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锋,卢红蓉,王笑红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 100038;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刘完素脏腑六气病机探讨
孟 锋1,卢红蓉2△,王笑红2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 100038;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人之疾病皆源于人体自身内在十二经络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这是刘完素病机观点的核心内容。刘完素脏腑六气病机学说以“五运主病”“六气主病”为纲领,但并不局限于运气学说五运六气的内涵,其中“五运”是五脏,“六气”不仅指一般的外感六淫,同时也是对内在脏腑之气的特点以及脏腑病变表现于外的症状特征概括。刘完素脏腑六气病机学说虽然沿用了五运六气学说中天人相应观点,强调五脏六腑与天地相应,当脏腑发生虚实改变,可出现类似风、寒、湿、火、燥、热等属性的病证;但同时更强调人体脏腑自身之气变化的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脏腑自身之气各有其不同寒热之性,当脏腑自身之气盛衰变化时,也可出现清、温、燥、湿、热、寒等性质病证。脏腑本气的兴衰除了引起本脏的病变之外,还可以通过脏腑六气之间的相乘关系影响他脏而产生病变。
病机;学术思想;刘完素
刘完素,字守真,别号宗真子,自号通玄处士,为“河间学派”的创始人。刘完素的火热病机学说、玄府学说等都为中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对脏腑六气病机的阐发。刘元素所说的“六气”不仅仅是六淫之气,更多地指人体脏腑内在之气以及表现于外的疾病临床表现特点概括。
1.1 天人相应,脏腑虚实变化为病
刘完素强调运气理论的重要性,提出“识病之法,以其病气归于五运六气之化”。受《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思想的影响,刘完素把运气学说应用于人体,明确指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应于十二经络脏腑也。”“一身之内,寒、暑、燥、湿、风、火六气,浑而为一,两停则和平,一兴一衰,病以生也。”刘完素在《伤寒直格·卷中·伤寒总评》中认为,人体也是一个小天地,天地有五运六气,人体内部也应有类似五运六气的兴衰变化。这里的六气不仅是病因学概念,也是病机概念,同时还是人体疾病临床特征的特点概括。刘完素认为人体五脏六腑与自然界相对应,脏腑之气也像自然界六气一样,有寒、暑、燥、湿、风、火不同属性特点,在外则表现出类似寒、暑、燥、湿、风、火样的病理反应。
刘完素主张“掉眩收引郁肿胀诸痛痒疮,皆根于内”,认为人体自身内在平衡的破坏是人体疾病的根本。人之疾病皆源于人体自身内在十二经络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这是刘完素病机观点的核心内容。正是这种基于诸病“皆根于内”的观点,刘完素提出了“五运主病纲领”和“六气主病纲领”。五运指的是五脏,六气既指外界六气也指内在脏腑之气。
“五运主病纲领”将病证与五行五脏联系起来进行了脏腑定位:“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气月贲郁病痿,皆属肺金”“诸寒收引,皆属肾水”(《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刘完素将五脏与五行相配,以五运为纲总结五脏病证,五运实际代表五脏。
“六气主病纲领”,将诸多病证分为风、热、湿、火、燥、寒六类,指出了疾病的病因病机属性,如“诸暴强直,支痛软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主病》)。突发的痉、厥、颈项强直、筋急挛缩都属于风,肝胆之气属性为风。这里的风、寒、湿、火、燥、热既有外界六淫之气,又包括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火、内燥、内热。
1.2 脏腑内在之气兴衰变化为病
刘完素提出脏腑各有其不同寒热之性,当脏腑虚实状态改变时,寒热属性随之相应改变。《三消论》曰:“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关于此段文字该如何理解,有学者认为根据四季与五行的配属关系,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湿为中央土气。对应到四脏则为肝温、心热、肺凉、肾寒。肺之“清”应“凉”,“清”字为凉之意。“肝本温,虚则清”,此“清”亦应为“凉”。根据刘完素的观点,诸脏本气与四时之气相应,若本脏之气虚,则向其本气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可解读为“肺本凉,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凉;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除了脾之外,心、肝、肺、肾本气凉(寒)或者温(热),虚则反向转化,出现温(热)或者凉(寒)变化。刘完素所言清、温、燥、湿、热、寒,即是人体脏腑自身之气,故谓之“本气”,并非指自然界天之六气的变化,这正是刘完素强调的“人是一小天地”观点的具体体现。
1.2.1 脏腑本气兴衰为病 人体内是一个小天地,脏腑各有虚实变化。刘完素认为脏腑本气的虚实变化是诸多疾病的重要病机。以脾土为例,湿土之气为脾本气:“脾胃土本湿也,湿气自甚,则为积饮痞膈,或为肿满……而脾胃干涸成消渴者,土湿之气衰也”(《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脾土本气过盛,湿气盛则可出现积饮、痞隔、肿满等水湿停滞之症,反之湿气虚衰、津亏液少干燥则会发生消渴等症。
1.2.2 脏腑六气相乘为病 脏腑本气的兴衰除引起本脏的病变之外,还可以通过脏腑六气之间的相乘关系影响他脏而产生病变,此相乘关系与五行相乘规律一致。如吐酸“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脏腑本气兴衰往往是脏腑六气相乘为病的前提,两者相互影响。如中风一证,刘完素认为“心火暴甚”是根本,心火暴旺、肾水不足以制约心火,心火旺则克肺金,肺金衰不能克肝木,肝气自甚,遂肝热而动风。
运用亢害承制学说分析病机是刘完素脏腑六气病机的特点之一。“亢害承制”说首见于《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害承制”表达了正常生化和生化反常两方面含义:正常生化,当六气甚而不至于过极,则胜己之气仅随之而已,至其甚而过极,胜己之气则起而制之,以维持其相对的平衡,这就是正常的生化现象。生化反常,若气甚而过极,胜己之气不能制约,则出现生化反常现象。
刘完素继承了此观点,并指出五行之间相克制约根据程度轻重有“微则当其本化(本气之化)”、“反兼胜己之化”两种情况。一气为病,一般情况下病变性质与脏腑本气兴衰的表现相符,即心气旺则热,肾气旺则寒。但若五行偏亢过度,就会出现病理本质与临床标象不一致的特殊病理情况,会同时出现与病气相克的另一种的表现,即出现假象,即“甚则兼有鬼贼”。
2.1 本气之化
刘完素所说的本气之化又包括同气兼化和异气兼化两类。《素问玄机原病式·寒类》:“六气变乱而为病者,乃相兼而同为病。风热燥同,多兼化也。寒湿性同,多兼化也。”通常情况下,六气兼化多出现性质相同的气化,如风气为病可出现热化、燥化,寒气为病可出现湿化等。本化时所表现出来的证候可见到病变本脏之象。
2.2 反兼胜己之化
常见的胜己之化有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其中“似”即“兼化”之意。五运之间的正常制约关系被破坏,便会出现“胜己之化”及假象。以“火极似水”为例,水能克火,火性属阳,燥扰不安,水性属阴,静谧平和。当火热过急,水不能制约火,反会出现具有水特征的临床表现。
《素问玄机原病式·寒类》:“制甚而兼化者,乃虚象也。如火热甚而水化制之,反为战栗者,大抵热甚,而非有寒气之类也。”胜己之化之象并非兼证,而是假象。如恶寒战栗本是寒病(五行属水)的本象,但若热气过亢也会出现寒战振栗的症状,这就是“火极反兼水化制之”的表现。亦即火热之邪甚极,常常会出现水化的现象,但是这并非真有水寒之邪,而是一种虚假现象。运用于临床疮疡,《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至于热极,则腐烂而溃为污水也。溃而腐烂者,水之化也。”胜己之化时所表现出来的证候非病变本气之象,乃所不胜之气的病理表现。此为刘完素在病机理论上的一大创新,此为临床火极似水、阳证似阴等临床假象的解释提供了诊治依据。
刘完素注重内在脏腑之气兴衰变化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其所言之“五运六气”,不是通常所说的大运统岁、客气加临等推衍模式,而实指“五运阴阳”“六气阴阳”等基本规律、基本数列。“五运”即五脏,而“六气”不仅有外感六淫之意,还指不同属性的内在脏腑之气以及脏腑病变表现于外的特征概括。
[1] 闫珂.《素问玄机原病式》的文献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23.
[2] 尚力.宋代理学对刘河间学术思想的影响[J].医古文知识,2002(1):4-6.
[3] 聂金娜,苏颖.刘完素识病之法归于五运六气之化[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1):30-31.
[4] 谷建军.刘完素“肺本清,虚则温”释义[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6):12.
[5] 陈照甫.论刘河间的脏腑六气病机说[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6:37-38.
[6] 卢红蓉,李海玉.刘完素六气病机模式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185-186.
[7] 张焱,苏颖,李霞,等.亢害承制论探析[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20(3):3.
[8] 张星平,肖莹.“五行胜复”理论正误[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1):61-63.
孟 锋(1964-),男,北京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中医骨科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卢红蓉,Tel: 010-64089033,E-mail: luhr2000@163.com。
R223.1
A
1006-3250(2017)03-0301-02
2016-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