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也日趋明朗化,即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要实行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主动探索,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去启发学生,在课堂导入设计中,更是如此.
毕竟,在应试教育还占主流的背景下,大多数初中学生都背负较大的学习压力,而面对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在所难免. 此外,每天上七节课,再加上晚自习,心理疲惫也在情理之中,同时初中生具有好奇心理,不习惯一成不变,对千篇一律的教学过程,会产生某种排斥感. 基于以上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特别的课堂导入设计中,需要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1. 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对初中学生而言,在自我意识逐步建立起来之后,已经产生了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的潜意识,这种意识往往表现为好强、倔强. 这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 如果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因利势导,那么学生的这种挑战意识就会帮助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较强的进取心理. 而从笔者的教学经验上看,通过设置障碍,能够让学生产生克服障碍的想法,这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案例1 初一(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初一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对初中数学的认识不足,很多思维还停留在小学阶段,那么在学生初步接触初中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从最基础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初中数学的学习环境,就很难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而笔者认为,抓住学生的“不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因此,就设置了障碍导入法.
师:我们班一共有46名同学. 那么如果每两名同学均相互握手致意,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吗?
大部分学生都在思索,有同学干脆站起来数数,课堂上顿时到处是数数的声音,但是比划一阵后,又都乱套了,此时,学生们开始把目光移上笔者.
师:好吧,我们先把问题简单化,如果只有两名同学,握多少次手?
生:1次. (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回答)
师:如果是3名同学呢?增加几次?
生:增加2次.
师:那么我们不如再增加1个, 4个增加几次?
生:增加3次.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能找出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吗?
此时,学生们对本次课堂的学习,已经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实践反思 事实上,在本次课堂导入中,笔者的目的并不是导入新课,而是要导入一种新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这次的障碍跨越中,把一道“难题”进行分解处理的思维方式,能够形成化难为易的学习思维.
2. 巧设悬念导入
有悬念,才有求知的欲望. 这是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经验.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口语用枯燥的数字,设置具有趣味性的悬念,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 尤其是在数学定理和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那么比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死记硬背好得多. 所谓的“巧设悬念导入”,其实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充满悬念的情境导入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产生解决疑难和探求新知的动力.
案例2 有理数的乘方
笔者在本课的导入中,就采用了巧设悬念的导入法. 正式进入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下一大串数字“149162536496481100121144169”(“149162536496481100121
144”由1至13的平方数组成),然后说:“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个小游戏,哪名同学能在10秒内,记住黑板上的这27个数字?现在开始计时. ”话一出口,同学们就开始背,教室很快就被一片背数声所淹没. 当笔者喊停的时候,学生们一阵哗然,纷纷表示时间太短. 不过有的学生表示都记住了,于是笔者把黑板上的数字都擦掉,让他们开始背,“149162536496……”没到一半,就都中断了. 此时,学生们都认为谁也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记住那么多数字,除非有什么规律. 此时,笔者顺势提出:“同学们说得好,要记住这一串数字,甚至是更长的数字,就需要一定的规律,那么这个规律是什么呢?想知道吗,学习新知识就知道了. ”
实践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可以开门见山,但是如果有可能,应该尽可能地通过悬念的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 学生只有对将学的知识产生一种期待时,才能专注于课堂.
3. 类比导入
数学知识都是相通的,这反映在数学逻辑思维上,也反映在数学形式本身.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一点,通过类比的形式,引导学生接触新的知识. 在课堂导入中,类比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毕竟导入是为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起到铺垫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收心”,并且“专心”. 因此,导入教学没有必要局限在本次知识点本身,而应该跨章节,乃至跨学科.
案例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的机会是很多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把握. 笔者在教学中,就总结了许多的类比教学,如在学习两线相交之后. 让学生以类似思维,思考两线平行;由银行存款、借贷问题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由天平的平衡问题导入等式性质的教学;由对温度计构造的观察导入数轴的教学,等等.
实践反思 通过类似导入,让学生进行情境再现,通过已有经验,解决类似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导入设计上,需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尽可能的从多个方面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触发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学生不断进行探索,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创造高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