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光
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大潮,给中华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而政治课面临的困境却与此构成了强烈的反差。我们对本校初三年级120名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证实了这一严峻的事实。“你对政治课的态度是什么”和“你认为学校开设政治课是否有必要”两个问题的回答统计出来的数字为“毫无兴趣”的占17.5%,“不知道”的占13.9%。这让每一位政治教师无不为之扼腕叹息。面对这样揪心的数据,就不难解释不少教师兴冲冲去上课,怏怏然回办公室的难堪现象。政治教师的满腔热情竟遭此冷遇,怎能不令人为之伤心?问题症结在哪里?政治教学的出路在哪里?一味地回避、埋怨现实是徒劳的,冷静理智地反思是必需的。
我认为,造成政治教学“这里黎明静悄悄”,出现“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现象,除了“大气候”影响,诸如“普九”后学生普遍厌学,社会上对政治教学的传统偏见等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因素在于政治教学本身,在于陈旧的教育观念、呆板的教学模式、空洞的说教、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试想,这能不窒息政治教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吗?又怎能吸引富有激情、充满幻想的学生呢?决定学生对政治课是否产生兴趣的最主要因素在于教师教学本身。因此,要走出政治课的低谷,出路在于把握时代脉搏,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效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问卷调查显示,95%的学生最喜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最讨厌动辄训人、盛气凌人的老师。师生关系乃鱼水关系,而非猫鼠关系,学生不是待灌的容器,而是等待滋润的花蕾,很难想象僵化的师生关系会有成功而有效的教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走向学生,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不仅不会失去教师的尊严和威信,反而体现了人民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宽容心态。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爱些什么,不仅是我们教学的良好素材,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将政治课的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般地浸润他们的心田。其次要让微笑贯穿课堂45分钟,即使课前心情沮丧,也要将笑容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真诚而自然的微笑将会缩短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会感化学生,将会使你的讲课内容具有出人意料的说服力。
二、加强时事教育,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通过时事教育课,用体现在时事中的党和政府的新认识、新观点、新政策充实修正相应的教材基础理论。这样做,一是有利于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二是可以保证教材知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三是可以增强政治课的活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时事内容覆盖面广,伸缩性强,许多内容与教材联系密切,因此时事教育必须符合学生实际,不能停留在国内外大事的简单罗列和拼凑,更重要的是水到渠成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统一起来,同时时政教育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在时事学习中把握热点问题、重点问题,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拓宽教学渠道,提高课堂效率。
1.有效地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伊始,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导入新课,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进行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新课前,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好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一开始就抓住教材的重点,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导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说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启发诱导之功能,那么,精妙的结尾就应具有耐人寻味、课断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例如我在讲“我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这一问题时,通过讲解,学生虽然在理论上记住了一些观点,但并未全信,有些甚至还在嘀咕:“多党制有何不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以学生熟知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一典故作结局,效果大大不同。我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是因为我国不具备西方多党制的“土壤、水分和气候”,“水土异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如果硬要移植过来,就会变成“枳”,又“苦”又“涩”,我们的人民就只能吃“苦”尝“涩”。通过学生所熟知的典故加以引申、论证,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疲劳,而且能坚定学生的信念,深化所学知识,使尾声再掀高潮。
3.拓宽教学渠道,采用丰富多彩的立体型教学形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兴趣。
(1)演讲式。我在教学“三个代表,砥柱中流”时采用这一形式,课前要求学生搜集素材,特别是建党90周年以来中华大地所发生的历史性伟大变化,结合课本预习,说明各个时期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素材。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自学,我补充所叙述“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等基本观点,组织学生交流访谈,撰写演讲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评比。
(2)答辩式。一般在一个单元结束后搞一次单元小结,让学生就单元复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或模糊认识或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向老师提出咨询。老师答复时,学生可以就老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也可以反问学生中带有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师生双方通过平等讨论,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个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
(3)调查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经过努力,学生对政治课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45分钟完全可以由过去的煎熬变成对知识美的享受,同时有助于学生自觉形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政治素质。
我们坚信,只要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精神,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探索,并在实践中改革教学方法,注入源头活水,则政治课作为一门使人聪慧、睿智的学科,必然会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