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倾听能力的培养程式

2012-04-29 00:44郭剑波
黑河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强化训练程式组员

郭剑波

新课改以来,人们一提到课堂教学,就联想到小组合作学习。事实上,许多小组合作是浅尝辄止的,仅呈现热闹场景,学生缺乏静心倾听、潜心思考和真心合作。《文子·道德》中提出:“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知之不明,即不能尽其精;不能尽其精,即行之不成”。可见,倾听是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的最基本方式,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必备的素质与能力。笔者根据斯金纳的强化原理,探索出几种倾听能力训练的程式,颇有成效。

程式一:说别人不同的

此程式主要是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环节中“不会倾听”的现象设计的。所谓“说别人不同的”,是将班级中的学习小组分成六类,根据指定的文本问题或另选话题专题性地进行互动交流。六个组分别为叙述组、提问组、赞同组、反对组、举例组和评价组。叙述组主要对问题进行描述,并说出自己的理解;提问组在叙述组讲完后,至少提出两个与所讲内容有关的问题;赞同组在叙述组讲完后,至少阐述两点同意的意见,并解释为什么;反对组在叙述组讲完后,至少提出两点不同意见,并解释为什么;举例组针对叙述组的意见,给出具体应用的例子;评价组在前五个小组陈述的基础上综合点评,表明自己心目中的优胜组是哪个,并讲明理由(评价组人人发言)。

此程式操作“提醒”:第一,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每组人数均等,方便每次练习开展竞赛。第二,不同组别采用周期轮换制。因程式中每组角色的学生倾听的侧重点不同,倾听的内容不同,倾听后所作的思考不同,所以,一个训练周期,每一组依次担任六个“工种”。第三,每个学生在同一轮的强化训练过程内,至少发言一次。每次先采用随意点号制发言方式,后其他组员补充。第四,讨论的话题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精选出来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还要有文本为依托。让学生有感可思,有言可发,有情可抒。第五,注重激励功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多使用激励性评价,对每一次强化训练结果均进行总结、评价、记载,评选出回答问题最多、答案较合理、陈述最清楚的优胜组。激励要锲而不舍,因人而变,因题而变,因地而变,不断给强化训练注入活力,让学生乐于从事这个程式训练。

程式二:代别人说

此程式主要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环节中“不爱倾听”的现象设计的。所谓“代别人说”,是指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学生展示的是他人的意见。主要操作形式是将小组内的学生分为代言人、记录人和发言人三个类别。代言人,在展示时分别说出本组每个组员的意见;记录人,根据讨论记录的关键词,向全班学生展示本组有哪些发言,判断代言内容与实际是否一致;发言人,向全班展示本组经讨论后的共同意见。

此程式操作“提醒”:第一,三个类别学生常以一堂课为时段,轮流更换角色,三种角色常换常任。第二,在强化训练前,教师辅导学生倾听技巧,引导做到“三心”:细心(讨论时关注每个组员说的内容)、耐心(听每个组员说完、说清)、用心(及时记下每个组员说的关键词)。第三,积极营造情绪高涨的状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因此,无论是课堂内无意识的训练,还是专题强化练习,均需采用以表扬为主体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倾听训练或课堂“实战”的整个过程,定期评选出“最灵小耳朵”、“最亮小嘴巴”、“最佳小记者”等能调动学生情绪的表扬称号。第四,在一个组展示时,其他小组成员评价该组“倾听展示”的效果,并说出本人或本组对问题的观点。

“代别人说”还有一种方式,是指在汇报人陈述一大半时请其他组学生接着说完。汇报人判断代言人是否在倾听,是否按照原来的思路发言。“代别人说”的程式训练中,教师要遵循因“动”而“听”,因“听”而“动”的原则,调控好学生,让学生在组内互动、组间互动、班级互动中,提高自身的倾听能力。在多次强化与积累中,学生倾听的能力自然会增强。

程式三:教师退出“学生场”

此程式主要是针对巩固提升学生倾听能力设计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告诉我们,在同一认知水平上的其他儿童似乎比成人更能够促进儿童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语音、语气、思维等,更易使学生完成对原有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过程,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更好、更快发展。所谓“学生场”,是指教师以学生身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不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组织、自我实践、自我管理,以此实现教学目标;是一种理想状态,教师不在教室,课堂有序、有量、有质地进行。想要构建“学生场”,教师就得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把问题解决。构建了“学生场”,学生参与倾听的效率会自然提高。

此程式操作“提醒”:第一,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主持人,组织学习交流活动,教师要在课前培训学生如何成为课堂主人和主持人。第二,课堂由“他组织”变成“自组织”。课堂中的“学生场”以学生讲、议、辩、演、算、写等行为为主。比如,学生在课堂中围绕某一问题自主学习探究之后,需要展示和检测反馈,这时教师可“隐退”出课堂,由学生担当主持人,组织同伴阐述问题的观点,互动形成具有共识的、正确的答案(此时,教师坐于担任主持人的学生的位置)。只有在学生不能达到正确的期望目标时,教师才“浮出”水面。第三,主持人轮流变换,每个人每堂课都可以成为主持人,可以课前告知学生,也可以根据课堂活动现场决定。

总之,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更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需要反复强化。倾听的强化需要有意识与无意识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单一程式与多种角色结合,使学生在长期的“教学相长”中逐渐形成优秀的习惯。一旦学生能倾听,会倾听,爱倾听,善倾听,学生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敏捷,合作意识会越来越强,这正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应呈现的状态。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强化训练程式组员
一般过去时态强化训练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英语程式语可学性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基于Motor-CAD的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机设计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小组落幕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