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胡宜
[摘要]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素质要求是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依据。我校通过对西部581家企业的调查研究,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培养层次和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会计人才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为适应市场需求,应有层次有区别的定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系统的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依靠专业机构,积极构建高校综合高仿实训中心;立足校情省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关键词]社会需求 高素质应用型 会计人才培养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人才的培养。根据《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和社会反馈情况,会计行业的“就业难与人才荒”同时存在。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高校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越来越不适应。基于这样的背景,依托陕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西安培华学院随机选取了西部各省的1000多家中小企业,通过实地访谈、电话访谈和网络问卷的方法,展开对“财务会计人才社会需求”的社会调查,并重点对“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等进行了分析,共获得有效问卷581份。
一、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素质要求
被访企业中,除68家企业明确表示未来4年对会计专业毕业生没有需求外,其余513家均有不同数量的人才需求,占到被访企业的88.26%。有会计需求的企业中,进人最多的前三个岗位分别是:有49.19%的企业需要补充到会计岗位,35.48%的企业需要补充到出纳岗位,15.23%的企业需要补充到工资管理岗位。
被访企业对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最高的三个分别为:“熟练处理会计电算化业务”占到59.79%,“熟练处理手工会计业务”占到40.21%,“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占到36.3%。期望财会人员的学历要求前三位分别是:本科占到70.46%,大专占到7.69%,研究生占到9.25%。用人单位在招聘财会专业学生时,考虑最多的技能因素分别是:“工作能力”占到67.62%,“专业实务知识”53.86%,“会计工作经验”占到47.69%。用人单位对财会人员毕业院校的要求以二本院校为主,占到被访者的58.72%。
在企业对会计人才具体素质要求的调查中,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最高的四个是:责任心占到82.92%,职业道德占到80.07%,工作效率占到56.23%,学习新知识的态度占到54.8%。被访企业认为往届会计专业毕业生最欠缺的能力前三位是:应变能力占到59.79%,人际交往能力占到45.91%,洞察力占到41.28%。被访企业认为实践性教学环节最需要加强的是:校外企业实习占到78.29%,校内模拟实验占到34.16%。有人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最高的三名是:word、excel的熟练运用占到82.21%,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占到67.62%,汉字输入速度占到44.13%。
二、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目标定位不明确
这是眼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基础会计过多,高层次会计人才严重不足。不少二本和三本院校把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目标定位与高职及其他院校相交叉。导致每年大量的基础会计人才涌向社会,在出纳、会计等基础性岗位激烈竞争,而审核、财务分析等岗位却少之又少。②看重专业技能忽视相关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大部分高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接受完高等教育以后,在短时期内往往很难胜任岗位,磨合期较长。有些是由于职业技能不熟练,但在调查中,用人单位觉得往届财会毕业生最欠缺的能力中,“应变能力”占到59.79%,“人际交往能力”占到45.91%,“洞察力”占到41.28%。最担心的“专业能力”仅仅占到33.1%。说明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由于培养层次和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明确,高等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训练,却对非专业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使得毕业生缺乏表达、沟通和人际交往等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未来社会任何专业的毕业生都亟需掌握的能力。
这些都使得人才培养层次和目标出现偏差,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使得就业市场出现,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大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两难困境。
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有偏差
基于课时费等教学成本的考虑,不少三本和高职院校都存在压缩课时量的倾向,使得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等都与社会需求出现偏差。①对学生基本理论的学习重视降低,普遍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实践环节。缩减了很多基础课程的课时,把教学和考核重点放在模拟和实践中。这也是受到培养层次和目标的错误指导,认为毕业生能算账、会做帐就够用,但是理论知识的不扎实致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往往事倍功半。如今很多高校都建了模拟实验室,学生在缺乏必要理论的前提下强行进行模拟会计实务,错误频出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也使得很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管理学》、《经济学》等基础薄弱渐渐成了未来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障碍。②课程体系存在问题。有的存在知识盲点,有的又重复耗费资源。如:《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量本利分析、变动成本法、短期决策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
3.会计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薄弱
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缺少基础理论和课程体系自身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课程实验过分依赖会计软件,学生动手能力差;会计实验内容过于简单,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中关于认知和验证类的实验项目较多,结合能力培养的实验项目少,只能培养学生简单的账务处理能力,对会计分析、预测、决策和纳税筹划等涉及较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不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校外实习干杂活、走过场的多,真正接触会计核心业务的实习少,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真正锻炼。以上因素都使得会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佳。在调查中,用人单位“对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最多的是“会计电算化业务的处理”和“手工会计业务处理”;用人单位“在招聘财会专业毕业生时,考虑的技能要素”最多的分别是“工作能力”、“专业实务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调查说明眼下学生的实践能力确实比较薄弱。
三、基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1.有层次有区别的定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毕业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所以社会需求和市场要求应该成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南针。社会需求的层次和能力要求等应该是各级高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首要依据。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是不同的,所以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需要随着市场的变动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培养的方向和目标。①各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上需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资源,结合市场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合理定位人才培养层次和目标。从而推动会计教学和会计研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尝试培养更高层次的会计人才,比如CPI方向或全球化背景下,具有战略管理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和复合型应用人才。②与此同时,会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更应该注重培养其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终生学习的能力。在关注会计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基础课程的学习。一些基础课程可能成为会计专业学生以后继续深造的门槛。如《管理学》已经成为不少高校的会计学硕士入学考试的指定科目,不仅如此,《管理学》更是会计人员日后走向财务管理岗位的基础,很多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不可忽视。
2.科学系统的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大学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使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反映会计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充分吸收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服务,这就需要现有的高等教育机构科学系统的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①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但可以知其然,更可以探索其所以然,增强其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方法,解决新困难的能力,增强其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课程体系中,应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分配。使得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逐步完善,即由单一型核算知识结构向多面型管理知识结构转化。未来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除了要会记账、算账、报账、用账外,更要掌握筹钱、省钱、管钱、赚钱的能力。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当充分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这一重要原则,使其具备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新知识来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②增加综合性课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导致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局限于某狭窄专业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可以开设诸如《比较会计》、《比较财务管理》等综合性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知识盲点。
3.依靠专业机构,积极构建高校综合高仿实训中心
会计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能在毕业之后迅速走向工作岗位,以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学生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就需要将各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性的设计。我校自去年开始,积极与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信息化企业”人才培养示范工程项目,建立一整套的综合高仿实训中心。利用用友软件公司专业的培训经验,使得我校在师资队伍培养、教育教学理念突破、实训课程体系的开发、教学运营管理创新和实训环境建设等方面得以协调发展。力求通过综合高仿实训中心,把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通过实践,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在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之间搭起一座模拟实训的桥梁。
4.立足校情省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无论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来看,还是从增强教师实践知识以及案例的编写和更新来看,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都是必要的手段。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需要考虑方式、步骤、内容等方面:①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包括区域、行业等都需要考虑。建议选择垂直领导的区域行业,如省银行系统、省电力系统等。这样选择一个企业就等于选上了省内所有的分公司和分支机构。在选择企业的时还需注意要与高校的专业性质相适应。②合作培养的内容:包括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各自的职责;学生的哪些能力可以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可以集中培养和需要分开培养的能力有哪些;各门课程的实训到底怎么做;校企双方从哪些方面互利共赢等。
参考文献:
[1]孟雪,林艺茹.会计学专业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素质培养体系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4):31-34.
[2]赵国宇.本科会计专业能力导向培养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1(8):51-53.
[3]随新玉,詹克波.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优化的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6(6):115-119.
[4]李荣.金融危机背景下会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5):112.
[5]鹿亚芹,李名威,张冬燕.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会计之友,200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