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度量与控制

2012-04-29 21:37张毓卿周才云
理论探索 2012年2期
关键词:风险控制

张毓卿 周才云

〔摘要〕 由于自身经营体制中的不足,以及外在市场条件不确定性的存在,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度量、控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金融风险的度量需要借助资本充足性、流动性、安全性、综合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并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设计。根据这一要求,对我国八家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度量的结果显示,其总体经营状况比较稳健,控制风险能力较强,但是与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要采取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构建系统的风险预警监测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逐步提高微型金融机构经营绩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力求财政资金的及时援助等措施。

〔关键词〕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度量,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12)02-0074-04

长期以来,我国执行的是“工业化主导、城市化先行”的改革战略,致使农村资源一直不断地流向城市,农村金融市场渐渐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一枝独秀”的困境。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克服传统农业小规模不经济的短缺效应,为积极发展市场化、现代化的新农村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2005年之后中央连续出台六个“一号文件”都强调要推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2011年中央提出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事实已初步证明,微型金融的诞生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由于自身经营体制中的不足,以及外在市场条件不确定性的存在,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难免面临一系列安全和风险隐患,尤其是在风险环境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更为突出。本文将借鉴国内外金融机构风险评价方法,设计合理的指标体系和分值对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度量,并逻辑演绎出相应的控制路径。这无疑对保障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安全稳健运行、发挥可持续支农功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的评价指标

金融风险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包括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在从事实际金融活动(包括信贷、投资、买卖等)中,因各种因素而受到损失,最终可能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健康运行甚至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的一种状态。由于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错综复杂,有必要归纳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指标设立的原则,并遴选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设立的原则。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度量的指标设立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一是具有科学性。为了给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提供危机可能发生的有效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因而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指标概念必须明确,计算方法规范。二是具有充分性。要求所选用的指标类别要宽,力求能够多视角、全方位地反映金融机构风险的迹象。三是具有较强的灵敏性。选择的指标应具有高度的灵敏性,指标的细微变化能够直接映射金融稳定状况的变化。四是具有可测性。每项指标都可以从现存的经济、金融数据中直接得到或计算出来。在量化指标的基础上,应补充一些重要定性指标。五是具有可控性。针对指标量化分析的结果,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管理工具或技术手段进行调控,否则决策者不知该用何种工具去调节,指标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二)指标的遴选及说明。在设计微型金融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工作中,为保证指标的可比性、可操作性和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应当尽量考虑由经营状态指标构成。参照《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银行最低限度资本要求以及《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规定的全方位、多角度系统监管要求,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运营预警制度,以2004年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和一些地区实施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预警标准》内容为依据,借鉴刘进宝、何广文〔1 〕 (P163-170 )的设计方式,并结合实际数据的可验证性,笔者列出了如下四组评价指标类别(见表1)。

1.资本充足性指标。包括:(1)资本充足率,即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它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一般要求不低于8%,满分设为10分。(2)核心资本充足率,即核心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要求不低于4%,满分设为10分。

2.流动性指标。包括:(1)存贷款比例,是指将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进行对比,该比率越高,表明负债对应的贷款资产越多,银行的流动性就越低,这里以75%为界,满分设为10分。(2)净利润增长率,是指本年净利润增长额与上年净利润之比,该比率越高,表明银行的获利性就越高,满分设为10分。(3)资产收益率,也叫资产回报率,是用来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多少净利润的指标,满分设为10分。

3.安全性指标。包括:(1)不良贷款率,是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该比率越高,表明银行的安全性就越低,满分设为10分。(2)拨备覆盖率,是指金融机构贷款可能发生的呆账、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该指标通常要求在100%以上,满分设为10分。(3)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比例,是指金融机构对最大单一客户的贷款与资本总额之比,一般要求不能超出10%,满分设为5分。(4)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是指金融机构对最大十家客户的贷款与资本总额之比,一般要求不能超出50%,满分设为5分。(5)前五大行业贷款集中度,是指金融机构对前五大行业的贷款与资本总额之比,一般要求控制在100%以内,满分设为10分。

4.综合发展能力指标。包括:(1)存款增长率,是指金融机构的当年存款总额与上年存款总额的增长幅度,该比率越高,表明综合发展能力越强,满分设为5分。(2)不良贷款余额下降率,是指本年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不良贷款余额下降的比率,满分设为5分。

二、当前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度量

根据上文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专题组提供的《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09~2011)》资料,部分缺失的数据按照历年数值推算获得,我们选取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昆山农村商业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八家微型金融机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风险评价和度量(结果见表2)。

从表2度量的结果可以看出,2008年~2010年,八家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度量的最终平均分值为83.51分,说明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总体上比较稳健,基本达到了风险监管的要求,控制风险能力较强①。从各年的平均值来看,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79.73分、84.76分和86.03分,分值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由此可以做出一个基本判断,就是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在逐步增强。其次,从各个农村商业银行的平均分值来看,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分值最高(86.41分),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分值最低(80.49分)。因而,笔者认为各地区的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存在一定差别,但差距较小。

另一方面,从四组指标体系的具体分值来看②,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八家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指标都获得满分20分,资本充足率都在8%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均超过了4%。(2)由于各个农村商业银行存贷款比例都很高,大大超出了评价区间值,存贷款比例几乎为零;大多数机构的资产收益率保持在1%~2%之间,总体上处于盈利状态。(3)由于上世纪末我国诸多地区金融机构发生了不同规模的不良贷款,致使金融部门遭受了重大损失,相关的金融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率的跟踪和监管,因此八家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基本处于可控范围。但是与同期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总体不良贷款率为1.6%,但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83%,远超过平均水平;2011年一季度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股份制商业银行为0.7%,城市商业银行为0.9%,但农村商业银行是最高的,为1.8%〔2 〕。(4)部分机构的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偏高。根据银监会的要求,这一比例不得超过50%,而本次样本中有10个年份超出了规定的数值,有些机构竟高达69%,这不利于信贷结构的优化,加大了贷款风险。

三、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有效控制路径

2012年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在金融业处于内外风险交织的当下,防范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成为金融业的重中之重。可以讲,防范和控制微型金融机构风险是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长期协调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并且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传染性,控制不当必将导致危害性的逐渐加深,甚至会进一步引发全面性的金融危机。基于上述的分析结论,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和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的特点,我们认为控制风险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在道德风险的驱使下,金融机构容易过度承担风险,导致过多借贷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呆账、坏账,提高资金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同时,要逐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农村微型金融机构有必要通过建立农户信用评定委员会、农户和企业经济档案、评定信用户、核定信用户授信额度、发放信用贷款证等机制,在授信期内根据授信额度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时跟踪、审核,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对贷款农户和企业进行信用度评级。信用度评级的方式可以采用金融机构内部人员打分与农户打分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做可以有效防范信贷风险,降低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

(二)构建系统的风险预警监测体系。鉴于数据获得的有限性,本文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只是对我国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大体的评价。实际上,各金融机构应该构建系统的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参照《新巴塞尔协议》和2004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的要求,并结合各地区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具体实际,遵循科学性、充分性、动态性、灵敏性、可测性、可控性和针对性原则,在对所选择的每一项指标的长期的月度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将每一指标取值划分为绿、蓝、紫、粉、白、黄和红七个区间。在单指标区间划分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将所选择的单项监测指标最终综合为一个综合指标,用以不间断地动态分析金融稳定状况。

(三)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现代金融服务离不开通讯、电子、网上支付等发达的金融基础设施。一个完善的金融服务设施,一方面可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同时,借助这样的系统,还可以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使金融机构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降低信用风险。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6月末,全国仍有2945个乡镇没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占全国乡镇总数的8.3%),分布在27个省(区、市),其中西部地区2367个,中部地区287个,东部地区291个。另外,还有70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服务(占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总数的24%),分布在20个省(区、市)。因此,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设施依然滞后,许多微型金融机构的相关政策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短期性,缺乏严明的、系统的数据分析。

(四)逐步提高微型金融机构经营绩效。金融机构的净利润可以反映一个金融机构的总体盈利水平。作为银行的三大目标之一,盈利性的高低是各银行经营绩效的最终追求目的。2010年,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的净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7.14亿元和29.58%、5.66亿元和17.91%,而同期城市商业银行实现税后利润766.89亿元,同比增长54.46%,其中,宁夏银行净利润增长率高达132.53%。因此,今后需要加强农村微型金融机构业务的创新,尤其是中间业务范围的扩大,逐步提高经营绩效,以增强抗风险能力,防范于未然。

(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从我们对金融风险度量的结果来看,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比例这一指标是困扰风险防范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注意吸收存款的过程中,也应该逐步将资金安全投放出去,以保持金融机构一定的盈利性空间。大多数农户由于忙于农业生产以及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信贷机构的政策了解甚少,因此各农村金融营业网点的工作人员要利用储蓄、收息和收贷的机会,耐心、细致地做好信贷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让农民及时知晓和正确理解现行信贷政策。

(六)力求财政资金的及时援助。由于某种原因,一旦金融机构发生了金融风险,恢复信心就成了减弱风险程度最关键的因素。比如,1998年3月,财政部发行特种国债2700亿元,用来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以加强国有银行的抗风险能力;1999年,财政部出资400亿元成立了四家全资的资产管理公司,共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收购了1.4万亿元不良资产,使得它们得以轻装上阵;2004年1月,国家又动用外汇储备450亿美元,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 〔3 〕。上述政策的实施,成功化解了我国商业银行中的潜在金融风险,维护了储户和债权人的信心,保持了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

注 释:

①参照刘进宝、何广文(2009)《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综合评级标准表》得出的结论。

②因数据较多,这里无法一一列出。

参考文献:

〔1〕刘进宝,何广文. 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度量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2011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下降统计分析〔DB/OL〕.中国报告网,2011-08-12.

〔3〕阎 坤,陈新平.我国当前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4,(10).

责任编辑 于晓媛

猜你喜欢
风险控制
浅析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规范流程及建议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J电气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刍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风险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