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英 杨旭
摘要:会计技能大赛在引领并促进常规会计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能操作水平之外,还要有清醒稳健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抗压能力。本文透视职校会计技能大赛对选手抗压心理通过心理学分析及个案和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参赛选手适应不同环境下的比赛现场,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职业素养,尤其形成较强的抗压能力。
关键词:技能比赛 抗压心理 心理疏导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87-03
1 会计技能大赛选手抗压心理的理论探析
从心理层面分析比赛选手抗压能力,是为选手制定缓解压力的前提,从而使选手进入最佳状态,提高比赛成绩。
1.1压力的形成
与之相关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这是选手生存的外在环境系统,无论是家庭的变故,还是学校和社会竞争的加剧,都会产生巨大压力,导致选手的身心出现紧张状态,失去原有的某种稳态。心理系统,这里是指个体内在的认知图式和意识系统,人们感知和评价事件,贮存有关的经验信息,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取和使用这些信息,而所有这些对于如何影响新环境,对于应激唤醒以及应对策略的采用是很重要的。访者A形成了一个以社会竞争、就业压力为核心,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压力和生理压力,如睡不着、缺乏安全感等构成的压力系统;访者B的压力系统是以社会适应性压力为主,同时包括了自我评价压力、人际压力和生理压力如行为不自然等;访者C的压力系统是家庭变故所引起的。在压力系统中,各种不同的压力之间往往相互转化,甚至转移到无关紧要的事物上,从而产生新的压力。
1.2压力与选手比赛成绩的关系
选手理想的比赛状态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一种完好的状态。能否有效地应对来自社会环境系统、生理系统和心理系统的压力,与选手能否进入竞技状态,能否取得好的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压力的合力超出了个体生理及心理上所能够提供的应对能量,或者持续作用于个体时,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选手要保持心理健康,也应该把压力水平控制在一个最佳状态,并不是彻底消除,我们所要避免的是那些极端的、令人心烦意乱的压力,判断某种压力是否会引起生理和心理损害,则依赖于个人对需要和资源的评价。
2 对参加会计技能大赛选手抗压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抗压能力就是在外界压力下处理事务的能力。心理抗压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在压力环境中能否积极适应环境,控制情绪,调节心理的负面影响的能力,是一种乐观积极的自我调节,一般说来,心理抗压能力越强,越能面对困难和挫折,减少逆境中的不良影响。通过历年来职校会计技能大赛来看,参赛选手们长时间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的备赛状态,面对繁忙的日程安排和紧张的比赛现场,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无法一下子完全适应,部分同学的抗压能力较差,致使成绩下降,未达到平时训练效果,各参赛选手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专业水平应该较为接近,但是从单项最低零分的成绩看,选手竞赛心理状态的稳定与否,定是影响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如在比赛现场,我校部分学生在点钞、打小键盘或是操作手工帐时,看到或是听到其它学校的学生点钞、打小键盘又响又快的声音时,心理就有些紧张了,点钞一项平时训练能点15把并全部正确,但受到干扰时错的就多了,成绩降低了,发挥不好,正确的仅为11把。比赛时更换新的小键盘,手感不同了,指法不灵活,成绩不理想,平时能达到350分,结果300分不到。加之比赛环境与平时训练的环境有差别,比如教室换了,桌椅与之前高度不同等等,都是造成影响成绩发挥的重要心理因素。为此我们要高度关注,给予缓解,让选手适应不同环境下的比赛现场,让会计技能大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助于让学生形成全面的职业素养,尤其形成较强的抗压能力。会计职业是直接参与经济运行的,从基础数据统计,到会计分类核算,再到财务分析环节,直接影响一系列的决策,出不得半点差错。所以,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能操作水平之外,还要有清醒稳健的工作作风。在技能大赛中,各代表队精选出来的选手,实际会计水平都非常高;但是相当一部分选手的抗压能力差,心理素质较弱。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抗压心理意识,逐步形成严谨、沉稳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作风。
3 选手抗压心理的个案及分析
3.1案例1及其分析
[访者A基本个人资料]性别:男;年级:085级会计专业1班,高职组比赛选手。
[主述内容]校内会计技能比赛选拔结束,准备参加扬州市举办的技能比赛,心中一片茫然,担心在市里比赛中落榜,有时也懒得去想这个问题,怕增添烦恼。会计基础知识较好,在班上成绩上游,当看到其他选手都在准备应战时,自己也想努力,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练习。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一般,认为自己有责任挑起家庭重担,但又觉得力不从心。来访者自认为性格内向。想改变自己,但又不知从何做起。
[案例分析]在该案例中,来访者虽然没有提到压力二字,但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首先,来访者即将面临市级选拔比赛,当进入比赛的准备工作时精力不能有效的投入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比赛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来访者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来访者学习成绩较好但不突出,对自己缺乏信心,但家在农村,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为自己的就业增添砝码,因此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其次,比赛压力使来访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来访者面对压力,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策略——回避。虽然不去想它,尽管只是一种茫然状态,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依然存在。再次,访者内向的个性,直接决定其应对压力的方式及特点:内在指向性和内在性体验,敏感,脆弱和消极。
3.2案例2及其分析
[访者B基本资料]性别:女;年级:095会计3班,中职组比赛选手。
[主述内容]自卑,看不起自己。在大众场合不敢发言,跟别人交流时总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尤其是跟老师或陌生人谈话,总觉得十分局促,举手投足不知如何是好,并且脸红得很厉害。很羡慕别的同学在公共场合能够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强烈希望改变自己,虽然作过很大的努力,但一直得不到明显改观,内心非常苦恼。从中学到中专很少与异性同学交往,别人评价来访者是个冷漠、孤傲的人。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因此,在成长和交往的过程中,朋友越来越少,慢慢地脱离了群体,把自己封闭起来。后来开始反省自己,自责,决得都是自己的错。时间一长,发现自己好像已经没有脾气了。不管跟谁发生矛盾,都以为是自己的错,然后深深自责,或者把怨气都闷在心里。总觉得难以与周围的同学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非常担心技能大赛比不出好的成绩来。近来更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没有勇气参加技能大赛的准备工作。访者学习成绩在班上前茅,由于存在心理问题,平时训练一旦失误心理抗压能力彻底崩溃,加之比赛的紧张准备过程,致使其精神错乱。
[案例分析]访者B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是由其社会适应挫折所引发的人际性心理抗压能力问题。首先来访者直接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经历了两种极端的方式,先是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与群体、社会隔离开来,后又过于以他人为中心,事事自责,迷失和忽略了自我。其次,来访者前来咨询和求助,表面看来是为了改变与陌生人打交道时局促不安、紧张和脸红等行为方式,而实际上,这并不是症结之所在。根本原因,是由于来访者个性中人际沟通能力的缺乏,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迫切感受到社会适应性压力。再次,来访者从自身的成长经历,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由于人际冲突所导致的自我封闭,是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因而,来访者有意识地开放自己,但突兀的开放环境,必然在一段时间内给来访者带来更为巨大的人际性压力,如果应对或自我评价不当,很有可能给来访者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问题,正如来访者所述的苦恼和自卑等。第四、当来访者面临迫切的人际压力时,一开始采取的是比较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由于对于个性和能力的培养过程缺乏科学认识,过于急功近利,在受挫后,极易滑向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错误的自我评价,使心理问题不断趋于严重化,致使在技能比赛前期反应出精神错乱,内心十分纠结的状态。
3.3案例3及其分析
[访者C基本资料]性别:女;年级:095会计4班,高职组比赛选手。
[主述内容]初一上学期,成绩优良,还担任班上英语课代表,性格活泼开朗,能力较强,多才多艺,绘画、音乐都有一定基础,老师信任我,同学羡慕我。初三时父亲病故,对其影响较大,自此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加上学习压力越来越重,发展到对学习恐惧厌倦,不愿到校上课,考勤不正常。沉默寡言,和同学交往越来越少。父亲是初小文化,经商,父亲自小到大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她信任依赖父亲,父女关系融洽。母亲是高中文化,经商,一直以来母亲对其要求严格,“望女成凤”心切,母女关系较紧张。自小以来,她都害怕妈妈,人家的妈妈总给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而我的妈妈总是对我非常严厉,特别是成绩差了就训斥、打骂,还让我参加绘画、音乐班,小学时我很喜欢,现在我越来越烦。我很累,但我每次跟妈妈一讲,她总说我偷懒。现在我读高职三年级,我想通过技能大赛来展示自己的能力,也给自己将来的就业积聚能量,但来自生活和家庭的压力使我喘不气来,我的脾气越来越不好,心情也越来越差,技能训练也提不起精神。
[案例分析]访者C亲情缺乏,长期以来,家庭给了C两种截然不同的亲情,这两种矛盾的家庭教育是协调的,相安无事的,但自父亲病故后,C依赖的家庭支柱崩塌了。家庭教育的失衡是唐某变化的直接因素;成就失落,从小成功伴随着C,成绩优良,多才多艺,绘画、音乐都有一定基础,同学羡慕钦佩,但自上中学后,随着知识体系逐渐深入,加之没能正确对待家庭变故,成功已远离C,只好上了五年制高职;压力过大,“父母都吃了没文化的亏”(C母亲语),“望女成凤”家庭给予了太多希望,同时不经意间施加了过多的压力给C,过重的压力就像紧压的弹簧使C喘不过气来,发展到害怕甚至厌恶学习,直至丧失信心,脾气暴躁,做事情没有精力,比赛前的准备不能全身心的投入。
以上三个案例在我们比赛选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使他们在技能比赛准备中不能全部投入,致使比赛成绩不理想,这样就要求教师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增强他们心理抗压能力。
4 缓解比赛选手心理压力实验研究
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中渗透和培养参赛选手如下情感体验,经过近一年的实验研究通过国际公认的各种量(http://www.sojump.com/ceping/index.aspx)问卷星表对实验前后选手进行测量,已经取得较明显效果,现将部分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如下。
4.1培养主观幸福感
训练主观幸福感能力旨在培养学生体验快乐、欢欣、知足、自豪、欣喜、感激等愉悦情绪的能力。虽然这些情感体验大多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但通过幸福感训练,选手可以强化对这些情感体验的强度和持久度(如图1)。
通过33项调查问卷发现,实验后比实验前选手对主观幸福感明显提高,对自己在技能上的进步有明显的感知,对参赛过程中的抗压心理有所提高,化解了许多心理问题。
4.2培养乐观人格
训练乐观态度旨在培养个人自信乐观、自主行动、人际温暖与洞察、表达自如、坚韧力等的人格特质。心理学界早就在1970年将乐观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格特质来加以研究,并强调经验学习对培养乐观态度的重要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的畅销书《学会乐观》(LearnedOptimism),就是讲的怎样通过个人努力来提高自身的乐观态度和应激能力。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Costa和McCrae也主张,主观幸福感的决定因素是人格因素。如对外向性格的人容易产生正面的情绪,而焦虑性格的人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培养乐观人格是提高抗压的最有效手段(如图2)。
通过网上调查问卷发现,实验前后选手的乐观态度已有了明显的改变,实验前选手调查问卷的平均分数为62分,实验后平均分为84,已有显著的效果。选手们更愿意接受一些新的挑战,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对技能比赛充满期待,表现出练习更务实,意志更坚忍。思维更活跃,适应能力更强的特点。
4.3培养幽默化解
训练幽默化解能力旨在培养选手幽默、诙谐调整心态的能力。幽默可以化解烦恼,释放情绪,并使人不断体验愉悦心情。在国外对幽默的研究中,幽默一向被视作是健康人格的突出表现。选手们亟需加强幽默训练,学会以幽默来升华训练中的烦恼。幽默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抗压能力,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哲学家一向把幽默视为“浪漫的滑稽”,医学家则认为幽默是人的一种健康机制,是美容心理的良方,而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把幽默看成是有助于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工具。幽默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幽默是一种易于让人接受的批评方式,它可以用于解嘲,避免难堪局面,幽默可以减轻人际矛盾和冲突,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可以使人们很好地释放和宣泄其紧张情绪。幽默有助于健康,它还有助于智力的发挥(如图3)。
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品,它可以使人在欢声笑语中忘却烦恼,化忧愁为欢乐;变尴尬为从容,最终使沉痛的心情变得开朗、豁达和轻松。这正如西方谚语所言:“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美国心理学界一直很看重幽默对应激的协调作用。幽默还可以很好地培养一个人的创意和智慧,看待事物深具洞察力。美国人民也很看重幽默对创造力开发和国民品质培养的重要作用,美国的日常生活及娱乐充满了幽默的交流。
4.4培养问题解决技巧
训练问题解决能力旨在培养个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应激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在“问题专注”应复与“情感专注”应对两方面提高一个人的抗压技巧。其中问题专注的应对技巧包括迎难而上、自我控制、筹划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援、逃离、回避、隔离问题等技巧,情感专注的应对技巧包括找人倾诉、自我压制、自我宣泄、自圆其说、奇迹幻想、放松、冥想练习等技巧,以在应激实践中不断提高一个人的抗压能力。此外,问题解决训练还应培养一个人的关键意识,以提高对应激的迅速反应。美国著名文学家爱默生曾言,“逆境有一种科学价值,一个好的学者是不会放过这一大好学习机会的。”它说明,任何的问题解决都可以是一个逆境化解的学习过程。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彭尼贝克(JamesPennebaker)在一系列实验中让受试者表达出最使他们苦恼的情感,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他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让受试者连续5天左右,每天都花了15分钟或20分钟写出“一生中最痛苦的经历”,或当时最让人心烦意乱的事情。受试者写出东西后若想自己保留则悉随尊便。这个自我表白的效果惊人,受试者的免疫力增强了,随后半年里去看病的次数大大减少,因病缺勤的天数也减少了,甚至肝功能也得到改善。
4.5增强自信,克服考场上的“克拉克现象”
“克拉克现象”是指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比场上屡屡失常的现象。其由来是一位名叫克拉克的奥地利长跑健将,从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在他运动巅峰期的两次奥运会上,却连连失常与金牌无缘。由此,人们以这位运动员的名字来形容大赛中的失常现象。
其实“克拉克现象”并不奇怪。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面对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技能比赛,选手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很重,因此容易怯场。如:一进比赛现场便心跳加快,头脑晕乎乎的,面对试卷,脑海中一片空白,一走出考场,又感到题题会解,但一切已追悔莫及。比赛结果也说明,许多选手成绩不理想,并不全是因为考题太难,而是因为思想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失误。可见比赛不只是对选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选手有无良好心理素质的考验。
参考文献
[1] (美)伯格.人格心理学[M].6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 杨靖,李克桥,田小凤,等.加强会计规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集团经济研究,2006(3).
[3] 瞿慧芹,罗燕.浅析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J].现代交际,2011(7).
[4] 董华,桑宁霞.科学──人文教育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研究,2005(12).
[5] http://www.sojump.com/ceping/index.aspx(问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