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浅析与提高措施

2012-04-29 04:39夏青
科教导刊 2012年25期
关键词:提高措施团队精神高职院校

夏青

摘 要 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党和国家对当前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培养新型综合性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在加强团队精神课程的建设、建立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开展各种特色校园班团活动以及专业知识教学与实践四个方面进行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提高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团队精神 培养 提高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21世纪需要一专多能,具有敬业精神、创新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校的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①这就告诉我们,高等教育以往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方式应该有所改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尤其要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什么是团队精神? 它是指团队成员对组织感到满意与认同,自觉地以组织的利益和目标为重,在各自的工作中尽职尽责,有自愿并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协作、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②团队精神是团队赖以生存的核心。

1 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实行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较少地关注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分工更加明确化、细致化、专业化,任何一个项目都不仅仅靠单打独斗的个人能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来自不同特长、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员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用人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益,更加看重毕业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抗压能力,特别是团队合作能力现已成为大多数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因此,加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正好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满足了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有效措施。

2 学生团队精神的现状及其分析

为了切实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当前的团队观念状况,本文对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2011级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3个专业的大一新生进行了“大学生团队精神”问卷调查,总共发出242份问卷,回收问卷234份,有效问卷224份。其中男生167人,占74.55%,女生57人,占25.45%。

2.1 学生集体观念现状分析

当被问到“集体对你来说是什么”时,63.39%的学生认为给自己带来温暖,是心灵的归属,9.38%的学生认为有没有无所谓,8.93%的学生认为只是暂住地,还有18.30%的学生不知道。当问到“你所在的集体受到表扬时,你会怎样”,64.76%的学生会引以为自豪,11.45%的学生觉得没自己的功劳,1.32%的学生没感觉。当问到“在班级群体里,你大多时候扮演怎样的角色”时,45.86%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观众,认为自己是主导者和助手的学生分别为18.30%和35.84%。调查中还发现,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与生活,仍有15.63%的同学不能叫出班级同学的名字。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的事务中,且有较强的集体意识,但是还存在小部分同学集体观念淡薄,与其他同学交流也不够多。由此可见,应该加强班级建设,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了解熟悉班级,培养集体观念。

2.2 学生团队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现状分析

在调查中,对于团队和群体是否有区别的问题上,83.48%的学生认为有区别,16.52%的学生认为没有区别。当问到“团队精神在团队工作中起到怎样的影响”时,86.61%的学生认为能让所有的团队成员团结一心,13.39%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在团队中最关键的就是合作,87.05%的学生认为合作会使效率更高,7.14%的学生认为合作起来比较麻烦,反而降低效率,5.81%的学生认为难以计算自己和他人的贡献大小。此外,当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46.87%的学生以团队利益为重,11.61%的学生以个人利益为重,41.52%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由此看出,八成以上的学生对团队精神的内在涵义都能够正确地理解,并懂得团队的精髓就是合作。但当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相冲突时,超过一半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团队精神方面知识的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成员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3 学生班级和社团活动参与情况分析

对于班级和校园活动的调查中,学生参与情况为42.79%的学生经常参加,47.75%的学生偶尔参加,2.70%的学生不情愿地参加了,还有6.76%的学生找借口脱身。而对于参加团队活动的学生中,各人的目的也各有不同。64.29%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工作能力,26.34%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是否参加,剩下9.37%的学生因为老师要求才参加的。此外,在团队活动或者比赛中,为了表现自己、突出个人能力而十分努力的学生占了48.3%。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超过一半的学生团队意识比较强烈,积极主动地培养自身的能力或兴趣爱好。不少学生注重表现个人能力,集体荣誉感不够强,缺乏团队精神,而那些不愿意参加的学生则说明了他们集体意识淡薄。因此,我们应该多开展形式多样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提高措施

3.1 加强团队精神课程的建设,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教育

以往我校都以素质教育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队教育,短短几个小时的讲述只能使得学生对团队观念有初步的了解,不能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据了解,国外许多国家都将“团队合作”作为一门正式课程,有的甚至从中小学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该方面的培养。近些年,国内很多大型企业也将“团队精神”课程设置成为员工刚进公司的首项培训课程。作为培养社会新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团队观念的教育,将“团队精神”设置成为必修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团队的真正含义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正确地处理团队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由于培养团队精神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同学之间进行互动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可以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入实践性的活动,例如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通过电网、移花接木、快速传球等趣味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枯燥理论课程的兴趣,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学会如何与同学相互配合,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意义。

3.2 建立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增强班级凝聚力

在大学里,班集体是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环境。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学风且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可以让学生在异地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心理上产生归属感,思想上产生集体意识。同时集体还能为学生在校期间指明学习的方向,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在班级中,班委队伍是核心,班级的权利应该交还给学生自己,日常的班级事务都由学生自己负责。班长定期召开班委会议以及班级会议,对近期班级现状进行总结,自我检查,自我改进。在组织班级活动或者需要做较大决策的时候,能够做到集思广益,民主公开,主动采纳同学的意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其中一员。辅导员或班主任则重点培养班委的团队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以他们为基础带动整个班级成员热爱维护自己的班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3 开展特色校园班团活动,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校园班团活动是学生学习之余,丰富校园生活的主要方法,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该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对于班级,我们可以组织关于团队与合作、交流与沟通等内容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与人相处的能力。通过举行最佳班日活动——班级用一天时间组织一次最具有意义的活动,如为旅游景点做环保公益活动、为福利院的孩子送爱心、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组织策划、相互分工合作的能力。通过在院系举行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辩论赛等各种智力、体育竞技比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包容的团队精神。

3.4 注重在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中,加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高职院校十分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往往都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学方式除了理论讲授,还有直接在实训室进行理论实验同步走的形成性教学考核方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作为实验的组织者、引导者,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每个小组里的成员相互讨论,自行完成实验项目。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数据。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培养了协作能力。同时,学校还应举办技能竞赛年,开展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如电子产品设计、机器人操作与设计等技能大赛,组建学生参赛小团队。让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集体培训,传授竞赛知识、团队建设经验与技巧。学生通过备赛和参赛,学会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培养不断进取的品质、刻苦勤奋的精神、相互配合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去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到企业文化中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猜你喜欢
提高措施团队精神高职院校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编者的话
论企业如何建造团队精神
中速磨煤机磨损加剧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探讨信息化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的措施
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