链式结构、横向的辐射结构及纵横交叉结构,并将整理结果制成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的问题网络图. 并研究学习卡片的研究主题在问题网络图中的地位. 3. 经验总结法——将研究中得到的经验性、结论性成果应用于教学设计中,在数学教学中反思和总结经验.
三、研究步骤
第一部分,按照文献综述与分析→对课堂提问概念的再构建→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实证研究的路线进行. 具体的研究过程:(1)对有关提问和课堂提问进行综述;(2)针对我校一些课例,梳理其所有问题性语句,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3)围绕对课堂问题的认识,以及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调查与访谈;(4)结合上述研究重新定义课堂提问.
第二部分,按照建立课堂提问的测试工具→试测与实测→数据统计分析→绘制问题网络图→分析问题网络图中的问题结构组成. 具体的研究过程:(1)建立课堂提问的测试工具;(2)进行试测,检验测试题目的信度和效度;(3)进行实测,并根据测试结果对不同类型课及其课堂提问的特征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4)构建问题网络图,分析网络图中问题的结构组成.
第三部分,对一些典型的个性化教学课例进行研究,构建课堂问题网络图,分析学习卡片中的文字问题在整个问题网络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出适合使用学习卡片的课程类型和学习卡片中问题设计的可循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