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2012-04-29 00:44谭红波
黑河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谭红波

[内容摘要]现代社会普遍面临着一种职业危机——职业倦怠。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更是如此。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发展、身心健康以及高职院校的发展,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拟从外在因素(社会、学校、学生)和内在因素(教师自身)入手,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使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到缓解。

[关键词]职业倦怠;高职英语教师;影响因素

高职教育是教育体系结构中很重要的部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处于积极主动的战略地位,学习外语似乎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特别是英语。而教育培养这些人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们目前却成为了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这需要引起社会、学校和英语教师足够的重视,并对其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社会因素。尽管高职院校的地位近年来逐渐提高,但仍有相当多的人认为高职教育还是二、三流的教育,不能与普通高校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也不够。许多高职院校生源不足、办学条件简陋、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处于艰难的境地,而社会各界对教师的工作质量却予以高度的关注,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要求高职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素养,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和操作能力,要成为“讲师+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英语教师更是如此。长此以往,过大的压力和过高的期望使得教师隐藏真实的情感以维持形象,这样就引发了心理上的疲劳和衰竭,最终导致了包括英语教师在内的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2.学校因素。学校管理者大多注重教学质量,他们认为“质量决定前途”,这其中包含的不关是学生的前途、学校的前途,还有教师的前途。可他们对于质量的评定却有失偏颇。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生产、服务和管理人才,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上通用的语言工具,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这种语言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能够运用这种语言工具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其价值体现在“运用”二字上。当然,英语教师就会遵循这一宗旨,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可这似乎是难以量化的。于是学校就用可以量化的硬指标,即学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A、B级,大学英语四、六级以及一些专业的考试来对教师进行评定。在学生基础很差的情况下,强调应试教育,教师的压力特别大。对学生要求严格一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又失之偏颇。而学生的评价往往又成为学校评定一位教师的重要指标。长此以往,高职英语教师必然产生倦怠的情绪。

3.学生因素。自高职院校开办以来,其规模不断扩大,招生计划不断增加,而录取分数线却越来越低,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得不到保证。通过对我院200名新生进行统计,高考分数90分以上的仅5人,占2.5%;70-90分的48人,占24%;40-70分的92人,占46%,还有27.5%的学生高考150分的英语所得分数不足40分。甚至有的学生连“hello” “how” “bye-bye”这样简单的英语单词都不会写,更别提流利的英语口语和翻译、写作能力。由于学生底子差,导致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兴趣,旷课、上课打瞌睡、考试作弊等现象严重,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也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之下,身心俱疲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们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职业倦怠之感。

4.英语教师自身因素。英语教师自身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说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高职院校多数为地方政府举办,经费不足,从而导致教师的收入不高。(2)教师是具有不同人格特征、性格特征的个体。长期承受着心理压力,使他们疲惫不堪,导致了倦怠心理的产生。(3)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就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应有的实战经验,因而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锻炼。可学校提供给教师学习和外出实践的机会很少。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平均每周12课时还不满工作量,甚至有的教师课时更多,课外还得进行研究性学习。科研难出成果,课题难申请,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也难,没有这些科研成果,根本谈不上职称评定,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这些都给英语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影响到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总之,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应引起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黄丽.浅谈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J].华夏教育,2009(11).

[2]Freudenberger HJ. Staff burnout [J].J Soc. Issues,1974(1);159.

[3]杨素兰、韩效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外因素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8).

[4]王诚.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J].内江科技,2010(4).

[5]兰月秋.我国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9).

[6]任晓丽.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分析.探索,2010(7).

注:课题来源:长商职院2011年院级课题(课题编号:TY1101)

(责任编辑付淑霞)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