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德
〔关键词〕 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学校管理;内涵;共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3—0021—01
“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教育理念对当今时代的教育目标进行了定位: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因此,在当前针对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人本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
人本的哲学思想可追溯至普罗塔哥拉“人是万事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论断。普罗塔哥拉的论断是基于认识论的,它的意义在于确定了人在认识中的中心地位。从“人本主义”到“以人为本”,核心的理念就从“人是认识的主宰”转向“人是实践的目的”。席勒在《人本主义研究》中说:“人本主义要求,人的整个本性应该被用来作为哲学必须全心全意以其为论证起点的整个前提,人的全面满足应该是哲学必须以其为目标的结论……”席勒的论述表明,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需要以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以及人的需要之满足作为归宿。
近代对人的理解是本质主义的,本质主义站在理性的立场来看待人及人的属性,因而人是抽象的自然人。人本主义则基于“人本”理念强调人的具体化和差异性,突出具体的人应该作为实践活动出发点,一切活动为了人而展开的,人成为目的。而人的差异性决定了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在“人本”理念的支配下,实践活动成为人的自我实现的手段。
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内涵
人的因素是管理中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学校既是一种组织,又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殊机构,它的管理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它通过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对既是管理客体又是主体的人进行管理,最后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要求学校组织内的所有人员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对学校中每个成员的地位和工作性质都作出适当的安排,并赋予他们一定的工作权限等。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其内涵在广义上就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在进行管理和接受管理的同时,身心、能力、知识等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的创造潜能极大地发挥。从狭义上讲,就是学校领导在管理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作用置于主导地位,通过一些好的方法使教师各方面素质得到发展,在各项管理活动中都应该以调动、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使管理中的全体成员在明确学校目标和自身职责的前提下,主动积极地完成各自的任务,从而为学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管理效率的真正提高奠定基础。
三、基于“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方式
1. 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学校管理者要从认识入手,加强学习,学会用现代的思想和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管理者要力戒“官本位”的思想,淡化权利意识,强化服务意识,主动促成自身从“管理中心”向“服务中心”转变。充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重视教师的合理需求。要努力创设“尊重、关爱、和谐、进取”的氛围,做到“相信人,依靠人,为了人,发展人”。学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实现学校和个人共同发展,使教师能够自觉自愿接受学校的管理。
2. 完善学校管理体制。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学校提高对社会教育需求反应的灵敏度,提高内部信息流动效率,加强内部的合作与协调。一是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次,保证信息上下贯通,上级应更准确地了解下级的动态。二是加强各职能部门、各科室之间的横向联系。各部门要紧密合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三是加强协调,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3. 有效激励师生员工共同发展。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必须确定以学校成员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最终目标,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明确学校管理的各项活动都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把做好工作和发展统一起来,把提高教职工的素质与提高学生的素质统一起来。处理好教师间或与领导之间的关系等,使教师能自觉地站在学校的立场考虑问题,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学校管理者要坚持把人本管理作为有效手段,这样学校管理就会进入到一个崭新境界,就会推动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