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特区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调查与建议

2012-04-29 16:07:41刘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9期
关键词:权益保障经济特区农民工

刘红

摘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把农民工文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这是十七届六中全会重要精神之所在。

关键词 经济特区;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不难看出,农民工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让农民工全方位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农民工的素质、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

笔者作为一个在经济特区从事群众文化工作近二十余年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对基层的群众文化、特别是农民工文化建设再熟悉不过了,在此笔者以深圳特区沙井街道为例,就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如何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发表一些浅见。

沙井街道是一个拥有60平方公里、29个社区、常住人口约95万人、户籍人口3万人,工业企业1400多家的大街道。在95万人口中,外来人口占96.85%,而这个庞大的外来人口队伍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近十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明显的发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宣传文化部门与时俱进、勇于探索,逐步转变文化观念特别是农民工文化观念,服务农民工文化体系建设实践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按照“文化强街”的目标,农民工文化体系建设呈现出可喜的局面。一是文化设施得到一定的改善。到2010底,全街道29个社区建起了企业职工文化学校,也先后建起了图书馆,覆盖率为100%;街道建有文化体育中心,街道图书馆,36个文化公园,两个博物馆,一个艺术展览馆;889家工业企业建起了工人俱乐部或图书馆,占企业总数的63.5%;所有工业企业成立了人才素质培训室,占企业总数的100%。基本形成了街道、社区、企业(工厂)农民工文化设施建设网络。万丰社区是一个有近8万农民工的大社区,它们的“十个一”农民工文化建设工程可以说是一道风景:即“一个文展馆”、“一个外来工剧团”、“一个影剧院”、“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公园”、“一支粤曲演唱队”、“一支舞龙队”、“一支舞狮队”、“一本《万丰文讯》月刊”、“一群文学创作骨干”。这些文化活动场所和队伍基本上是为农民工服务的,所有的活动社团成员90%是农民工朋友。二是农民工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沙井街道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组织农民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如利用业余演出团队在节假日开展文艺进工厂巡回演出活动,开展“电影周周进工厂活动”;利用图书馆举办农民工“读书节知识竞赛活动”;利用文化广场开展“健康文化节”特色文化活动;利用社区文化学校开展科技知识讲座活动;利用展览馆开展各类艺术展示活动;利用文艺期刊这个平台组织“打工文学”创作活动;组织文学艺术骨干到工厂开展组织辅导活动等。上述活动主要是由宣传文化部门牵头,以文化广场、图书馆、展览馆、文化公园、影剧院、文化学校为载体,以文艺团队、文艺骨干为依托,常年不断地开展农民工文化娱乐活动,深受农民工朋友的喜爱和欢迎。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街道送文艺进工厂60场,送电影进工厂120场,送图书进工厂20000册,组织大型广场文艺活动8次,举办各类知识讲座40次,培训各类艺术骨干1600人,举办各类艺术展览6次,举办“企业文艺调演”,“农民工健康文化节”,“外来青工文体节”各一次。参与企业(工厂)530家,参与展演的企业文艺骨干6800人次,受益观众达110万人次。这些观众中,95%以上是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上述系列活动,比较全面地丰富了农民工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活动经费有一定保障。文化活动没有雄厚的经费予以保障,那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是沙井街道班子成员的一种共识。近年来、街道领导把农民工文化体系工程建设列入议事日程,每年召开二次以上专题会议,讨论农民工文化建设问题,特别是最敏感的经费问题。每次讨论,都会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要把文化建设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看待,绝不能顾此失彼,异样对待。领导共识一致,敢于担当,文化建设就同如鱼得水,禾苗得露,鲜活起来。近年来,街道按人口比例下拨经费,同时还发动社区和社会力量捐资赞助,以保障每年农民工文化活动件件落到实处。

在看到农民工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少数社区领导在农民工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观念上和体制上存在的一些偏见。认为经济重要,有了经济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文化是次要的,可抓可缓或者不抓。因为农民工是外来人口,他们的文化活动丰富与缺乏与己无关,缺乏“文化自觉”,也没有“文化担当”。主要表现为开会不谈文化建设,文化经费没有保障,文化干部随意调用,文化阵地改作他用,活动计划纸上谈兵,活动项目单一乏味等。农民工文化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基层领导和宣传文化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工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情系于民,文化惠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扎实推进本地农民工文化体系的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工文化活动方案,同时要不断建立健全各项机制,以保障全体农民工文化权益落实到位。具体建议如下:

一、保障实现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强公益性文化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工人员享有基本的文化权益,努力提高全体农民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文化建设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其生产目的并不在于追逐利润的最大化,而在于更好地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因此决定文化建设的投入必须由政府来主导完成。无论如何改革政府都不能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投入上缺位。为此,加大投入,首先要依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力保证农民工人员文化活动及工作人员的基本运行经费,提高其基层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做好农民工人员文化工作的基础;其次,要保证划拨的服务农民工人员文化活动经费全额用在他们身上,着实不折不扣,更不准挪作它用;再次,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财政资金对服务农民工人员文化活动的投入力度,其增幅要保证略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二、保障实现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是公益性文化更好地服务农民工人员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兴则文化事业兴。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一方面可以为广大农民工开展文化活动提供重要的场所,另一方面又能够让他们生活在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之中,更重要的是能以此帮助他们培养使更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规划和建设一批既有民族特色、地域风格,又具有时代特征,为大众认可的文化设施,如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广场、社区文化学校、图书馆、影剧院、游乐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充分发挥它们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发展天地的现实功能。

三、保障实现农民工人员的文化权益,必须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工作是一项以人为对象的工作,必须树立人才是搞好劳务工文化生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第一资源的观念。要建立起开放的文化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培养和引进迫切需要的人才,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制定发展规划,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培养和选拔的优秀文化人才。要把培养、使用文化人才纳入财政预算,在住房、职称、待遇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使这类优秀人才更好地为丰富、提高农民工人员的文化生活贡献才智。

四、保障实现农民工人员的文化权益,必须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逐项付诸实施

(1)节日文化活动。每逢节假日,要组织好农民工的文化活动。如“元旦”、“春节”举办大型综艺晚会和游园猜灯谜写春联等活动;“3·8”举办“新时代新女性”时装展示活动;“5·1”举办“我们是光荣的劳动者”大型演唱会;“5·4”举办“青年,中华复兴的生力军”演讲比赛;“7·1”组织民营党组织文艺汇演活动;“10·1”举办“我爱你中国”大型综合文艺演出活动等。

(2)政府常设文化艺术节。在深圳,政府和文化部门已常设 “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外来青工文化艺术节”和“企业文化周”等活动,要积极组织企业、工厂、社区的农民工文艺骨干参加。有条件的街道和社区,要组织辖区内企业文艺调演和汇演活动,从中发现文艺人才,组织他们参加上级举办的文艺展演活动,使他们脱颖而出。

(3)读书活动。读书是汲取新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要在企业大兴读书之风。街道和社区的文化工作者,要以深圳每年11月份举办的“深圳读书月”系列活动为平台,组织辖区内的农民工开展读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读书成才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等。

(4)辅导培训工作。群众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辖区内的企业文化骨干、文艺团队进行辅导培训。辅导、培训的项目一般为文学、书法、美术、音乐、摄影、舞蹈等。培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以此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除此之外,还应举办各类展演,各类展览,开展“广场舞台周周乐”,“社区舞台大家唱”等活动,不断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五、保障实现农民工人员的文化权益,必须加强各项制度建设

(1)要构建以农民工为对象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要科学统筹城市发展目标,应充分考虑农民工人员的文化需求,使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2)要构建农民工技能的培训机制。在现实的城市人口结构中,农民工的比率特大,他们对技能和收入之间的关系体会更深切,普遍具有参加培训的愿望。为此,当地政府和文化单位要给他们提供培训的机会、场所及条件。

(3)要构建街道(社区)文化建设机制。逐步以制度化形式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均等化。

(4)要构建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质量保证机制。满足农民工的文化生活需求,不仅要关注数量,还要讲究质量。要以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广大农民工的思想阵地,帮助他们抵制庸俗文化、落后文化、颓废文化的侵蚀。让他们真正从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此涵养精彩人生。

总之,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发挥指导作用,文化业务部门要发挥辅导作用,各司其责,加强对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室的指导、监督,并从资金、设施、场地、业务、活动、人员等方面保障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转和功能的充分发挥,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活动项目落到实处。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以社区为载体、要着实将农民工纳入社区管理范围,融入社区文化生活的各个项目。政府应进一步明确服务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建立、健全和完善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农民工文化工作健康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权益保障经济特区农民工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南方经济(2022年10期)2022-10-28 04:00:40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劳动法与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分析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19:48:46
法律规制下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保障和风险防控
城市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53:41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