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初探

2012-04-29 00:44张丽花严霖元
科教导刊 2012年29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探讨课程体系

张丽花 严霖元

摘 要 独立学院生源特点、师资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改革提出要求,探索性提出课程设置整体优化、建设个性化课程体系、加强校本教材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完善课程评价制度等措施。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课程体系 改革与建设 探讨

1 独立学院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对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要求。独立学院学生是本科层次第三批录取,与二本录取线相差几十分,且学生个体之间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同一专业学习,对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独立学院就读的学生一般家庭条件较好,这类学生具有怕吃苦、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学习习惯养成较弱等特点。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理想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在具体的课程建设中,应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摆在较突出的位置。

(2)独立学院的师资特点对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要求。独立学院的师资由外聘教师和自有师资组成。外聘教师来源复杂,自有师资队伍年轻,数量上外聘教师往往超过自有师资。外聘教师来源主要有:母体高校或其他高校在职教师、企业高级技术人员、高校或科研构退休人员。在职教师、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因有着自身的本职工作,独立学院的教研工作作为兼职很难全身心投入,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退休返聘人员因为年龄大,精力不足,很难完全投入到教学研究工作中。此外,独立学院自有师资主要是高校毕业直接来应聘的年轻硕士、博士,由于刚从学校毕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在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必须注重对自有教师的培养。

(3)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要求。独立学院课程体系改革以应用能力为导向,以技能提高为原则,“应用”是独立学院课程的特点。独立学院大多沿袭母体高校的课程体系,侧重于理论的研究,而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和实践脱节。作为介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三本院校,要想在激烈的教育市场中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特色办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要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进行,有别于研究型和学术型大学,改变纯理论的课程性质,把理论学习和社会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加强技能训练。

2 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建设措施

总的来说,独立学院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就是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院发展为出发点,大胆改革,勇于创新。

(1)课程设置整体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独立学院课程设置需注重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组成、课程之间的衔接配合、课程学时分配等等都必须考虑到位。第一、二批次的本科院校课程体系侧重以学科知识为主线进行设置,独立学院设置则侧重反映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强调理论知识课程、应用知识课程、技能知识课程建立紧密的联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避免发生脱节。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尤其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依据与其他院校学生的差异性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适当增加选修课程,以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教育必须充分重视个性与创造力的培养,以适应世界一体化的形势。课程体系的个性化要求日益凸显出来。要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具体做法是:根据生源特点、师资力量等客观因素,为各专业构建符合专业基础要求、具有独立学院特色区别于母体院校的课程体系。以专业为类别,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分类设立。通过必修课构建学生基础的专业知识体系。通过选修课构建学生个性化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学生对未来的预期,以就业和考研深造两大趋势为导向,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制度。针对以就业为毕业目标的学生,根据具体岗位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增加相应的课程,科学构建就业岗位指向型的课程体系,但要避免盲目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针对以考研为目标的学生,根据考研要求,尽可能开设更多的理论知识选修课程,以帮助其构建完善的理论知识框架。

(3)建设独立学院校本教材。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建设最终还是要通过教材建设来实现,因此教材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目前独立学院专业教材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符合校本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独立学院的教材主要是借用母体高校教材,其弊端是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不足,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因此,独立学院要编写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材。教材建设应立足于本校,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有别于研究型、学术型本科教育教材,以“必需、实用”为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教材理论深度。此外,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衔接,把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知识编写进教材。使学生毕业时能够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在就业市场增加就业筹码。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力的人才,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构建系统性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一是加强校内实验教学。建设校内实验室,为实验教学提供较好的硬件条件。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改变以验证为主的实验,强调基本技能与基础理论的结合,使学生掌握运用理论验证和探索新知识的实验操作技能。二是做好实习实训教学。一方面鼓励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社会关系资源,寻找实习单位,学校指派指导教师,及时帮助学生处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作好实习报告和实习总结。另一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指定的实习实训基地集中实践教学;三是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强化实践技能,鼓励学生创新;四是职业化教育融入实践课程,把市场需求与教学内容相整合。

(5)完善课程评价制度。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需要建立和实施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制度,同时评价结果又能为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课程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动手能力的考核,主体上注重用人单位的参与。传统考核形式是建立在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之上,考核形式为书面考核,考核内容以理论知识为重点,考核范围有限,不能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可以尝试多样的考核方式,对纯理论课程,主要采取书面笔试形式;而对实践性强的课程,需采取书面理论笔试和实践动手能力测试两种方式进行考核,尤其侧重考查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其次,评价主体上注重用人单位的参与。课程体系的质量如何,直接从毕业学生的身上得到反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用信息最有发言权。不同院校的毕业生来到同一单位工作,经过横向比较,人才的实用信息清晰明了。用人单位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课程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课程体系的实际情况,使学校获得课程改革信息,使课程建设与社会需要结合得更紧密。因此,独立学院课程体系的评价方式有别于以往的评价方式,不应该是固定的,而是根据独立学院课程目标来设计,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是独立学院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独立学院应根据办学实际、生源特点和教师队伍实际情况,整体统畴,积极创新,科学合理构建有独立学院特色的课程体系,使之既符合整个社会发展需求,又有利于促进自身长远发展,在创新中寻求个性特色,发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立独立学院的优质教育品牌。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探讨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