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春
在对口高考升学班语文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作文基本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套话连篇的新“八股文”,一种是原生态作文。
一、新“八股文”的特点
1.选材万能性。不论是什么题目,都列举近几年来被大量重复引用的材料,总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事例,如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引用的也是已经被用得烂熟的名言警句。
2.结构模式性。用三段文字罗列三五个文化名人事例作为文章主题,其中穿插引用名言警句以示对所引人物及事例的论述和分析,再加上一段开头和一段结尾,就构成了典型的“穿靴戴帽三段论”模式。有时在开头写一个“引子”或作一个“题记”,结尾再起一段总结概括,收束全文,与开首的“题记”形成呼应,全文结构看上去起承转合呼应衔接,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但实际上是考场新“八股文”的结构模式。
3.思想浅表性。作文引用的事例都来自历史课本,都是远离现世生活的陈旧材料,剪裁的都是历史上的前人旧事,粘贴的只是文史名人的只言片语,拼凑的仅是他们事迹的一鳞半爪,乍一看很有气魄,颇显豪迈,给人以“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的雄壮激越和文化大气,但细细琢磨,不难看出这类作文仿写套改的生硬和幼稚,思想内容的肤浅和僵化,立意近浅,缺乏灵气。
4.语言华丽性。这些作文堆砌华丽词语,编织工整句式,串联古诗文名句,排列庄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李清照等文化名人,唯独缺少实质性内容。
二、原生态作文的特点
1.选材随意性。对作文所选事例不加甄别,只是在叙述之后强行往话题上扣一句。
2.结构流水性。原生态作文大多数为叙事性散文,整个行文只是一个流水账。
3.思想苍白性。一篇八百字作文基本没有什么自己明确的思想,就是客观实录的叙事。
4.语言乏味性。通篇作文不见一处修辞,没有一个成语,全是原生态大白话,尤其是对话部分,没有丝毫文学性。
三、根源探究
1.新“八股文”根源探究。一些教师教学紧盯升学考试,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写所谓的高考作文,一切为了升学,只注重眼前效应,不注重长期效果,忽视学生真正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迎合高考阅卷老师的心理,进行“虚假化”作文,着重进行“伪个性化”训练,网络语言、另类观点泛滥,表面上是“个性张扬,抒写自我”,实际上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主体迷失;堆砌华丽词语,编织工整句式,串联古诗文名句,排列庄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李清照等文化名人,唯独缺少实质性内容;一味着眼于“等级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级”之“有文采”一项,过分强调“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作文讲评则是只注重死扣高考评分细则的给分点,把整体作文肢解,让学生很难感受“全文”的效果。
2.原生态作文产生根源。教师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适应的,有些学生或许是因为自身素质的原因,从中专一年级开始由于原来写作基础较差,就被定格在不及格的档次,几次尝试之后便放弃写作的努力,每次作文都是应付差事,因此三年下来常规作文套路没有学过,高考套路又没有学会,只能展示自己的原生态作文,用自己从生活中学来的语言文字凑足800字。
四、解决方案
要想让学生考场上能够完成一篇贴有个性标签的规范作文,语文老师就必须构建一种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作文教学体系。其实这不用老师自创,近30年的中国作文教学改革应该说颇有一番成就,涌现了许多有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如:重视“模仿”的作文教学流派,以“文题中心”为理论依据,构建了“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为基本思路的作文教学系列。代表人物有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杨初春等。重视“思维”的作文教学流派,认为决定文章成败的并不是文体和文章模式的模仿,而是学生的写作智能,也就是作文所需要的观察、思维等心理习惯和能力。代表人物有常青、高原等,他们分别探索出“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和“观察—分析—表达”三级作文教学体系。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有几种代表模式:如以北京景山学校周蕴玉老师和上海于漪老师为代表的“文体为纬,过程为经”训练模式。重视“兴趣”的作文教学流派,许多优秀教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作文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于是出现了一批以“乐写、会写”为宗旨的作文教学模式。
这些流派大都诞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至今日,当年的作文教学流派或影响有限,或风光不再,其中的原因复杂。问题是,过往的作文教学流派已成历史背影,如今的作文教学系列化研究却再没有了当年的气象,听不见号角,缺乏有力度的引领,作文系列化研究似乎进入一个“失语期”,作文教学陷入更深的“集体迷茫”,现在只剩下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新“八股文”流派,而且书店各种高考满分作文类书籍非常畅销。
现在新课改教材(人教版)采用钱梦龙主张的以“文题中心”为理论依据,构建了以“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为基本思路的作文教学系列。我认为这是最为经典教法流派,大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创造,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系列模式。
我认为构建一种作文教学系列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理性定位作文教学目标。确定价值取向: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精神塑造和生存发展;明确水平达到度:“作文要求”教师不能一相情愿地空想,而必须建立客观恰当的作文评价标准;注意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写作状态、写作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实现不同学生有差别的共同提高,是学生群体的正常发展状态。
在继承基础上寻求发展。近30年作文教学流派研究作文教学系列的思路及其形成的教学体系是今天研究并重构作文教学系列的宝贵财富。研究并综合吸收这些成果,是我们今天重构作文教学系列的一项重要任务。
各种写作要素综合循环布局,是构建作文教学系列的必由之路。现行教材的作文教学考虑较多的是内容系列、过程系列和方法系列,弱化能力系列、知识系列和素养系列,这种现象在新课改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当然,一种合理的作文教学系列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理清六大要素的基本点,并将它们合理组合成教学单元形成作文教学系列,完成这项工作恐非一人一时可为,但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走向两个极端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