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财
〔关键词〕 古诗文;语文教学;技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8—0087—01
高中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择其所要,运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要融情于读,情景交融
文言文的美是读出来的,文言文的语感是读出来的,对文言文大意的理解亦然。《赤壁赋》这篇文章的诗句很优美,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独运的章法都是取之不尽的宝藏。练习自己的朗诵能力,学会用声音来展示古文的魅力,激起学生对古文诵读的兴趣。如《阿房宫赋》一课,文本很长,但是学生学完就能背诵。我播放自制的配乐朗读加画面的课件,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涨,背诵的任务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记得笔者在教学《黔之驴》这一篇课文时,让学生把课本改成剧本。然后采用两人一组的形式,一人扮演驴,一人扮演虎进行表演,全体同学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课文背诵。
二、要设疑启智,开发思维
文言文课堂必须要超越语言障碍,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教学时,也可以利用文言文中的成语典故,将课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例如在教学生《勾践灭吴》一文时,我从范蠡携西施经商的故事入手,导入课文,然后再让学生查找并讲解“卧薪尝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等成语。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听完这些故事之后,对课文的内容和勾践的性格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理解。对于像《逍遥游》这样比较难懂的文章,可以由庄子的寓言故事入手,化深奥的道理为有趣的思考和讨论,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三、要使字词句式的教学死中有活
所谓“死”,就是对文言字、词、句所涉及的基本语法现象和考点要反复强调,并将其概念化、条理化。如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学,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我们还必须反复强调“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概念。教师可以适时地指导学生对其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对于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和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指导学生专门归类掌握,切忘马虎懈怠。句式也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所谓“活”,就是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生动灵活,增强互动性,便于学生接受。教师应努力避免传统教学中的一讲到底,翻译了事。
四、要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技巧
正确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是必要的。首先,让学生遵循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即“信、达、雅”。其次,要体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特点。最后,教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一是对专有名词,如国名、地名、年号,还有经常使用的成语、习惯语等可以不必翻译。二是补充省略成分,三是把古汉语直接换成现代汉语。如把“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中的“孰”换成“谁”。“使六国各爱其人”中的“使”换成“如果”;把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倒装句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五、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重视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养成,教会学生预习和归纳。让学生多动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古文中有许多古今相通的情与理,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我们都要善于发掘其对于现实生活的价值。认真学习古文佳作,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很有必要。
编辑:马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