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院系加强学风建设的迫切性

2012-04-29 17:44李会明,陈文荣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风教学管理

李会明,陈文荣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法、访谈法,以云南省5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学风建设现状,明确了加强学风建设对体育院系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提出了加强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风;教学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240—02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脊梁骨”,也是一个学生的“脊梁骨”。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它是一种看不见的规范,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使人们具有高尚的理想、明确的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操守并受用终生。

一、体育专业学生学风现状及特点

本研究小组2012年3月对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学院这5所高等学校中的体育学院大学三年级学生做了随机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41份,其中有效问卷141份,回收率94%,收效率94%。同时,对体育院系部分教师(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工作分管领导以及部分任课教师)和学生会干部进行访谈。从调查数据反馈可以看出,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状况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一)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问卷调查表显示,141名被调查对象中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占总数的46.6%;对学习感到茫然,不知道学习重点的占28.5%;想考研,并着手准备的占10.6%。

(二)学习欲望不强烈

主要表现为对目前课程设置有疑义,对专业发展前景没有信心;对部分教师教学能力有看法,认为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社会中存在一些陋习有偏激的看法,对毕业后就业没有信心,破罐子破摔。

(三)竞争意识弱

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性,但很多同学不能通过良性竞争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同学要么过分安于现状,认为顺利毕业就是最大的学业目标;要么愤世嫉俗,认为现在社会不公平现象普遍,自己家庭背景不好,即便自己能力强于别人,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四)心理承受能力低

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调节学习压力,其中人际交往、社会、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是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主要压力来源。调查发现,学生释放压力的方式就是电脑游戏,很大一部分同学在下课后都不愿意走出宿舍、走出校门,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就是网络,密闭的空间中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致使很多同学在遇到挫折时,言语和行为都比较极端。

(五)不喜欢理论课程,喜欢术科课程

体育专业学生普遍对外语、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语文、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学习比较吃力,且不愿意投入精力。多数同学认为,体育专业学生学好术科、学好专业技术,毕业以后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六)其他

体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比较,普遍存在学习懒散、,生活自由散漫、违反校规校纪(打架、酗酒、旷课)现象严重、获取各类奖学金人数少等。

二、现状分析

结合当前体育专业学生的现状,对被调查的5所体育院系的教学、管理工作做了全面的了解后发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目前各体育院系办学的质量,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学校、学院(系)对待学生的真实反映,加强体育院系学风建设已迫在眉睫。

(一)院系的人才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与社会适应的差距,是造成目前体育专业学生学风低下的首要原因

学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大多数是由教学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引发的[1]。长期以来,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沿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技术型”、“经验型”的中学体育教师模式,学生一直进行“学徒式”的学习体验,从学习中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当今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专才培养模式日益显示出其不足来。高等教育自二战后就开始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目前有些国家(如美国)由“大众”教育转向“全面”教育。然而,我国很多体育院系的教学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改革步伐明显滞后,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不了社会,完全认识不到体育专业培养工作已经由“重竞技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了当前的“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发展方向。

(二)不能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是目前体育专业学生学风低下的又一原因

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承受心理压力方面要优于普通文、理科学生,但依赖性强。目前,体育专业学生除了要承受与其他专业学生同样多的压力外,几十年来社会对体育工作者的认可程度,以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没有引起体育专业学生对自身能力提高的重视,反而使压力聚增。在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中,就业压力最突出,有学者认为高校毕业就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还有学者认为有关部门应提供非正规就业渠道,多渠道的就业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学生压力与社会问题二者的关系是有机联系的。

(三)学生的学习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是目前体育专业学生学风低下新问题

学生作为学校关系主体享有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主要是受教育权和其他公民权。通过多年的实践,体育院系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忽视学生学习感受的问题。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权不够,学校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而学生的学习依然停留在应试的位置,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对教学教学过程中的目标设置、内容更新、激励因素、学习需求、学习关怀等重视不够,也会导致学生抵制情绪、厌学情绪严重。

(四)学生的自身原因

由于学生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追求不同、自身的定位不准确,加之独生子女比例增大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发展学习能力低下。80%的被调查者将学风低下的原因归咎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不够,甚至有72%的学生需要教师从生活、心理健康方面、专业发展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由于过分的依赖,导致了学生“自我学习管理”观念淡薄。

三、改进建议

(一)改变教育教学观念

学风建设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由—个部门一蹴而就,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目前,学风建设中仍有一些认识上的盲区,认为学风建设只是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的职责,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职责,而将普通老师划为管理者之外,极大地伤害了教师参与教学的感情,忽略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教职员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认真研究学风建设的规律,以教风促学风,形成教风、学风的良性互动,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形成正气,统一全院上下对学风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要让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干部自觉参与优良学风建设,形成全员积极参与、师生良性互动的局面。

(二)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全体教师要共同参与调查、论证,制定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教学内容要强调基础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教学方法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要改进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和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评价,避免“一考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调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严格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建设,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和考风。通过制订强有力的措施,使学风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抓好学风主阵地建设,任课教师要点名,要检查迟到、旷课等课堂违纪情况,并把学习过程与学生成绩和考试资格挂钩,学生平时工作表现与纪实考评挂钩[2]。通过改进学生评教方法,鼓励教师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控制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从严治教,提高体育院系教师执业水平,学院教学督导组和各分院领导要经常听课,组织教学研究活动,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3]。

(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以学风为核心内容的校风和校园文化对提高师生员工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底蕴是衡量一所大学深度的标志之一,大学文化素养教育不要局限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而且要普及到大学教师,提高大学整体的文化品位,将文化素质教育引向第一课堂、进入专业课,以优秀的校园文化来提升学院的社会美誉度,打造学院品牌[4]。

(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变化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生活、工作的保证。体育专业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比其他专业学生强,但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教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咨询不容忽视,通过对学生的需要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现实和潜在的学习需要,及时化解不良心理表现[5]。

(六)抓学风要因年级区别对待

抓学风要“因人而异”,不同的年级要有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一年级要着重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注意专业认知能力的培养;二年级要抓基础课程的学习,监督学生做好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提高通过率;三年级要抓好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养;四年级要抓好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和实践教学工作。大学四年,一定要有计划地推行“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全程教学体系。

(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举办院、系、部学术讲座,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增开选修课,开展教学基本功、技能竞赛及评选活动;积极组织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本着“劳逸结合,合理高效”的学习原则,极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氛围。

(八)以推优、评优、评奖工作为杠杆,推进学风建设

将奖助学金评比、助学贷款申请、年度评优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制度化,使之与学籍管理、学风建设等规章制度相互配套。校院两级督导密切联系教师,检查督促同学们的生活与学习;共青团组织在班主任的配合下,认真进行共青团员推优入党工作;党组织长期坚持开展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带头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毓成.试析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后体育院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2]王鲁克,严德一.21世纪师专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02,(6).

[3]张永民.论高校依法治教的内涵和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3,(2).

[4]张岂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几个认识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3,(2).

[5]王悦.运用双因素理论调动学生积极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3,(12).

[6]孙汉超,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7]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专业学风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新课标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