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吴翠花
〔摘要〕 文化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应针对性地实施扩大产业规模、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科技含量、加快人才培养、优化发展环境等对策。
〔关键词〕 文化产业,竞争力,产业规模,融资渠道,科技含量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12)02-0100-03
当前,文化产业作为符合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兴产业形态,已势不可挡地成为全球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全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面对文化市场、文化资源、文化产品日趋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如何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区域发展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扩大产业规模、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科技含量、加快人才培养、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对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一、扩大文化产业规模
规模经济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前提。文化产业利用文化资源的投入,通过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条对内容进行深入开发而达到反复产出,能够为自身及相关产业提供丰富的市场附加值,其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无形资产与管理资源的规模使用等方面。〔1 〕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发达国家普遍致力于解决文化产业的规模经济问题,进行文化产业重组,组建大规模企业集团,以实现市场、技术、品牌和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规模使用,充分发挥管理资源的规模效应,从而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美国、日本、韩国动漫业的品牌价值成功扩散延伸到了相关的娱乐业、旅游业、玩具业、文体用品制造业、服装业等,产生非常明显的规模效应。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规模是影响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结构单一。这一现状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区域文化产业应以优势互补为原则,以资本为纽带,采取投资控股、联合、购并、委托经营等形式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投资经营,重点进行关联性重组,从横向和纵向上对产品、技术和市场等相关联的文化企业进行整合。其中,横向重组侧重于企业的优势互补和优势强化,是以现有的产品、技术和市场为中心,向水平方向拓展而进行的复合重组;纵向重组是以企业现有的产品、技术和市场为依托,以产品市场交易内部化为目的,在垂直方向上与本企业相关联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进行的重组,以实现文化产业与制造业、商贸旅游服务业的有效对接,不断拓展上下游的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的规模化。〔2 〕 通过文化企业的横向、纵向重组,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实现市场、技术、品牌等资源的共享,从而降低文化产品、服务的开发、生产、销售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全面推进现有文化企业重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彰显地方特色,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扶持重点产业发展,培育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完善文化产业门类结构,不断促进产业规模的扩大。
二、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普遍狭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或文化单位的自身积累,导致资本扩张能力有限,严重影响了其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应充分发挥国家相关政策的作用,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帮助文化企业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以全面提升其竞争力。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一)设立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首先,充分发挥现有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的作用,通过低息、无息、贴息、补助等手段扶持文化企业发展;其次,以无偿资助等形式扶持科技型文化企业发展;最后,采用资本市场融资、金融信贷等方式加快建立和发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基金,以满足不同文化企业的资金需求。〔3 〕
(二)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为扩大文化产业资金来源,应降低民营资本准入门槛,放宽民营资本的准入机制,大力吸纳民间资本,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并逐步成为市场主体。并且,应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采用减税、免税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增强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动力。
(三)吸引创业投资的参与。创业投资是企业初创期重要的资金来源,是智力成果转化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区域文化产业需要吸引大量灵活高效的创业投资,并尽快形成与国际文化市场接轨的投资和退出机制、中介服务机制、信托责任机制等,以便迅速实现文化艺术成果的市场转化。
(四)创新信贷形式。传统信贷要求以有形资产作为抵押,这就使得文化企业很难取得信贷资金。鉴于文化企业的特性及资金需求特点,可考虑允许其以文化产品和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文化产权作为质权进行抵押贷款,促进文化产业与信贷资金的有效对接。
(五)向资本市场融资。为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大额长期资金需求,应允许文化企业股权所有人将依法持有的权属清晰、可估价、可转让的股权作价出资用于发起设立公司,并大力培育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促进金融机构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建设,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
三、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
文化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先进等不同于一般传统产业的特征。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产业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文化产品、服务的开发和传播方式不断变化,现代科技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尤其是对于动漫、广告、会展等行业而言,科技开发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投入巨额资金着力提高文化产品、服务的科技含量,开发和引导市场消费热点,抢占具有文化内涵的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含量的文化产业制高点,使其文化产业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4 〕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科技运用程度仍然偏低,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缓慢。为此,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提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形成支撑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技术后盾。具体可分阶段采取以下措施:
从近期来看,一方面,文化企业应加强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研究开发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可通过提供资金、场地、服务等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加盟文化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培植开发新型文化业态。
从长期来看,文化企业要根据自身特色积极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培育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作为人力资本主导的“新型经济形态”,人才是文化产业的第一资源,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应该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既熟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
从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现状来看,各领域专业人才较为匮乏,特别是缺乏文化经纪人才、策划人才等,人才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就要在努力汇聚产业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
首先,整合现有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在高校中设置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广泛开设相关课程,加强产学研各界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教育与产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文化创意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构建多层次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其次,加强教育培训机构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培养一批既熟悉文化产业市场经济规律,又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
最后,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选拔和评估机制,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加大各类人才工程的实施力度,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同时,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加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服务,进一步激发产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提供保障。
五、培育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产业环境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对产业竞争力将产生更持久的影响。支撑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环境因素包括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商务环境、人文环境等。
(一)法律环境。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把文化市场的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在文化产业相关法规中,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其影响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解决创意的非排他性问题,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筑起技术或信息壁垒,保护文化产业的回报;二是建立合理的投入收益率,发挥市场机制,使资源主动寻求文化产业;三是鼓励文化产品、服务有偿扩散,加大其应用范围。因此,应抓紧研究制定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办法,鼓励知识产权评价机构发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用保证机制,支持和鼓励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实现企业自律和行业自律,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政策环境。文化产业资金投入较多,回报期较长,因此,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出台有效的相关政策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5 〕 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和与之相配套的财政、金融、税收和外贸等政策。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政府应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投资融资、工商管理、土地扶持、人才培养、资产经营和管理及改企单位人员安置、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减免所得税、营业税等税收政策将产业税收的一部分返还给企业,以此来扩大企业的资金储备;对于创新型的文化产业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加以扶持;制定促进对外开放的政策,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等。
(三)商务环境。文化产业强调同时与不同的产业发生关联,对于商务环境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如经济开放度、贸易运输能力、信用信息透明度、物价水平稳定程度、政府效率、金融体系完善程度等方面都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6 〕 有学者指出,世界发达国家创意经济之所以兴盛,与其有强大的“创意性社会结构”作为支撑不无关系。〔7 〕 所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投融资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专业化市场交易中介平台和专业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提供管家式、贴身式、个性化、全职能服务,全面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商务环境。
(四)人文环境。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较高水平的公民文化素质和文化消费需求以及完善的文化设施等。针对当前文化产业面对的文化消费需求不足、品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以实施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和文化精品打造工程为切入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努力营造包容多元文化、社会秩序良好而宽松和谐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文环境。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扩大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性人才供给,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增加全民文化消费需求量,培养文化消费倾向和品味,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花 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 Christian M R.Creative Industries and Urban Tourism:South African Perspectives〔J〕.Urban Forum,2006,17(2).
〔3〕刘 娜.略论新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1,(2).
〔4〕雷光华.关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10,(1).
〔5〕于晓媛.山西文化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战略思考〔J〕.理论探索,2011,(6).
〔6〕王志成,谢佩洪,陈继祥.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8).
〔7〕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责任编辑 于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