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的陈年往事

2012-04-29 00:44育才
中小学德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老张作文教育

育才

三十五年前的仲春,老张通过招考,幸运地成了乡村教师。那个夜晚,一弯朦胧的上弦月斜挂在西天,夜色把睡眠的穹庐覆盖在大地,晚风吹拂着窗帘,他轻轻抚摸桌上的书,自觉在这夜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事比在灯下备课更幸福、更惬意了。

欣喜之余,他拷问自己,作为农村中学二年制高中毕业生,名义上十年寒窗,实际是在学语录、学毛选、破四旧、大批判、学工学农中度过的,自己既无教学理论支撑,又无良好的学业修养,凭什么立足讲坛?虽然利用空余时间读了不少书,但毕竟是井底之蛙。

“时间是一个无头无尾的序列,昨天已经逝去,明天还未到来,可以抓得住的就是今天,补昨天之非,创明天之是,必须通过今天的努力。”他说,“要给学生一杯有价值的水,自己就要努力开凿一眼清泉。”为弥补不足,更为教学的需要,他把读书求教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刻苦钻研,不断充盈自己的底气,渴望“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因此,他在积极参加进修的同时,常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听课、指导,探索教学方法、教学规律。

初为人师的他,备课、设计教案、批阅作业常常至万籁俱寂的深夜,有时甚至到雄鸡啼鸣的凌晨。如果是三九严寒的话,结束时,双脚总是被冻得站起来疼痛难忍。他对教学的探究,连休假干农活也不放过。有一次,他边挑粪、浇粪,边思考教学环节,本来走向粪坑边,居然挑着粪桶走进了家中,被母亲一叫唤才如梦初醒。

他常将语文教学比作一泓汩汩流淌的清泉,把全部真情和挚爱都融进去,让课堂成为一种艺术熏染而具真正的魅力。但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他“忽然发现自己总是以学生的主宰现身课堂,本来诗意盎然的课文被教得毫无生机,此不误人子弟?从此,他在精心设计教案的同时,更注重成功课例及教学中闪光点的打磨,引导学生由单纯的聆听变成全方位的思考互动,促成学生不但要学得活,思维能力还能得到提升。

经历了阳光雨露的滋润和农民的辛勤劳作,地里的庄稼成熟丰收了。1983年3月12日,艳阳高照,惠风和畅,丹阳师范溧水站首届中师进修学员迎来了最后的一环——课堂教学考核,考核规定他们初中的三位学员均要到小学部借班上课,他的语文教学课排在第三教时,意在收网结课。上午的三堂数学教学效果均良好,但到了下午的语文课,由于第一、二课时是由一直教数学的两位学员上,虽有充分的准备,但由于是借种人家的田地,难免让该班的课任教师添了些担忧——怕炒夹生饭。于是他在随堂听课中迅速调整教案,课上以情激情,顺学而教,在圆满地弥补了前两教时遗漏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让课任教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参与考核的领导给予八个字的评价——“巧导智点,情满课堂”。他的教育智慧在课堂上得到验证,别提有多快乐,居然忘了自己是一位编外教师。既是编外,结果可想而知,老张遭受了人生路上的第一次挫折。

挫折虽给他带来了不少痛苦和烦恼,但他觉得既然给学生讲过许多道理,自己就要身体力行,在教一天就应努力一天。

他在努力做好学校各项工作、潜心研究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习动力的研究。动力的产生,他认为不外乎兴趣的激发、品尝成就感、遭受挫折等。因此他在教学中以作文教学为契机,常常为学生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得到体验,尝到滋味。他讲述了这么几个片段:

有一位叫王爱清的学生,在一次作文时未按要求作文,而是自由命题,以烧水为内容写了篇短文:“今天是星期天,爸妈到田里忙农活去了,临下田时,交待我和姐姐先烧两壶开水再烧饭。水烧开了,由于多放了水,水壶灌满了还剩两碗无处盛,马上要炒菜,怎么办?倒掉可惜。妈妈常说:‘冷水要人挑,热水要柴烧。于是我向姐姐提议,一人一碗喝掉……”这篇作文尽管未按要求写,但朴实的文字显出其品行。他将其抄在黑板报上,发动学生点评。随后作文讲评时,他从文章的朴实文字到作者的品行大加评点,旨在使其心灵受到触动而改变厌作文的心态。此举效果超出意想:一个平时不大言辞、畏作文如虎的学生,渐渐变得好写善言了。他抓住苗势不断鼓励,王爱清成绩不断提高,考取高中,上了大学。后来他与老张谈心说:“老师,你的作文讲评让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促使我形成了好好学习的愿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长期望子女跳出农门形成的社会风气,给中学教师造成了巨大压力,促成了数理化英教师争分夺秒强化辅导学生,乃至发展到只许做题不许看课外读物的地步。对此反教育行为,他希望能低调而智慧地给学生以引导,于是在指导学生学习心理描写时,他在全班突击搜查课外读物,制造紧张气氛,造成特定的心里氛围,然后将书还给学生并当堂布置以《搜查》为题的作文。结果学生张春兰在20分钟内一气呵成,心理描写非常成功。他当即点评说:“从春兰同学的查到的书告诉我她读书最多,所以作文才写得这么好。”接着引发学生就读书与习作、读书与功课学习进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学生春兰品尝到成功的果实,内心产生了一股巨大的情绪力量,不断向成功冲击,结果在市《作文选读》上发表了习作。由此,全班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功利”了。那一届学生语文中考大获成功。

老张的教育行程是在上世纪70年代勤俭建校中起步的,他们除正常上课外,还要利用早晨、下午放学后、休假日、甚至晚上勤俭建校。他们记不清在多少个秋天的清晨带领学生冒着寒冷、赤着双脚将生泥踩成熟泥,脱土坯,砌间挡墙;记不清在多少个夜晚和休假日与同事们将黄沙、红砖、水泥等所有建材,一担担从河埠头沿着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运往数里外的学校。常常是等到运完时,老张身上结了一层盐霜,夜也已深。那时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家走时,心想:“有一条沙石大道通往学校该多好啊。寂静的夜,只有一片蛙鸣声。一阵清风吹来,让人为之一爽。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倒有了一种很特别的心情。”

1986年9月的一天,孔镇中学的两位校长突然坐进了他的课室。课后两位校长和他谈了很久,表示要尽力解决他的编制问题。“我知道在那种编外转编内教师已刹车时,想成为有编制的教师,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领导只不过安慰我罢了。但我仍觉得很欣慰、很知足了,说句良心话,如果不是他们的鼓励,我还不知能否坚持下来,漂泊在何方?这是我教育路上最亮的一道风景。”

1995年随着学校的布局调整,老张的联中撤并到乡镇中学,他被荐举踏上了为期十二年的村小管理岗位。虽然十二年中他饱尝了村小管理者的酸甜苦辣,但也让他有幸得到了系统的指导,对乡村教育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他又幸遇了教育路上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是一瞬间,但能有如此颇丰的风景收获,此乃人生之幸也!教育路上诸多助我、引我的贵人,他们的师德、人品、学识、人格魅力,留给我的回忆成了记忆之树上永不逝去的年轮;教育路上的陈年往事,是我人生路上最幸运、最迷人的风景。”他感慨地说。

(作者单位:溧水县孔镇小学

江苏南京211216)

责任编辑余志权

猜你喜欢
老张作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感谢老张
老张的猪会听锣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张的手机
给乞丐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