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行业准入改革、进入壁垒与社会资本

2012-04-29 00:44岳公正,岳缠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

岳公正,岳缠

摘 要:国际化条件下,社会资本进入军工行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要求加快军工行业体制改革。要科学看待民营企业进入对于军工行业战略定位的影响。要把握住创新求变的原则。创新求变是军工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出路。要切实加大对社会资本、民营企业扶持力度。

关键词:军工行业;行业准入;社会资本;产业组织

中图分类号:F41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013—02

一、全球化与军工行业进入的制度环境

行业进入壁垒意味着我国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面临的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压力亦愈来愈大。面临新挑战,民营企业怎么办?作者认为,加快国际化条件下民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其制度环境。

国际化条件下,应该说军工行业是受到直接冲击比较大的一个行业。因为作为传统产业的军工行业,目前尚是一门资本密集型和管理密集型的行业,入门的准入度较高,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较高。所以,对于以资金密集和知识密集见长的民营投资者来说,如单从投资回报考虑,大多会对在投资军工行业很感兴趣。在公平竞争原则和非歧视原则之下,民营企业可以凭借他们的综合实力将打入军工市场。然而,军工行业是一门垄断性很强的行业,固定的军工产品及流动的军工队伍,使得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如何解决经营规模上升,经济效益却下降的剪刀差问题,不仅是我们的难题,亦会使民营企业却步。从目前已经进入军工市场的民营企业(包括来自香港)其市场占有率仅小于2%即可见一斑 。

民营企业和国有军工企业的整体实力相差悬殊,在军工市场上竞争,明显处于劣势。民营企业还将遇到更加严峻的挑战。

行业进入壁垒对民营企业造成最大的压力,首先是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因为行业进入壁垒存在,除了民营企业之外,不同行业的企业都会探索市场、占领市场。而民营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是其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会以优厚的福利待遇及良好的发展空间来吸引人才。军工行业的特点是企业边际利润较高,但是国有企业的员工福利待遇不高,而劳动强度却很大,所以对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士吸引力不大,又普遍存在着企业冗员亦多,却又无法有效处理的现实问题。其结果是不仅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亦很难对有作为的员工进行合理分配,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氛围难以营造,企业只能进行单向选择;因无法分流富余人员而使问题越积越多,人才流失现象不断加剧。对管理密集型的军工行业说,这是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

其次是信息化管理落后的问题。由于我国的经济是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又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充满现代竞争的环境中,不少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游戏规则还不太清楚。而军工企业由于资金短缺、人才医乏,基础管理亦不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大大落后于时代,从而在现代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军工行业的进入规则与社会资本

理论和实践都说明,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的进入规则促使军工行业加快体制改革。行业进入壁垒的存在、社会变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已进入了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企业惟有改革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发展和壮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企业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亦不在于竞争对手的强大,而在于能否根据这种变化准确判断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确立正确的思路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以重塑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竞争中不断超越自我,取得良好效益。

1.开放的理念是企业产生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作为市场经济最基本单元的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诚信,所以,企业必须以诚信面向社会,员工必须努力以诚信服务企业。而企业的本质在于利润,追求阳光下的利润是经营企业永恒的主旋律。应从改革产权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完善治理机制、强化企业管理及建设员工队伍等各个方面来进行整改,使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造就社会效益。

2.先进的体制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其核心是要解决体制问题。要坚持以资本作为链接,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推进股份化、集团化优势,在运筹货币、人力和品牌资本的工作上见成效。虽然体制不能决定一切,如西方发达国家及香港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产权十分清晰的,同样有生有死;民营企业产权亦十分清晰,他们之中为数不少的照样以破产而告终。但是从统计规律看,体制改革不彻底,机制建设就难有作为,经营效益亦无法获得质的提升。要做强做大国有大型股份化军工企业必须坚持以体制改革为纲。

3.科学的机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具有良好的企业治理机制是国际先进企业的重要特征。有民营投资者意向报告显示,75%以上的投资者认为,他们选择投资对象时,主要观察企业的治理结构,至少其法人治理结构的绩效和该企业财务指标的绩效一样重要。

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军工行业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力手段。企业经营者除了要修炼好自身以外,还必须要始终不渝地改进用人机制,要尊重人、激励人,不能把职工看做工具;要注意研究在企业的经营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如何妥善解决假期员工、吸引人才、荟萃精英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必然性,充分认识行业进入壁垒后企业与国际大企业和先进企业进行人才竞争的残酷性,注意从企业的社会地位、员工的发展空间、和谐的工作氛围、公平的价值分配和有效的精神激励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和完善企业人才资源的新型机制,形成一种生机永存、激励常在的体制氛围。在不断创新的同时,要发扬民营企业的优良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通过各级党组织和群工组织深入细致的工作,全心全意依靠和发动广大员工来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三、军工行业战略定位与社会资本进入

如何看待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对于军工行业战略定位的影响呢?

从军工行业看,军工行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有其固有的特点。军工行业既是高门槛、高投资行业,又是高利润、高风险的行业;既是职工多、负担重的行业,也是人力资本作用突出的行业;既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也是国有资本必须进入的行业;既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是管理密集型行业,更将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同时,军工企业大多是高负债企业,虽然净资产也多。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特点甚至可以称之为制约其发展的弱点。所以,笔者认为,军工企业在改制进程中更要注重企业战略的规划,如何转好型、定好位,事关重大,如果定位不准、导向不对的话,不改是死,改后也是死,只是时间的问题。然而,在目前改制进程中的军工企业的战略规划呈现出以下几种误区,只有跨过这些误区陷阱,改制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

其一,数量扩张型。一些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成功地发展到一定阶段。当展现在企业面前的是一片崭新天地和众多机会的时候,企业急于扩张的心情导致大踏步地进入多个领域,甚至是自己毫不熟悉的非关联领域。

其二,机械模仿型。有些军工企业虽然也考虑制定战略,但其战略不是建立在对企业外部机会和威胁、内部优势和弱点的科学分析与论证基础之上,而是喜欢走“东施效颦”的“捷径”,看到别的行业、企业的战略获得成功,便盲目效仿。尤其是在企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或者进入更高发展层次的问题上,缺乏独立判断,热衷于“跟紧大势,人云亦云”,致使许多同行业企业的发展战略高度雷同。

其三,封闭保守型。这一种可以说在军工行业,尤其是在存活年久的国有股份化军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大型的民营企业,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都是和企业的每一步发展密不可分的。但发展的历史就是物竞天择的过程,需要有壮士断臂的气魄和勇气,无谓的感情用事只会让辛勤养育的“孩子”营养不良或过早夭折。

四、军工行业企业改革导向

军工企业因其特殊的行业性质,在改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最关键的是企业不能在战略上出现失误,因为一旦导向错误,方法再好也是在做无用功。要把握住创新求变的原则。创新求变是军工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出路,对于军工企业这一点尤为重要,求新既不是否定过去,更不是盲目涉足我们陌生的领域,而是在现有资源优势上寻求机制上的调整和体制上的创新,以便企业的发展更能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以求得更加稳妥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党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决策的依据来自于人,决策的实施依靠于人,所以,企业战略定位中关键的一环就是以人为本。换一句话说,就是要实现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应该说,人本主义管理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自然选择,并逐步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关键内容。在当代,企业管理已由过去的以“管物”为中心向“管人”为中心转移,特别是在一些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许多企业几乎没有什么物质资产。企业的财富就是人,也就是以员工的知识储备和创造能力为企业的资产和资本,比如微软公司,它没有高大的厂房和轰鸣的机器设备,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就是其真正的价值来源。当然,市场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家企业,所以也不可能有一样的“企业成功发展模式”、“企业成功改制模式”,而只有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适合发展的需要,才会取得成功。这是不变的真理,需要我们的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探索。

参考文献:

[1] 库桂生,等.中国国防经济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

[2] 于连坤.国防经济学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责任编辑 王 莉]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
基建领域加速推进PPP模式的策略探析
社会资本与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影响医学贫困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因素探析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PPP项目的财务分析(一)
社会资本参与公益事业的地方政府信用研究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注册会计师社会资本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