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红霞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一种占据较大课时比例的重要课型,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 它既能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我训练、自我检查的学习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现实教学中,练习课一般采用在教师简单提示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校对练习的形式,单调而乏味,丝毫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体现练习课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的特点,严重影响了练习课的有效性. 因此練习课的有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值得认真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练习课的有效教学提出了粗浅的想法.
一、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是今后学习的必要准备而且是其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基础. 因此作为巩固基础知识、熟练技能的练习课必须目标明确,教者对整节课每一个环节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要心中有数,从局部到整体都要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还要考虑当学生学习时会出现的疑惑处,知识难以理解处和思路的阻塞处等,对于这些问题怎样解决也应该做到事先有独到的考虑,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两位数退位减法练习课》口算题的设置中就包括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34 + 9,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20 + 35,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66 - 8,80 - 6,不退位48 - 6,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48 - 13,72 - 40等,每道口算题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匠心独运. 每道题都有其代表性,既是复习旧知,又为本课笔算减法的练习谱了个前奏. 蘑菇园中的4道笔算78 - 36,71 - 36,80 - 23,83 - 27既复习笔算退位减法又复习了不退位减法,并且引导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和不退位两种情况进行了对比,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并加以牢固掌握. 总之,每节练习课中的每道练习题都要精心设计,赋予任务,练得有“的”,才能有效.
二、联系生活,激发学习的兴趣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生活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
例如:在学习了“千克和克的初步认识”这个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练习课:新授课结束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去超市购物并收集重量信息的回家作业. 练习课上,我首先让学生把从超市所购的自己喜欢的食品重量告诉大家,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掂一掂、拎一拎,感受对方物品的重量. 接着,我又让大家拿出各自所带的瓜果蔬菜,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水果、蔬菜的重量,再用秤称一下加以验证,看看与自己的估计相差多少. 然后我又给每名学生称了体重,让他们互相抱一抱,同学们大都会叫起来:“哇!好重啊!我抱不动了. ”最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个鸡蛋、一块香皂、一袋大米、一筐苹果、一头猪、一只羊等物品的重量. 以上几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了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几十千克的重量,对一些填重量单位的习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趣味化,把单纯的数学概念引申到生活活动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让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三、层次鲜明,促进不同程度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练习课的课型决定了它应该强调课堂补差和培优. 在出示课堂练习题时,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示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学困生“吃得消”,优秀生“吃得饱”.
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练习课中,安排了下面几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础性应用练习设计.
1. 写出表中的物体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再计算.
此层属于公式的直接应用,让学生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学生初步进行技能性转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层,综合性应用练习设计.
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长方体影像封套,长31厘米,宽27厘米,高2.5米,封套的左面不封口. 做这个封套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一间平顶教室长8.5米,宽6米,高4.2米,教室门窗和黑板的面积一共有35.8平方米. 要粉刷教室的顶面和四面墙壁,粉刷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此层练习都是有关计算长方体表面中部分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既巩固和拓展了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同时也能真切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三层,探索提高练习设计.
把10盒火柴包装成一包有哪些不同的方法,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想想为什么?
此层练习,通过具体操作,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教学实践证明,全部学生能顺利的完成第一层次的练习,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后完成. 部分学生通过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并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能完成第三层次的练习. 从而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达到智力的自我最佳发展区,同时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多层次练习能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促进技能转化,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形式多样,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练习课不像新授课那么有“新鲜感”,又不像复习课那么有“成就感”,练习课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设计必须是形式多样,并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如计算题练习课,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比较单调,需要教者重组教材,设置合理的练习形式,使练习课富有活力. 比如《10以内的加减法》 练习课可以采用“活动——竞赛”的形式. 口算分为看算式说得数和打手势表示得数两种,接下来师生、生生对口令练习数的组成分解,然后进行些竞赛的练习(快速闪现算式,口答得数;看算式写得数;根据得数编算式,等等). 这样的“活动——竞赛”的练习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应用题的练习课,可以采用“题组”训练的形式,应用题的练习课可以采用“题组”训练的形式. 题组是指根据基础知识设计的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比较强的习题,让学生“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最少的题目达到全方位的练习巩固.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应用题题型就是体现这一思想的素材. 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应用题的练习课设计了下面的练习:
(1)买3个面包和1盒饼干,应付多少元?
(2)买1袋巧克力和5块蛋糕,应付多少元?
(3)买4袋巧克力,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与同桌交流. 比一比,谁提出的问题又多又合理,并且计算正确.
应用题题组不仅能训练学生对题中数量关系的感悟,还能训练学生分析信息、提取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知识理解,让学生养成自觉地用数学观念去看待、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总之,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练习课的地位和作用,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练习,充分发挥练习课的功能. 既要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中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