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2-04-29 00:44张云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1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方法学生

张云芳

摘 要 人类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 学生 问题意识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014—02

学贵多问,是中国古人的治学之道,其意义就是学习要重视多提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思维,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如牛顿,苹果从树上落下问个“为什么?”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可以这样说:科学上很多重大进展与发明创造,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进的。

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开发高职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掌握知识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教学是互动的、双向的。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开他们的心智大门,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与教学的这一过程并不相矛盾,相反应该说是一致的,其宗旨都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现实中,大多数高职学生学而不问,原因何在,该如何处理

既然“学贵多问”有助于学习,为什么大多数高职生在学习中学而不问呢?原因大约有三种:第一种是自卑,因录取批次靠后,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的依旧不能摆脱传统思维的桎梏,部分学生在入学后有一定的自卑情绪,既便有个别学生想问,又怕遭人耻笑,其实谁都有不知的问题。第二种是依赖,认为认真听课,老师会给答案,何必多问呢?第三种是自以为是,认为多问未必能得到答案,不如自找,这种想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能自找到答案当然是最好;但如果迟迟找不到,久久困惑,又偏不肯求助于别人,这就有点固执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使别人对某事未必精通,但至少可在与别人的切磋中得到一些启示。其实,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每一个求知者来说都是必须经过的,如果认为这一过程可以一带而过,即学习不需思索,不耗费精力和大量时间的付出,不懂不问,让别人错认为自己很聪明,让老师误认为这堂课很满意,没有人存在问题,那将害己不浅。因为学习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主要是:其一,人的智力水平有差异,知识背景也存在差异,因此理解的快慢与程度必然会有所不同。有时,对同一个问题,旁人早已理解,自己却依然如坐云雾山中,若不羞于启齿,勤于询问,就会很快缩小与别人的差距。其二,高职院校教师授课自有他的侧重点,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便容易疏忽个别学生理解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众学生多开尊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多问来弥补不知。这样,既能让教师更多的了解学生理解的薄弱处,也能使学生不囫囵吞枣,似懂非懂的接受新知识,再者,更能培养学生善于深入探究的治学品质,并增强自信心,可谓一举多得。

二、培养高职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发挥主体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专业实际动手能力。根据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应以企业生产案例吸引学生,并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体会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对学生发言要充分肯定,鼓励创新思维,鼓励个性发展。对理解有失偏颇甚至理解错误的学生,要给以鼓励,给予正确引导。其次要善于发问,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教师要善于在讲授过程中设置问题。要有意给学生造成暂时的挫折和焦虑,使学生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会促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激励学生挖掘内在潜力去积极思考。学生带着富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去动手、去寻找,可以活跃思维,激发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反之,若总是围绕教师、教材、书本转,总以为书本绝对正确,教师无错,并安于现状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形成思维惰性与定势的局限,将不利于思维的发展。从人才成长的规律与教育实践来看,那些富有创造才能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有好问、多问、深问、怪问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中具有问题意识时,能在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独立思考,对一些问题大胆质疑,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和发现时,可从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创造中获得体验,这有助于强化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显然,问题意识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往往是单纯的说教和知识传授所不及的,它可直接演化为学习者的动机和热情,实现教学过程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课堂气氛除教师调节外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思维状态,即学生的配合是关键。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动手的过程中多问“为什么”,动脑想“怎么办”,动口问,甚至相互讨论,使教学“活”起来,这样让学生在动手中生疑、质疑、析疑,最后释疑,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果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有效地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焦点,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反之,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考虑他们的思维状态和求知欲,那么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思维积极性。经验告诉我们,把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入教学中,能活跃师生双方的思维活动,改善教学气氛,并且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使学生能逐渐学会发现探究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和自信心,有效调动教与学的互动性。即在教、学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艺术性设计,在场景模拟、教师语言、课堂教学策划等方面潜心研究、总结归纳。

四、创造优良的教学气氛,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环境和可靠途径

学生的质疑能否得以发现和表露,取决于有否适宜的环境和气氛。高职生由于年龄处于成人阶段、现实又在高职高专就读的特殊性,使他们具有自尊心较强、希望得到展示又不愿意主动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持师生平等,和谐人际关系,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兴趣,诱导启发他们积极性思维,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和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学习、思考状态,鼓励大胆设想,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积极思考,发表独立见解,为培养问题意识创造良好的环境。并辅之以鼓励、赞赏、支持的态度,渐渐引导学生学会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异想天开的想法寻找可能的途径。精心设计、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富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可活跃思维,激发求知欲,进而收到实用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学问就是一定要带着问题去学,有问题意识的参与,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才能不断地发现、探究、创造,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就高职学生而言,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活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在渴望,最终达到企业岗位的要求与自身能力展现有机融合的双赢效果,真正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熊飞.教学理论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 刘 红)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方法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