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王婷,周强
摘 要:奶制品质量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威胁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我国奶制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从奶制品供应链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入可追溯体系以及建立奶制品企业信息披露机制来促进奶制品供应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关键词:奶制品;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426.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019—02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奶制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奶制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程度令人震惊。2004年爆发的劣质奶粉事件促使全国的奶制品行业进行新的整顿;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致使三鹿企业倒闭关门;近期的蒙牛眉山黄曲霉素事件又一次挑战了消费者的底线。奶制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奶制品企业的存亡,更反映了一个奶制品企业是否对社会负责。因此,提高奶制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防止奶制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奶制品供应链的运作模式
奶制品供应链是指以奶制品企业为核心,有关奶制品生产、销售和流通的相关联的主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网链结构。我国奶业多采用“公司+奶站+农户”模式,即分散饲养集中挤奶模式,这使得奶制品供应链涉及原奶环节、奶站环节、生产企业环节、流通销售环节、消费环节等。奶农分散饲养奶牛,将原奶销售给奶站;奶站将统一收购的原奶再汇总卖给奶制品加工厂;加工厂将原奶制成各式奶制品,包括奶粉、纯牛奶、酸奶、冰激凌等等;再流经销售环节(包括批发商、各大超市、便利店等),最后进入到消费领域。
二、奶制品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中国奶业三聚氰胺事件以及近期的奶制品质量全事件,表面上原因似乎是企业为了追逐最高的利润,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原奶中添加有害物质,出售有毒奶制品。实际上是奶制品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严重缺失的表现。
奶制品供应链由多个环节构成,任一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最终的奶制品质量受到威胁。三聚氰胺事件中,问题的根源在于奶制品供应链的源头。奶制品制造商对原奶收购的过程操作与控制存在着问题:一方面需要高质量的原奶,一方面又通过各个原奶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获得低价格的原奶。为了降低原奶的生产成本,并且符合蛋白质的含量要求,原奶中加入了各种能降低成本的添加剂。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奶制品供应链上涉及事件的主体没有主动站出来,反而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企图掩盖事实,阻止媒体的曝光。凡此种种,都表现了奶制品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三、奶制品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一)奶制品供应链系统结构比较复杂
奶制品供应链涉及原奶供应商、奶站、奶制品制造商、第三方物流以及消费者五个利益主体,覆盖面广。一般来说,供应链上游企业的产出即为下游企业的投入,且经过下游企业的生产加工又变成产出,如此一环紧扣一环,衔接紧密,关系复杂,影响面大。与之相对应,奶制品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贯穿各个环节,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奶制品供应链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使其自控难度加大。对于处于奶制品供应链上的企业,只能依靠与之直接交易的企业来监控,从而使奶制品供应链的整体自控能力降低。
奶制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增加了企业交易环节,加大了整体的控制难度,也间接地导致一些黑心企业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而放弃企业社会责任。
(二)奶制品供应链信息不对称
奶制品供应链的设计过长致使奶制品供应链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具体表现为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订货提前期、货物运输状况、原材料质量、生产过程的时间、需求的变化等。信息不对称使奶制品供应链中信息发生延误和扭曲,从而导致牛鞭效应,即需求信息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逐级被放大,到达源头供应商的时候可能已经严重偏离了真实的市场需求。需求信息逐级放大,增加各个环节的库存成本和运送成本。
奶制品是易腐易变质产品,在库存和运送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为了减少相应的成本,运营商会放弃冷藏成本。另外,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牛鞭效应增加了奶制品制造商的产成品量。一定时期内奶制品的需求是有限的,对于多余需求的产品,为了最大降低损失,厂家会采取重新印刷日期的手段,进行下一季度的销售。
(三)奶制品供应链反应速度低
奶制品供应链过长,使奶制品供应链变的臃肿,降低了奶制品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一旦出现奶制品质量安全问题时,不能及时准确的查找出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识别发生问题的原料或产品的加工过程,即不能明确问题责任、落实责任。
另外,反应速度低也影响了节点企业对奶制品供应链上出现问题的应对速度。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其它环节不能及时获得问题的信息、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予以解决。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中,一开始事件的主体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及时找到问题的根源,而是单纯地把其归为一般日常问题,没有认真对待,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整个链条的反应速度低。
(四)奶制品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常表现一种短期的合同制关系
现实中,奶制品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所通常建立的关系是短期的合同制买卖关系。供应链下游企业交易的标准是合格和低价格,为了获得交易的资格和较高的收益,上游企业会选择掺假造假,进行不正当的竞争。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扰乱了奶制品市场秩序,并造成一种假象,让节点企业认为只要能将产品销售出去就可以获得较多的收益。此时,上游企业认为最重要的不是产品的质量,而是如何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
目前,由于自建原奶基地需要较高的成本,一些奶制品企业会选择通过奶站获得自身需要的原奶,奶站再从各个奶农手中收购原奶。而奶农、奶站和奶制品制造商都是通过合同建立起的交易关系,他们各自的目标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奶制品供应链上的下游企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压价,最终导致原奶收购价格降低,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原奶供应商会采取掺假造假的行为。
四、促进奶制品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一)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奶制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该兼顾各方的利益。作为奶制品供应链上的独立经济个体,企业之间存在着利益矛盾和冲突。因此,奶制品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应该兼顾各方利益,认真对待各方利益的差异和重要程度,实现利益分配有重点、有层次的均衡,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奶制品供应链的整体利益的提升,不能同时保证单个企业利益的提升,这需要奶制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对链条上的整体利益进行合理的协调和让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能够促进奶制品供应链企业之间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优化了奶制品供应链,促进了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二)引进奶制品可追溯体系
奶制品可追溯体系就是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对奶制品进行全程监控,在供应链中以精确、快速的方式检索追溯数据,对接收、生产、包装、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建立无缝的连接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从源头到货架的产品追踪追溯,以帮助企业实现身份识别、防伪等功能。可追溯体系涉及多个主体,建立一个奶制品可追溯体系需要实现对奶制品供应链上信息共享。信息共享使整个奶制品供应链能够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步调一致,形成更为合理的供应关系,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奶制品可追溯体系的构建,加快了供应链的反馈速度。它能够使供应链中产生质量问题的信息有效地保存下来,能够快速的追溯问题奶制品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更加明确了奶制品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了对奶制品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的全程监控。
(三)建立奶制品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
奶制品企业信息披露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状况,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同时,会使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和投资者、监管者明白奶制品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最终促进奶制品企业改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水平。
建立奶制品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应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规范奶制品企业信息披露的内容。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环境治理保护信息、奶制品质量信息、社会公益信息和人力资源信息等。其次,规范奶制品企业信息披露的形式。企业信息披露的形式包括发展报告、年度财务报告和公司网页等。各种披露形式应该具有实用性、通用性,便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阅读。最后,奶制品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过程中,除了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的发展状况,还要使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平台。
结语
奶制品企业应重视社会责任问题,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奶制品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不仅出在生产加工环节,在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环节也容易出问题,一个环节出问题,可能株连整个企业和整个行业,因此,企业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管理边界。奶制品供应链企业要共同推进奶制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引导节点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让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确实得到回报,协力塑造一条负责任的供应链。
参考文献:
[1]王晓丽,李磊.基于食品安全视角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浅析[J].价值工程,2009,(11):22—24.
[2]杨伟民,胡定寰.食品安全背景下的乳业产业链与组织模式创新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6):32—37.
[3]陈原.供应链协调管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4]郭玉华,李钰金.可追溯体系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J].肉类研究,2010,(5):72—77.
[5]张红宇.我国食品行业不当竞争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纵横,2009,299(23):120—122.
[责任编辑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