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坊歌

2012-04-29 00:44徐佳叡
上海戏剧 2012年2期
关键词:婺剧锡剧汇演

徐佳叡

当时是2011年夏,《星期戏曲广播会》定下长三角滩簧戏汇演选题后,我们对汇演的篇幅、剧目、演员都预设了具体的要求,总体上希望邀请各剧种老艺人演出原汁原味的传统剧目,而且最好是“冷门戏”,这样既有新鲜感,又能为后人多留下一点有用的资料。想法虽好,但随之而来面临着一大堆问号,长三角地区目前还能找到多少滩簧?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即便是存在国家剧团的甬剧、姚剧、沪剧、锡剧、婺剧等,传统戏传承情况如何?老艺人还剩多少?是否还能上台?滩簧时期剧目还会不会演出?从这些问题出发,就我们目前对一些剧种的了解来看,情况可不太乐观。不过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去问一问、找一找、查一查,于是节目组踏上了采风之旅……

浙江之行

我们首先找到的是王锦文,事实上她也一直在鼓励我们搞一次滩簧戏汇演。得知来意,她还把余姚艺术剧院的两位领导、著名姚剧演员寿建立和作曲张钱苗都请到了宁波。提到原汁原味地演出宁波滩簧,王锦文很谦虚也很实在,说甬剧建国以来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演唱和早年已经有很大距离,宁波滩簧早期剧目,除了几个经过整理的如《庵堂相会》、《拔兰花》等被继承下来,很多也都正逐渐失传,前些年甬剧申遗的时候,她曾拜访过几位老艺人,请他们录制了一些片段,并为她们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很多帮助,这几年有的去世,建在的有的也已经唱不动了。但她还是给我们找了来一位68岁的俞志华老先生,俞老给我们提供了两种方案供选择,一种是他一人演唱一段完整的《游码头》,以唱功取胜,相对来说较方便,但可能在呈现形式上会比较简单,第二种是挖掘整理一段《卖草囤》,这样便可一生一旦,唱做并重,至于搭档的演员,基于我们的要求,他想了一下,说可以请金小玉老师出来唱一次,她今年80岁,但还能唱,就是服装道具方面可能要重新做起来,会有些困难。老实说,这两个节目各有特色,对我们来说都没有录过,而且目前舞台上都很少演出,完全符合既定的要求。但从整体效果看,《卖草囤》唱作更丰富、可看性更强,而且金小玉是当年甬剧“四大名旦”之一金翠玉的高足,早年参加过上海堇风甬剧团,离开后还从未回上海演出过,这次若能请她出来就更显难得。王锦文似乎也倾向后者,说:“《卖草囤》是72出小戏之一啊,我们也没看过,什么时候俞老师把它完整地弄出来,教教我们青年演员啊?服装道具不用担心,甬剧团全力支持!”在大家的笑声中,甬剧老艺人的节目就这么定了。

离开宁波,我们直奔杭州。我们找到了周子清,。他是婺剧演员出身,对各地滩簧目前的演出以及艺人情况更熟悉。周子清告诉我们兰溪、东阳、衢州、浦江等滩簧很早就已经被婺剧吸收,没有单独意义上的演出了,但其中一些近年来又作为非遗恢复了出来,还能找到一些人唱,湖剧团则解散多年,不过一些老演员都在,他们身上有绝活,可以出来演出,绍兴、杭州的滩簧情况类似,曲种都一直流传着,但有演出可能的老艺人相对难找些,不过婺剧情况很乐观,在浙江拥有非常厚实的群众基础,很多地方都有婺剧促进会,有些县里甚至都有几十个婺剧团……就这样,我们委托周子清老师联系落实了浙江省的多个滩簧节目。期间我们又多次到当地审看节目,星戏会的电视导演、七彩戏剧的夏伟亮先生对本次汇演极为重视,全程参与了采风工作,并从电视角度对一些节目提出了修改建议,保证了最终的录制效果。

浙江之行的最后一站去的是浙北的长兴,这是湖州辖下的一个县城,在前期策划时我们就听说长兴地区也有滩簧戏,但濒临失传,有一位老艺人强彩娥还在做一些传承工作。于是我们通过湖州电台的同仁联系到了强彩娥,并约好时间登门拜访,虽然交通科技已很发达,但导航仪对小村庄还是有些“照顾不周”,几番询问,我们在太湖边的小沉渎村找到了强彩娥家,今年69岁的她和她的丈夫,76岁的钦学俊老先生原先都是唱滩簧的,但长兴滩簧早在60年代就没有专业剧团了,目前已仅存他们两位艺人。二老不无调侃地说,很快长兴滩簧也就没有啦……我们相视无言。得知我们希望录制传统剧目,他们表示因为多年来唱的都是紧跟形势的新段子,很多传统戏也都生疏了,好在离演出还有段时间,可以整理出一段,那天,两位给我们现场唱了一段《庵堂相会》,并表示如果好好弄一下,这段还是可以拿来演出的。于是浙江的最后一个节目——濒临灭绝的长兴滩簧最终落实。

江苏的两大剧种

江苏虽然仅限苏、锡二剧,但这两个剧种是滩簧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大剧种。苏滩源自南词,苏剧比较遗憾,几位继字辈老先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参加演出,为了弥补遗憾剧团只能派两位青年演员参演。最后苏剧的参演节目是《花魁记》中的经典片段“醉归”,虽不是老先生的示范性表演,但两位演员还是认真、出色地完成了演出。

锡剧是建国后江苏省的第一大剧种,由常滩和锡滩合并而成,虽然是一个剧种,但两地锡剧长期以来都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们这次寻找节目也考虑兼顾。

无锡电台的主持人商祺是个资深戏迷,对锡剧尤其熟悉,他为我们介绍了原锡剧研究所的老所长,著名剧作家,也是锡剧《珍珠塔》的整理者、编剧,钱惠荣老师,钱老看了我们的策划稿和节目要求后对我们说:“我熟悉的老演员里,推荐两个人,一个是王彬彬的大弟子魏景清,一个是周东亮的父亲周林华,他们都还能唱,而且有老戏底子”,我们一一记下,因为商祺和魏老师很熟悉,很快就报来了节目,锡剧《一餐饭》(即《顾鼎臣》)的片段,完全按早期幕表的形式演出。而原先答应来演出的周林华老先生也因为临时住院而最终未能成行。

在常州,原常锡团长,著名演员居亦琴告诉我们,她们剧团里有很多老演员还在坚持演出,而且都是按传统的方式演出骨子老戏,她说老先生们在台上和乐队之间都有“暗号”,比如伸出大拇指,乐队就知道他下面要唱【大陆板】,这样的演出现在很少能看到了,根据我们的要求,她为我们推荐了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丁甲飞老师,并答应和丁老师好好考虑一下演出剧目。丁老师很重视这次演出,特地为我们挖掘了《珍珠塔》中的“方卿哭庙”一折,这是锡剧老前辈、风雅小生李如祥老先生传下来的本子,已经几十年没有演出了,目前的《珍珠塔》中已经删去了这折戏。

本滩遗韵

相对来说,沪剧的情况我们毕竟比较熟悉,在日常工作中,一直有热心的老戏迷告诉我们有些老艺人还在唱“高台戏”,也就是坚持在民间演出,他们的知名度可能不高,但满肚子老戏,而且耄耋之年还能神完气足地演唱,在他们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抢救性地采录。其实我们决定举办这次滩簧戏汇演,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就是为了抢救这些濒临失传的老戏和本滩老艺人的表演。承担这次沪剧组织工作的是上海年轻的票友陶一铭,他网名就叫“滩簧”,可见对滩簧剧种情有独钟,常年的钻研使他对沪剧、甬剧等剧种的历史非常熟悉,而且和很多老艺人都成了忘年之交。

这次汇演虽然还存在着不少缺憾,但毋庸置疑是一次难得的聚会,今后再要凑成这样一台戏,恐怕是很难了。演出结束时看到94岁的吴雅童、88岁的沈佩华、坐着轮椅的梅兰珍和所有参加演出的老演员一起合影,耳边似乎又想起了周良材老先生的话:“我们应该珍惜”。

猜你喜欢
婺剧锡剧汇演
全省审计机关第四届运动会及文艺汇演取得圆满成功
关于婺剧的传承与保护措施研究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江苏锡剧文化登陆香港、澳门
徐闻县举行庆“六一”少儿才艺汇演活动
传承锡剧文化,打造中队特色
国学文化汇演
Jinhua Opera in Our School
论表演者在浙江婺剧传承中的价值
婺剧《穆桂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