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壁
摘要: 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小学这个阶段,正是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小学生心灵的空间非常广阔,创造性的潜能最易得到发挥。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对话者,教师如能发掘并引领着学生品读、感受、体验、记忆教材中蕴藏的情趣美、想象美、意境美、精神美,课堂就会成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有效的教育性交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所以,教学中,我注重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扩大积累,读写结合,尝试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发情感体验。
1.实体情境。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要下雨了》,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点;又如《找春天》、《秋天的图画》、《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就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语感情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美丽的公鸡》,当公鸡的图像出现在学生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大公鸡,它红红的冠子,漂亮华丽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黄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公鸡的美丽。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
二、教给方法,激发兴趣
不少学生是喜欢读书的。可惜的是,大多数学生并无书可读,仅有的只是课本,阅读面太有限。针对此情况,我通过家访、组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们介绍阅读的好处及对孩子学习的帮助,并向他们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报刊。我也寻找一些书刊,再到图书室借一些,放到班上让学生轮换阅读。渐渐的,学生手头上的读物多了起来,从而解决了缺书的难题。此外,利用课余时间,教育学生怎样爱惜书籍、整理书籍,让他们懂得阅读不能急功近利,要长时间坚持方能见成效的道理。帮助学生安排好课外阅读的时间分配,选择好书刊、报纸阅读。在选择时做到正确引导与尊重学生的意愿相结合,引导他们阅读各种有益的书报,并不仅仅限于只阅读作文一类。教给学生们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学生们在我循循诱导下渐渐明白了怎样阅读之后,读书的兴趣也就愈来愈浓,知识面也就越来越宽了。
三、激发兴趣,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1.培养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课外阅读。
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从中获得信息,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学到知识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还对课外阅读量提出要求: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达到五万字。对一年级的学生,重在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因此,学完拼音之后,我让学生借助拼音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童谣故事、散文等,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积累。推荐经典读物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书。除了利用每天中午时间进行阅读外,还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的读书计划,让这项活动得到家长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孩子购买适合孩子读的拼音读物,在家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督促孩子每天在家多读书。班里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我还在班中设立了图书角,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些有益的书籍利用午休的时间自由借阅,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阅读能力。只要利用一定时间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就会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享受无尽的乐趣和快乐。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性很强。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我借助形象的画面,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故事,有意无意地进入阅读学习的情境。
四、多样朗读,培养语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学作者的语言,学作者的遣词造句,学作者的神气、音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大量的朗读,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其中蕴藏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学生对课文中准确优美的词语,生动鲜明的语感,奇特严谨的结构,都能留下一定的印象。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课文,特别是通过一些重点语句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黄山石头的多而奇,读着读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就自然而然地用语气表达出来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感情朗读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而且有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如:在读了课文中描写春天的句子后,给学生播放春天的画面,引导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再读课文。这样,使学生在读中体会文字的内容,培养了语感,受到了美的熏陶、情感的熏陶。
总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只有努力研究阅读方法,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