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医方芍药柏皮丸考释

2012-04-29 11:19惠宏段玉泉
敦煌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刘完素

惠宏 段玉泉

内容摘要:在大量的草书医方判读相当困难而致西夏文医方解读相对滞后的背景下,本文尝试从单个方药芍药柏(檗)皮丸的解读入手,探讨西夏文医方解读的途径。在系统梳理出中医文献中各种芍药柏(檗)皮丸不同配伍、不同记载的基础上,对同名的西夏文草书药方反复辨识,识录出了一篇基本清晰、完整的西夏文芍药柏(檗)皮丸。这一药方大致可与金代医学家刘完素的守真芍药柏(檗)皮丸勘同。

关键词:西夏医方;芍药柏(檗)皮丸;刘完素

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12)02-0031-04

这里考释的芍药柏(檗)皮丸是一个世纪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出土的诸多西夏文方药之一,现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编号为Инв.№911,原件照片已于1999年刊布[1]222。目前出土的西夏文医药文献中,除聂鸿音先生成功解读的两件典籍《明堂灸经》外[2]60-64、[3]60-66,大量医方中获详细释读的只有两件,一是甘肃武威出土的一纸方药D752-20[4][p206]、[5][p310],二是俄藏编号为ИнвNo.4384的一组医方中的三棱煎丸[6]38-53。西夏文医方释读的滞后状况,一方面是因为材料书写多用行草字体,判读相当困难;另一方面是因为学者难于兼通西夏语和中医药学两个学科的知识。不过,像三棱煎丸单个方药的解读启示我们,在暂时不能将整件的草书材料全部考证清楚之前,对单个方药一一考证也许是个不错的办法,本文正是这一思路下的小小实践。

《俄藏黑水城文献》中ИнвNo.911共14个图版,芍药柏皮丸位于其中的第2页末至第3页首,为该组药方中的第4个。此方共8行,草书,足行12-13字不等。方药名的西夏文作白箙蠗繆硴,这里可将其音写为■ju-·ju-pie-phji-w■。史金波先生《西夏社会》一书中曾提到过的薯蓣柏皮丸[7]778,大概就是这一药方。药方名称中的“白”字常与汉字“殊”、“书”、“输”等字对音,“箙”则与汉字“豫”、“瑜”、“与”、“药”等字对音,因此将“白箙”译为“薯蓣”在语音上应该是没问题的。然而,在《番汉合时掌中珠》中,“白箙”二字相连,用作汉语“芍药”二字的西夏语注音[8]7,所以,此药方中的“白箙”也可以看作是中药材“芍药”的音译。第三字“蠗”在《掌中珠》中分别用“白”、“柏”注音,《类林》则用以音译汉文中的“伯”[9]37;第四字“繆”在《掌中珠》中用“皮”注音,“蠗繆”可能就是“柏皮”或“白皮”的音译。第五字“硴”在方药中常见,正是汉字“丸”的音译。“白箙蠗繆硴”可以初步译为“薯蓣柏皮丸”、“薯蓣白皮丸”、“芍药柏皮丸”或芍药白皮丸。然考中医文献,柏皮丸与白皮丸常见,但未见有薯蓣柏皮丸或薯蓣白皮丸,而与芍药配伍者应该是芍药柏皮丸。不过,芍药柏皮丸在中医文献中随处可见,但药味组成及配伍方法皆有差别。为方便讨论,这里将中医文献中的芍药柏皮丸做一点梳理,列其最为典型者如下。

芍药檗皮丸,治一切湿热恶痢,频年窘痛,无问脓血,并宜服之:

芍药、黄檗(各一两),当归、黄连(各半两)。

右为末,水丸,如小豆大,温水下三四十丸,无时,兼夜五六服。忌油腻脂肥发热等物。[10]238

金·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10

芍药檗皮丸,治湿热恶痢血痢频并窘痛,无问脓血并皆治之。

芍药、黄柏(已上各一两),当归、黄连(已上各伍钱)。

右为末,饭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饮汤下。忌油腻酒湿面等物。[11]73

金·李杲《兰室秘藏》卷下

芍药檗皮丸:

芍药、黄檗(各等分)。

右为细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二白丸,温水下,食前服。[12]73

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芍药柏皮丸,治一切脓血恶痢窘痛。

白芍药、黄柏(各一两)当归、黄连、枳壳(各五钱)。

为末,滴水丸,绿豆大,白汤下。[13]536

明·孙一奎《赤水玄珠》卷26

以上第一方、第二方药味组成相同,但一为水丸,一为饭丸,大小及服用法皆有所差别;第三方只有两味药,亦见于刘完素药方中,但元明之际徐彦纯所著《玉机微义》称之为钱氏芍药柏皮丸,与“守真药柏皮丸”相区分[14]7,徐彦纯文中所说的钱氏即宋初时期的钱乙(字仲联),守真即刘完素之字。显然,钱氏芍药柏皮丸应该早于守真芍药柏皮丸产生,或许守真芍药柏皮丸正是刘完素在钱氏芍药柏皮丸基础上的发展。第四方由五味药组成,见于明代孙一奎撰《赤水玄珠》,这应是更晚的发展了。有了这几个芍药柏皮丸方,我们就大致有了判读西夏文白箙蠗繆硴的基础,这里先从西夏文中的四味药的解读开始。

除上文所及的白箙外,这里尚有穲蠗、抖矱、穲诵三味药。

穲蠗之“蠗”对“柏”上文已有解说。穲,《夏汉字典》将其处理为汉语“红”的借词,该字在多处也的确用来对译汉语的“洪”。这样看来,穲蠗似乎可以理解为红柏。然而,笔者最近在一件新见的西夏文《敕赐紫苑丸》中见到礖穲、白僵穲两个药名{1},恰相当于黑水城出土汉文医方《敕赐紫苑丸》汉文医方中的大黄和地黄[15]320,这说明穲对译汉文的“黄”是可以的。因此,本文献中的穲蠗可译为黄柏,这与上述芍药柏皮丸相对应。

抖矱即当归,吴国圣先生已有考释[6]49。

穲诵之穲可对黄,上文已述。诵吴国圣先生已考释可对川楝子的楝[6]47,楝、连音同,故诵对连也可成立,因此,穲诵可以看成是黄连的音译,这也与汉文文献中的几个芍药柏皮丸方相吻合。

也就是说,这四味药中,白箙、穲蠗、抖矱、穲诵分别对应于汉文芍药柏皮丸中的芍药、黄柏、当归、黄连;非但如此,西夏文中这几味药的剂量也与汉文一致。至此,我们可以初步判定,西夏文医方白箙蠗繆硴即芍药柏皮丸。

下面是参考汉文芍药柏皮丸对西夏文反复辨认后所作的录文及译释。

录文:

白箙蠗繆硴,硂舿(1)臑(2)履癦癦谍腵,/菋嘎嘎(3)华礨緥(4)臑谍腵/

白箙(挨舲)穲蠗(挨舲)/

抖矱(皧舲)穲诵(皧舲)/

綆浚碂光属,繰蔎丧蘶属(5),稳缸/光(6)縦祡蘶属,薸息蓭淮灯蘶蛁(7),/嘿綒味(8)袭龋籃,玛庭(?)螺(9),経號(10)氦/泪蓭蛁龋,嫩秞撬、硂弛(11)龋籃簁。

汉译文构拟:

芍药柏皮丸,治一切湿热恶痢,并治窘痛,痢脓血痢:

芍药(一两),黄柏(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

右捣为细末,水和为丸,如小红豆大,每服四十丸,饭汤汁中服,无时,兼夜五六服。忌食油脂、发热等物。

校释:

(1)硂舿:字面作热冷,此当指汉文本中的湿热。

(2)臑:《夏汉字典》释作疏,在西夏文医药文献中当指泻、痢。

(3)嘎嘎华:字面作急急痛,这里相当于汉文本中的“窘痛”。

(4)礨緥:字面似作凝血,此当指汉文本中的脓血。

(5)繰蔎丧蘶属:与水和为丸,亦即《宣明论方》芍药柏皮丸中的水丸。

(6)稳缸光:红小豆。《宣明论方》芍药柏皮丸为小豆。

(7)薸息蓭……蛁:西夏文方药中服药剂量的表示法,相当于汉文的“每服……”。又《宣明论方》芍药柏皮丸为三、四十丸,此只取四十丸。

(8)嘿綒味:饭汤汁。前二字可音写为xiwa■thow,当饭汤的音译;后一字意为汁。饭汤汁,合于汉文药方的米饮汤或白汤。

(9)依字形此三字作玛庭螺,其第二字当否定副词“挡”之误。玛挡螺可释为不分时候,与汉文无时相当。

(10)経號,《掌中珠》对汉文夜间,此与汉文兼夜合。

以上是对西夏文芍药柏皮丸的初步释读,尚有几处因字形书写过草未能辨识,也有个别地方虽能辨识,却一时无解。不过,通过这个构拟大致可以看出这个西夏文方药的来源。在上述四个不同的汉文芍药柏皮丸中,钱氏芍药柏皮丸只有两味药,孙一奎《赤水玄珠》之芍药柏皮丸则为五味药,且时代也太晚,无需考虑。与西夏文芍药柏皮丸方药组成、配伍皆相当的是守真芍药柏皮丸及李杲《兰室秘藏》之芍药柏皮丸,然从成丸方法、大小、所服剂量、服药时间等方面看,西夏文本又与刘完素守真芍药柏皮丸更为接近。

刘完素(约1110~1200)是金代著名医学家,也是中医学史上著名的寒凉派创始人。刘完素生活的河间正是金人进攻中原时的主战场之一。当时天灾横行,疫病蔓延,疾病横生,习医者仍然沿袭宋时的用药习惯,多使用当局规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很少自己进行辨证处方。刘完素精研《素问》,并结合北方环境、民众饮食及体质特点,围绕《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认为人体致病皆为火热,治病需从寒凉法入手,以降心火、益肾水为第一要旨,他反对套用古方,滥用《局方》燥热之剂。

西夏医学成就不高,经常向周边求医问药。据史书记载,权臣任得敬得病,向金求医,金派保全郎王师道赴夏为其治病,后痊愈[16]2869。又夏桓宗纯祐母病,金“诏太医判官时德元及王利贞往,仍赐御药,八月再赐医药”[16]2871。这些材料都说明西夏医学实践较多地仰仗于金国。本文释读的芍药柏皮丸又与金代刘完素的守真芍药柏皮丸非常接近,也许可以反映出西夏大量方药来源之一就是金国,因为它们同处北方环境,单纯沿用《局方》可能有较多的局限,而刘完素等所倡导的因地、因人体质辩证处方的诊治法在实际的医疗实践中更为可行。

附记:本文初稿完成后,承蒙聂鸿音先生提出意见,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0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聂鸿音.俄藏4167号西夏文《明堂灸经》残叶考[J].民族语文.2009(4).

[3]聂鸿音.西夏译本《明堂灸经》初探[J].文献.2009(3).

[4]王静如.甘肃武威发现的西夏文考释[J].考古.1974(3).

[5]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6]吴国圣.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药方〈涅诵论硴[三棱煎丸]〉之解读考释[C]//西夏学:第5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7]史金波.西夏社会(下)[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骨勒茂才.番汉合时掌中珠[M].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0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9]史金波,黄振华,聂鸿音.类林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10]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痢门[C]//中国医学大成·续集:卷17.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11]李杲.兰室秘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12]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13]孙一奎.赤水玄珠[C]//孙一奎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14]徐彦纯.玉机微义[C]//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6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5]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6]脱脱,等.金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

猜你喜欢
刘完素
金元四大家对肝病诊疗的学术思想浅析
曾给刘完素治病的张元素
从“亢害承制”原旨探析刘完素火郁理论内涵
严谨治学勇闯新路
刘完素治湿别论*
“寒凉派” 创始人刘完素的“专气”养生
刘完素妇科学术思想初探
刘完素脏腑六气病机探讨
“高尚先生”刘完素
师素庙会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