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景
摘要: 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激发感情,培养作文的兴趣和能力。所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进行一系列学生自己策划组织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加深体验,是教师应该致力探索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活动作文”培养思维激发兴趣
“活动作文”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课程。《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有了生活实际,学生才乐于写;有了情感体验,才能表达真情实感。从写作的机制来看,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策划组织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加深体验,就能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鉴于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引进了活动观念,进行“培养思维,激发兴趣,创作修改”的活动作文探索,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切入口,让学生在活动中想,在活动中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以活动培养思维
以往的作文教学,大都是以文章为对象,忽略了文章生成前的思维和构思过程。学生总是顺着教师的思路或范文往下接或仿,极少有人在头脑中生成文章的运思过程,只有一个记忆与仿作的印象,单纯着力于语言文字的斟酌推敲,结果往往是作文内容、形式千篇一律,缺乏张扬的个性、创新的火花。所以,要以活动为中心来进行思维训练活动,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写出好的文章。
1.观察事物方面的思维训练
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在活动的前提下,先提出观察要求,做到观察有步骤、有顺序、有重点,要抓特点、重思考。可以采用多媒体训练法、参观法、实验法等。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充分发挥学生这种形象思维的优势,用声音、触觉、色彩、气味等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使他们能有效地捕捉到事物的特征和细节,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写春景的作文,就让学生广泛收集有关春的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春的多彩画面,然后带领学生去寻找春天,让学生用眼、耳、口、鼻、手去多角度的感知。这些多层次的活动观察,学生经历了唤起表象,加深印象,更新充实表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就会激发起表达的欲望。
2.活动设计方面的思维训练
设计本身也是一种思维过程,诱导学生注意用科学逻辑进行思考。我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目的、要求、程序、人员角色的安排、注意事项等。采用特定环境激发兴趣训练法,给学生提供或创造一个特定的环境,去指定他们设计的内容,要求他们清除杂念,集中精力,进入指挥员角色,并可进行必要的讨论以确定最佳行动方案。如写《拔河比赛》,我先把积极报名的同学挑出来列成一排,尽管他们有高有低,有胖有瘦,但是我仍然大力赞扬这组同学是班级无敌组合。这就激起了同学们的不服气,把同学们引向了训练规程。“剩下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队,挑选你们认为的精兵强将,来比一比,可以用事实来证明自己啊!”怎样比呢?让学生自己规定比赛程序与规则。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发最佳思维。当然,也给了大家一个施展的空间,在玩儿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作文的准备工作。
3.活动演变方面的思维训练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发展着。在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意外插曲,但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如在进行拔河比赛时,突然一个同学松了手,对方队伍一下子全跌倒了。为什么松手?这是多么危险的动作啊。就在有人大笑、有人恼怒、有人担心、有人莫名其妙时,原因查明了,原来松手的同学因低血糖引起了眩晕。抓住这个意外,又引发了送病者去医院,有同学主动要求当替补,大家再次协商如何完成比赛等插曲,这就更拓宽了写作的题材。在意外之后,于头脑中再次重新演绎变化过程,用情景再现法,把经过的具体情境回忆起来,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就打开了思路,获取了新东西,使之有了创新的因素,彻底改变了文章思路、素材陈旧的状况,也使教学更为活动化、思维立体化。
4.活动结论方面的思维训练
活动结束,结局也就清晰地呈现了出来,我们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整个经历的过程。这时要求将结果与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联系起来,即找到必然联系,得出结论。可以采用思维定向与角度变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用启发式提问,使学生按各自的思路循着一定方向;用同学间的互相比较,把不同位置上所得的不同结果分析研究,等等,引导学生思维多渠道化。拔河比赛结束,先写自己的感受,喜悦的、懊丧的、自豪的、佩服的,写出真实原因;给人帮助的、受人安慰的、积极参与的,写出切身感受。写完再交流,旁观的同学补充观察的结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猜测,在交流中印证,也给当事者一定的启发,以便在完整的写作时保证素材更充足、完备。
二、以活动激发兴趣
作文需要激情。许多学生因为没有激情、没有体验、没有生活、没有材料,写作时无法生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链,以至于说到文明礼貌,就写扶老大娘过马路,其余的内容则无从下手。实在不行,就抄范文,编些“假大空”的东西来应付。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注意了文章的真情实感。事实证明:是生活中的见闻使之动情,产生了灵感和表现欲望。“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里的弦响起来,要打开他们的创造想象,就必须教给他们观察和发掘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众多关系”。所以生活和活动最能激发情趣,诱发灵感的产生。
1.让学生进入情境激情
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使信息纷呈并互相沟通,可造成最佳的“思维态势”,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课前,我们可以用几分钟时间去引发可说的话题或准备发掘的题目,以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引起学生思维的震荡,把学生推入活动之中,在简短的活动中去感知、领悟、想象、发展,在活动的基础上构思文章,把活动过程中的思、听、说、读、写、动等糅合在一起,组织出自己的文章来。
2.让学生交流讨论激情
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换之后,我们就有了两个思想。”交流讨论是一种特定的激情方法,因为学生头脑中的各种观念和想法,通过互相碰撞与激发,会使大脑高度亢奋,思维便活跃了起来。因此,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围绕主题进行争论,并及时捕捉灵感。
三、让学生写作和修改
有了思维训练做基础、激发情趣为条件,还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之中。要训练学生养成习惯:当灵感出现的瞬间,应及时捕捉,迅速形成文字,一气呵成。要启发学生大胆地去玩味那些变幻无穷的文字活动的七巧板,放开手脚,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文章雏形一出,一是听读比较。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交代与了解所写的内容。以往,学生的作品无人倾听,现在有了听众,读起来就会很卖力;而听的同学也会一面听一面与自己的文章进行比较,从中得到提高。二是朗读欣赏。让学生展示和挖掘成功之处。三是讨论修改。小组提出不足,研究怎样修改。读者可谈自己的不力之处,听者可谈不满意之处,最后筛选出最佳内容与表达方式,对自己的文章修订完善。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就能够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味、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