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

2012-04-29 00:44:03马文祥马启民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文祥 马启民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要实现这一重大任务,必须首先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为今天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认识基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3-0011-04

一、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前提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即共产主义,成为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树立的最终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也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历史观的基础上,科学地指明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并分析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过程: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实际上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从宏观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理想作出了分解,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天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依据。

1.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相关思想,邓小平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前提下,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3]“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4]“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5]“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6]这些论述反映了邓小平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的思想。首先,树立共同理想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特性,资本主义“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7];其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再次,现阶段的理想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最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过程,即“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8]

2.“铁的纪律”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保证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邓小平多次强调了理想和纪律的重要性,并且指出理想和纪律是不可分割的。“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9]“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10];“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11]总之,理想是纪律的前提,纪律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12]“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13]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保证了我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性,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而这一切都需要用纪律来保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离方向,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可见,理想和纪律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中的主要内容。

3.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邓小平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14]“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15]“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16]“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17]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从20世纪50年代贯穿至90年代。不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始终强调要加强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梳理这一思想发展的脉络,有着这样的发展变化:理想——革命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共同的理想,这里所提到的“共同的理想”实际上已经蕴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基本思想,因为邓小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18]总之,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阐释的显著特征。

邓小平非常重视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9]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依然强调“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20]总之,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要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邓小平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思想。

二、坚持和相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1]正因为共产党人的这种先进性,他才能够领导人民实现近期的目标和最终的理想。没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也就不会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没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党的领导也就无从谈起。这是邓小平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核心思想。

1.实现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离不开党的领导

一方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实现。 “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党的领导,艰苦创业的精神就提倡不起来;没有党的领导,真正又红又专、特别是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队伍也建立不起来。这样,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祖国的统一、反霸权主义的斗争,也就没有一个力量能够领导进行。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22]“现代中国的一切”包括:政权的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选择;改革开放的现实成果等等。“这一切”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这一切”是我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样地,“正确的政治路线”、“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队伍,都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保证。“我们全国人民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崇高理想,即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并在最后实现共产主义,所以我们能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理想,许多人就没有理想。”[23]如果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我们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因此,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就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另一方面,只有相信党的领导,才能够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针对“林彪、‘四人帮的流毒,特别是派性和无政府主义的流毒,同一些怀疑社会主义、怀疑无产阶级专政、怀疑党的领导、怀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潮相结合,开始在一小部分人中间蔓延”[24]的事实,指出这些“怀疑”就是不相信党的领导,其必然的结果就是歌颂群众的自发性,“这事实上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瓦解和覆灭”。[25]而“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26]人民群众如果不相信党的领导,就不会拥护和坚持党的领导。党内所出现的腐败现象、自由主义等,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会降低党的威信,只有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才能使人民群众相信党的领导,从而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坚持和相信党的领导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首先,党的领导包括经济、政治、思想和组织等多方面的领导。邓小平指出,“党委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27]政治领导就是方向的指标,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最终指向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这条道路的近期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离开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将无法保证。“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28]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要“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基础,建立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党的领导离不开这一内容。“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29]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并取得成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理想,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的,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要保证党的领导,党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最后,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是党员的基本的道德标准。“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的核心与灵魂,因此,共产党员自身要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30]早在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针对党的组织在数量上或是在党员成分上的变化,提出了“为提高党员的标准而斗争,这是当前党的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31]要求,并且强调“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3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思潮竞相涌入,对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提出了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这些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并不是革命时期才需提倡的口号,此时更应该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我们反击各种思潮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也是衡量共产党员的最基本的道德标准。

从邓小平的上述思想可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也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这种始终存在的一致性,使得坚持和信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33]“要消灭私有财产的思想,有共产主义思想就完全够了。而要消灭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34]对共产主义的阐述可理解为三个方面,一是目标即实现共产主义;二是过程即为实现共产主义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三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即思想与行动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邓小平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性质”这一基本属性,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就这一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成为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又一表现。

1.“中国式的现代化”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特质

首先,中国所要实现的现代化在实现的程度上低于西方国家所实现了的现代化。“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35]邓小平特别强调“小康之家”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必然决定了我们所实现的现代化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在程度上是不同的,同时也调整了实现现代化的时间和进程,一则是客观实际的要求,二则也符合人民的主观愿望,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目标与过程的统一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更加坚定。其次,强调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邓小平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多次强调了中国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来讲,如果只讲现代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36]从所要实现的现代化的目标来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决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两极分化的现代化,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在实现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性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本质所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避免两极分化,才能全面地实现人民的利益,这个过程只有和社会主义性质相统一,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目标与过程相统一的基础。最后,“中国式的现代化”也是实现全人类共同理想的基本主张。邓小平多次指出“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37]在世界范围内,强调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不“称霸”。这种世界和平的思想与上述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一致的。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不“称霸”,如果“称霸”了,那也就丢弃了社会主义,这也同时指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世界范围的表现就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这是与共产主义理想背道而驰的。在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在世界反对资本主义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信念,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实现全人类共同理想的基本主张。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过程

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所要实现的阶段性的目标,这些目标的不断实现勾画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温饱——小康——共同富裕”,这个过程是不断实现人民利益的过程,也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目标相一致的过程,实践证明这一过程也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且已进入了总体小康的阶段,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些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坚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念。“目标不高,但做起来可不容易”[38]指出了这一过程的特征,“目标不高”并不是一个谦虚的说法,“温饱”和“小康”均已基本实现,说明这些目标是切实可行的,是实事求是的目标,和之前的“立即进入共产主义”是有很大不同的;“做起来可不容易”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一则底子薄,起点低,发展的困难大;二则中国的人口多,基数大,解决“温饱”,达到“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在总量上而言都是很大的目标。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需要经过“三步走”的过程来实现,“三步走”的过程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目标而进行的。另外,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根本动力。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要对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参考文献

[1][2][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304-305,284-285.

[3][20][31]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7,276,276,242.

[4][7][9][15][22][23][24][25][26][27][28][32][3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167,408,105, 266,267,162,170-171,333,98,173,367,237.

[5][6][8][10][11][12][13][14][16][17][18][19][29][36][37][3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209, 251,110,124,124,110,110,190,190,110,190,204,383,226.

[30]王炳森.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思想建设核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4):6.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0.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4.

[责任编辑:庞达]

猜你喜欢
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试论共同理想的当代价值意义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三个维度
江汉论坛(2017年10期)2017-11-10 14:28:49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党建(2017年4期)2017-04-18 22:58:03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人民论坛(2016年28期)2016-12-23 18:46: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3:31:00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9:13:07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05:05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23:59
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风建设
考试周刊(2016年61期)2016-08-16 07:49:26
从“五大发展理念”看习近平的创新思维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5: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