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韦平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单招艺术类专业对文化课的要求不是太高,因此艺术类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一般均不是太好,那么如何搞好这一类学生高三第一轮复习工作呢?文章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三;艺术班;数学;第一轮;复习
中职学生本身文化基础就不是太好,而艺术类班级的学生更甚.对口高考为中职学生提供了一条通往大学的“捷径”.为了搞好中职艺术类专业这一群体的数学第一轮复习工作,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
一轮复习中,要在充分考虑艺术类学生实际能力的情况下设计课堂的强度和难度,要避免让大量过多、过难、大多数学生根本接受不了的题进入课堂和作业,要通过降低重心、降低起点、小步走且走好每一步的方法来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如等差等比数列的复习,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掌握它们的概念、公式与性质,虽然数列的本质是相邻几项的关系,数列的性质应直接由递推公式去研究,但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由递推公式去求出通项公式有一定困难,没有必要将它们作为重点而进行“技巧性”的讲和练,一轮复习中,掌握好课本上的概念、公式就可以了.
二、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重视知识体系的完善
教材的编排特点及编排意图都非常重视“双基”,每一道例题及习题的编排既有知识应用与技能形成的功能,更有思维锻炼的价值.因此,一轮复习中,我们要重视课本,要引导艺术类学生回归课本,要让学生明确:课本是高考中基本题的源泉.而作为教师,则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每一个例题和习题的作用和功能,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知识的前后联系,然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地拓展推进,通过深究、改装、延伸等策略,使其外化成为学生发展思维的媒介,使其内化成为学生形成能力的桥梁.一轮复习中,需要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沟通起来,构建完整的网络体系;需要引导艺术类学生不仅用脑而且要用心去感受、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从而掌握相应知识,形成方法并上升为能力.
三、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堂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更应该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得到发展.例如,我们在复习函数性质——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先阅读教材上关于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阐述,然后完成讲学案上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课前练习,上课时分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各人对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概念的理解,讨论课前练习的对错,要尽量鼓励艺术类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让学生参与总结,让学生在总结经验中体会到成功与喜悦,最后,由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评,进行归纳升华.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所以,在一轮复习中,教师要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培养他们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对于艺术类学生尤其重要.
四、 注意讲练结合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发现艺术类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遗忘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学生,因此在教师梳理完相应的知识点后应及时进行练习,要充分保证艺术类学生在一轮复习中练习反馈的时间,并正确对待他们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这样,一方面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另一方面使错误的认识、解法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地加以纠正,而且有利于教师课堂上直接地、具体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改进教学.但是,课内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练习进行精选,以提高练习的质量.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常见的事,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练习中的错误.笔者认为,练习中出现错误,不是教师教学的负担,而是教师教学的资源,合理地利用好这一资源,有助于提高课堂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际上,学生练习中的错误不但能反映学生的学习实效,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成功的开始,许多时候,艺术类学生都是在出现许多错误以后才真正理解题目的含义和正确的解法,这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五、注意分层教学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艺术班的一轮复习中,例题不要太难,难题对艺术类学生没有太大效果,且在教学进度允许的情况下,重点、难点要尽可能浅一点、慢一点,使得艺术类学生能跟上队,教师要向学生提一些他们能回答出来的问题,促使他们更加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实施分层教学,可通过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与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分层推进、因材施教,但是,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与可能性来实施分层教学,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如果一轮复习的课堂只为几个“优生”服务,那么课堂效率包括课堂纪律将大打折扣;如果一轮复习的课堂只为几个“学困生”服务,那么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将被挫伤.所以教师要统筹兼顾,并合理、稳妥地做好艺术类学生的分层复习工作.
【参考文献】
[1]涂荣豹.数学教学知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彬.数学课堂教学新观念.数学教育研究,2005.
[3]陈文明.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数学通讯,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