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2012-04-29 03:20王燕芳康遍霞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思想政治教育

王燕芳 康遍霞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超越时空、资源共享的E时代。成长在E时代的大学生个性张扬、与时俱进,渴望他人关注,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平等性、双向性、现实性和即时性的新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要求,初步构建E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模式,提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共情、注重互动、注重细节、注重累进,以交往实践为基础,在主体间的共同参与、理解、交流中逐步实现主体价值认同。

关键词:E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3-0127-03

随着网络的兴起以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我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E时代。所谓E时代,即电子(electronic)时代,也就是我们的生活、办公、娱乐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网络的时代。E时代先后经历E-mail的产生、新闻网页的迅速传播到现今的QQ、MSN、人人网、Facebook、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这样一个急速发展的过程。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都不可避免地主动抑或是被动地卷入到了E时代的洪流中。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接E时代的到来。E时代下,大学生可迅速地掌握最新鲜的资讯,可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快捷地和好友保持联络,同时,E时代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例如一些同学沉迷于网络世界而疏于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出现了一批宅男宅女;网络空间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些定力不够的同学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对社会产生悲观心态、仇富心态、反社会心态……这些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构建与E时代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能够渗入E时代大学生迷茫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是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鲜但却非常艰难的问题。

一、 E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象的群体特征

E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对象是E时代大学生,从年龄层次来讲,主要指“90后”,即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1]他们是真正伴随着网络的产生与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有着鲜明的群体特征。

1.E时代大学生群体是个性张扬的一代

在E时代的影响下,E时代大学生有着非常独特的一面:自由放任,个性张扬。他们通过文字语言以及肢体语言、服饰、装扮等来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喜欢使用一些流行的网络词汇(如有木有—有没有,神马都是浮云—什么都是浮云,酱紫—这样子……)代替日常生活用语,喜欢各种非常“萌”的表情与动作,喜欢化浓妆以示成熟……如若不能标新立异,也至少能够做到引领潮流。E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张扬是目前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无法比拟和超越的。

2.E时代大学生群体是与时俱进的一代

正是由于E时代大学生是随着网络的产生而长大的一代,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且能够迅速地做出反应。对于近几年兴起的微博、微信等E时代新技术,90后群体迅速地接收并消化这些新兴科技带来的庞大资讯。对一些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事件,他们能迅速地了解并及时给予信息反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互联网,通过虚拟空间,他们永远是紧跟时代步伐的一代。

3.E时代大学生群体是渴求他人关心关注的一代

E时代大学生由于大部分时间泡在网络上,与他人的交流也主要通过网络媒介。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倍受父母、长辈们的关心与疼爱。而到了大学,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便借助网络来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如频繁发校内状态、写博客、发微博、常常挂QQ等都是希望得到他人关注与关心的表现。另外,以他们个性张扬以及与时俱进的特点,他们更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许。

二、E时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内在要求

在E时代的大环境下,有着鲜明个性的大学生群体对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1.平等性

E时代大学生需要一种平等的对待和交流。他们不崇上、不尽信书,他们更乐于主动地去掌握和了解最新鲜最热点的政治动态,而非别人强加和灌输给他们的所谓“又红又专”的政治思想。他们并不是不关心政治、对国家大事淡漠的一代,他们只是更愿意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2.双向性

E时代的大学生不满足单一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灌输—接受”的构架。更强调自身内心的感受,他们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被教育者听到,并及时得到关注和回应。其实,E时代的大学生对当代思想政治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他们更乐于在一个平等双向的交流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思考,并进行互动、回应,如讨论课的形式就非常受学生欢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就现实的事件各抒己见,在不断的智慧碰撞中求得一种思想共识,从而达到一种不仅润物细无声而且教学相长的最优效果。

3.现实性

E时代的大学生不乐意接受教育者用冷冰冰、生硬的语言、文字,生搬硬抄上级指示。当今社会是人情味儿十足的社会,当今的大学生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需要教育者付出心血,付出爱心,做好引导与沟通。仅仅靠一纸公文,靠命令式的口吻早已无法胜任E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了。教育者应根据服务对象的个性特点,将理论应用于现实,通过鲜活的事例为学生讲解理论,让学生在春风化雨中学到切实有用的、具有说服力的理论知识。

4.即时性

由于新媒体的急速发展,E时代大学生普遍追求信息的明朗化、高速率传播,尤其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鲜资讯,并在第一时间反馈。例如,学校最近发布了关于假期订火车票的通知,但由于公文流转速度远远低于人人网和微博的电子传播速度,以至于一线工作的教育者还未接到正式公文时,便已接到很多同学电话咨询。作为教育者,我们理应紧跟E时代的发展脚步,熟悉掌握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络工具,为同学提供最及时有效的资讯。

三、E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初步构建

在全球化、E时代的时空境遇中,如何构建E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亟不可待的问题。E时代,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得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向“主体-客体-主体”转变,其核心是主体认同,一种基于学生认知的价值、利益、心理的主体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在工作中应注重共情、注重互动、注重细节和注重累进,以交往实践为基础,在主体间的共同参与、理解、交流中逐步实现主体认同。

1.注重共情

情感是沟通的媒介和桥梁,是达成理性共识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一项鲜活的充满情感的艺术。E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服务对象是成长于90年代的独具个性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他们敏感而细腻,他们如娇嫩的花朵,需要精心的培育和浇灌,方能茁壮成长。前苏联革命家捷尔任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首先要带着爱工作,热爱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并为每一位E时代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挥其潜能的机会。这种爱不只表现在物质的丰富上,更体现在感情的关怀上,尤其是表现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赖学生上。教育学家马卡连夫曾提出“只有更多地尊重学生,才可以更多地要求学生”。[2]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发自内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的情感,是打开受教育者心房的一把钥匙。[3]其次在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通过润物细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逐步认同和接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和教育目标,进而将其内化为一种信念力和自觉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带着真情实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与他们平等地对话,体会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惑,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存在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备受老师关心和关注的,使他们的品格和智慧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

2.注重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受众是大学生,教育者对受众施加的教育影响,只有在受教育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予以接纳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和知识时,教育才是有效的。在E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只有注重多形式、多层面地与学生互动,才能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实际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与途径(如通过人人网、QQ、飞信、微博等信息共享、传播与沟通的渠道),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管理与服务并重,并在学生合理反馈中改进教育服务的内容、方式,在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中,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对于针对个体的咨询服务,更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为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的辅导和咨询服务。在为学生不断的释疑、反馈、优化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最有效的切入点。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要注意与学生在互动中合作。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对学生组织和有益的活动给予指导和支持,使学生在挑战和支持中获得平衡,最大限度推动自我的发展和成长;另一方面,学生也广泛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如,学生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会通过微博直接“@”到学校相关部门负责老师的微博,或者发微博“私信”,学校领导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而是随时随地便可以接触和对话的亲切的老师、前辈、大哥哥、大姐姐。这不仅从情感上拉近了师生距离,并且为学校的人性化管理提供一个卓有成效的平台。在E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对大学生的互动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渠道,而非简单延续传统的“谈话”模式,例如可以通过“互粉”(即互相关注彼此的微博),加QQ好友,时时关注青年思想动态,刻刻关心大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沟通与解决。这样的关心与关注不是被动的、时段性的,而是主动的、即时性的,不是有意识地介入,而是无意识地。随时地全面掌握和了解大学生关注和关心的问题。

3.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也是由无数的细节组成的,这些细节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工作步骤,可能是一件平凡的日常小事,也可能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环节,但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细微的细节,搭建了通往成功的阶梯。正如“细微之处见真情”,其实在更多的时候,一些具体的细节往往体现出人文关怀,散发着浓浓的温情,让人温暖,让人感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其长期的、连锁的、未来的效应却往往事关重大。每一次学生谈话、每一次活动开展、每一次会议组织都少不了细节的设计,如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同学谈话的语气不一样;如对不同主题的会议,采取的形式不一样,等等。细节的设计要考虑活动对象的情感体验、活动对象的需求现状,还有活动的环境和文化传统,力求活动过程的连贯无误,信息数据的准确无误,环节设计的精心巧妙,人员互动的和谐默契。只有把握活动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美,才能真正焕发学生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活力,推动同学向成功不断靠近。

4.注重累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价值和效果是需要时间和积累的。教育是一项细工慢活;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教育管理工作,都是温故知新,不断深化、不断丰富的过程。作为E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奢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一次帮助,就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一个好品质的形成,一个不良行为的矫正,一种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曲折的过程。[4]对一个学生的关注和帮扶,可能要花费四年大学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一位学生的心理疏导,可能是一次次经历“困惑——疏导——再困惑——再疏导”的反复过程,正是每一次的反复在孕育着量变,在一次次的反复中逐渐靠近教育管理目标。

在E时代,文化更为多元和复杂,信息更为海量和瞬间更替,学生的文化选择和价值选择更为多元和模糊,教育者要实现E时代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也是一个渐进和博弈的过程。教育者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运用学生熟悉的话语体系、学生熟悉的事件、学生关注的人物、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用身边真实鲜活的事例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价值理念同学生的个人利益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才能在一次次的理性分析和现实帮扶中,逐渐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江雪岩,田慧婧. 当代“90后”特点及其价值观教育. 教育理论研究[J]. 2011(5):173-174.

[2]顾明远. 思考教育[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7.

[3]王晓丽.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94.

[4]肖川.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 .湖南:岳麓书社,2002:105.

[责任编辑:张俊华]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