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闻导语文化差异

2012-04-29 00:36张姝
经济师 2012年3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文化差异

张姝

摘 要:新闻导语通常指新闻报道的第一段或开头几段,包括六大新闻要素:人物,地点,时间,事件,过程和原因。导语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新闻中大部分显著的特征都体现在导语中,而且中美文化的差异必然对新闻报道的方式产生影响,因此新闻导语是反映文化特殊性的一面很好的镜子。文章收集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的50篇中国新闻报道和The New York Times, Los Angeles Times, USA Today中的50篇美国新闻报道,从文化差异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尝试通过探讨六个导语结构要素在分布、类型、社会功能和组合方面的特点,揭示其后的文化差异,从而提高二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英语报刊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新闻导语 对比分析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055-02

一、理论背景

新闻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想要研究新闻文化就必须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广义的文化是人们生活的方式,是人们所习得的行为方式、态度和物质的集合。狭义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成就和贡献的总称,包括艺术、音乐、文学、科学、技术等。语言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定义到它是声音、文字和形式等用于人类交流思想和感受的系统。语言来源于文化,也是文化的反映。从广义上理解“语言是一个民族象征性的代表,它构成了人们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样代表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经验也不同。所以我们说语言影响和反映不同的思维和思维模式、价值和其他文化特点。

1.Kaplan的思维模式理论。Kaplan曾提到美国人的思维是线性的,中国人的思维是螺旋的、非直接的。美国式导语常以话题句开头,简单介绍新闻内容,然后其他部分按照逻辑顺序发展。由此美国人是偏理性主义者。中国人不会直入主题,往往要讨论些外围事件。通过对比很容易发现中美两国思维模式的不同。

另一个区别是,美国人比较客观,中国人比较主观。就像前面提到的美国文化强调理性,中国文化强调理解。理性主义要求人在判断事物时要没有偏见,这种世界观在美国人思维中占主导地位。在中国,人们喜欢挖掘事物本身的内在,找出其核心,而过程中往往加入自己的感情。

2.Hofstede的文化四种对比。在1967年到1978年间,Hofstede做了很多研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并对答案进行分析。如表1。

数据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权力介入度,权力介入度大的文化与权力机构、社会地位、经验、年龄有更大关联,介入度小則相反。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美国是典型的个人主义文化,中国则是集体主义。男子主义和女权主义,突出男子主义的文化更强调成就、力量和财富,突出女权主义的文化强调价值关系、抚育和生活质量。

二、中美新闻导语文化差异分析

本文在Bell的结构理论指导下,根据新闻导语结构六要素特点,通过分析收集的资料,从中美导语的分布、类型、社会功能和选择偏好进行对比。根据思维模式的不同,还将讨论不同的价值观对新闻导语的影响。分析结果反映出很多方面的差异,本文只选取四方面进行讨论。

1.分析所需资料来源及理论构架。我们分别选取了最新的中美新闻报道各50条。主要来自《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和The New York Times、 Los Angeles Times、 USA Today。所有的新闻都是关于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等硬新闻。

2.研究方法。

(1)位置定位。通常我们认为,如果事件在文章前1/3处,我们说它在开头。如果出现在中间的1/3处,那就是在中间。如果出现在后1/3处,它就在最后。然而有些材料很短,如新闻导语。那我们规定如果事件出现在前1/2处,它在开头,反之则是结尾。

(2)时间标志。我们把重心事件发生的时间标为Time0,把中心事件之前的时间标为Time-1、Time-2等,之后的时间定为Time+1、Time+2等。

(3)研究问题和限制条件。本文对新闻导语结构的研究集中在其结构六要素上:事件、人物、场景(时间和地点)、背景、评论和后续。根据下列问题对以上要素在分布、类型、社会功能和选择偏好上进行分析。

3.结果。

(1)新闻事件的不同。美国新闻导语中所有50个事件中的80%(40)在开头,20%(10)在结尾。中国新闻导语中36%(18)在开头,64%(32)在结尾。所以我们从表2中可见更多的美国导语将事件放于开头,他们更倾向将事件早些告知。

(2)新闻人物的不同。

(3)新闻人物的位置不同。

由表3可见更多的美国新闻导语将人物放于开头。

(4)新闻场景不同。新闻场景包含时间和地点。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在某一时段里某一事件发生的地点。因此要对比新闻场景先要讨论一下时间和地点。

(5)时间结构不同。

(6)新闻背景、评论和后续的不同。

(7)新闻背景不同。背景早于新闻事件本身,我们称很久远的背景为“历史”。如表5所示,75%中国新闻导语将背景放于开头,而美国只有43%,相反他们有57%的背景(历史)放于最后。

新闻背景在新闻导语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美导语都反映着相同的社会功能。它们分别是:起到呼吁作用、给出产生影响的原因、提供相关知识。

(8)新闻评论不同。新闻评论常与记者和当事人所见有关联。它包含了个人的观点和对事件发展的展望。首先,中美新闻导语评论在导语中出现的位置不同。82%的美国导语评论出现在开头,中国只有45%。

其次,中美新闻导语评论有不同种类:主观(记者和当事人的观察)和客观(评估和展望)。从表7可见,82%的美国新闻导语评论是客观类型,73%的中国新闻导语评论是主观类型。

第三,中美新闻导语评论都可以产生以下影响:起到呼吁作用和提供深刻见解。但是,有一些社会功能只体现在中国新闻导语中。如:倡导和谐社会和体现社会进步等。

(9)事件结构不同。根据Bell的新闻导语结构样板,导语包含以下几个元素:事件、人物、场景、背景、评论和后续。事实上,在导语结构中并不是所有的要素都要同时出现。表8是导语各要素出现情况。

从表8我们可见最基本的人物和事件都出现在导语中。时间和地点的多次出现证明了场景(包括时间和地点)在导语中同样重要。中国导语中新闻背景和新闻后续出现的次数要比美国的多,而美国导语有更多的评论内容。

三、总结

根据前面的几章的内容总结,在新闻导语的事件、人物、场景、背景、评论、后续和事件结构中主要有七点不同:第一,美国人喜欢将新闻中心事件放于开头,中国人相反,美国人是线性思维,中国人是螺旋式思维。第二,美国新闻主体往往是个体,中国更多以政府和机构出现。第三,美国新闻导语注重将来,中国新闻导语注重历史。第四,中国新闻导语中常出现新闻背景,且将其放于开始,背景起到一定呼吁作用,而美国导语却不这样安排。第五,美国新闻导语评论表达较客观的观点和见解,中国式导语主观评论较多。第六,中国式导语有更多的后续,而美国很少。二者均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第七,美国新闻导语结构是多变的,内容更丰富。中国新闻导语结构比较稳定,信息量小。

虽然本文经过了细心的写作过程,但难免有疏漏之处。材料选自主要的几家中美报刊,并且都是硬新闻,所以不能说此文具有绝对的代表性。此文还须在将来进行更系统的整理分析,所及更全面的新闻材料。除了较有权威性的几份大型报刊外,还应考虑到一些地方性报刊。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到体育、娱乐、休闲等多方位选材。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二语习得者提高文化意识,增强他们对英语新闻故事的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马建国.英文报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朱永涛.美国价值观—一个中国学者的探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外语系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文化差异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