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法 提高学生“自探”数学兴趣

2012-04-29 17:11周跃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主体参与初中数学探究

周跃

【摘要】围绕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如何优化数学教法,可以通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变“学数学”为“用数学”等策略实现.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化活动;主体参与;探究

最新颁布的《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变革教的方式.为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目标,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案例1 为配合学生阅读“用不规则的四边形边角余料来铺地板,可以不留空隙”(七年级),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网上收集地板图案,上课时,教师先剪贴展示:一些建筑装潢的地板图案,要求学生与教师的地板图案进行比一比,看一看,谁收集的图案美,以此激发兴趣.紧接着,让学生想一想:用一些不等边的全等三角形可不可以铺成无空隙的地板?然后,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剪一些全等的任意四边形,并在课桌面上拼一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验证教材中的结论.

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让学生“学会”.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数字,从思想上便会强化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更喜欢数学.

二、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强调教师主宰课堂,而视学生为知识的被动的听、记者.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工具性学科,应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能力,教师应创设活动情境,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案例2 一位教师在讲“三视图”时的教学片段

师:以CAI演示用小立方块堆砌一个几何体,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右图所示,请同学们尝试画出所有可能的左视图.

生:尝试画出所有可能的左视图.

师:边巡视边指导,不断要求学生想一想,搭成这个几何体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允许同桌合作.

生:通过同桌两人合作,画出图形.

师:请同桌的同学分别展示交流成果.

生1:我们利用小立方块,通过实物投影的清晰影像给大家展示.

生2:我们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左视图.

……

从上可知,我们应该把一些数学知识,以问题设计制作成学习的课件,让学生动手,利用学习课件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去验证、去猜测、去推理,由单一的媒体呈现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使数学知识规律发展和深化的过程更趋生动形象化,从而达到“自探”的兴趣.

三、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生活体验”.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了数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3 在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可编这样一组应用题,作为拓展训练:(1)在校运动场上,在1500米长跑比赛中,当运动员起跑5分钟后,甲运动员比乙运动员多跑了一圈(假设本校操场一圈为200米),假设两人的速度不变,甲比乙早多少时间到达终点?此时乙离终点还有多少米?(2)在3000米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乙的速度是每分钟80米,运动员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现在甲在乙的前方50米处,问:几分钟后甲、乙两人相遇?他们会第二次相遇吗?全程比赛中他们一共有几次相遇?

又如在教“相似形”时,带学生到操场上分组讨论如何测量国旗杆、树、教学楼的高度,这要求学生应用影长和树高的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这样的数学活动,还可密切结合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紧密相连,变“学数学”为“用数学”,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课堂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还能让教学通过与生活“结伴”而变得生动,让教科书与生活的“联姻”而变得有趣.

总之,在新教学理念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科学的引导,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在快乐数学课堂中是主导者,学生是快乐数学课堂的主体,只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竞争的情景,学生就会“乐学”数学,学生的数学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

【参考文献】

[1]孙杰远.初中数学课程理念与实施[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曹勇兵.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J].中学数学研究,2005.5.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初中数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