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言片语里的万千世界

2012-04-29 18:13郑潇潇
现代语文 2012年3期
关键词:丫鬟小红言语

摘 要:红楼丫鬟小红语言虽少,却蕴含丰富的内容。本文通过语用学相关理论探究其言语的言内之义、言外之义及其非言语行为的内在含义,从而探索与之相关的艺术效果和艺术形象。

关键词:《红楼梦》小红语用艺术形象

“言语行为是说话人通过一句话或各类似行为及其实现可能给听话人带来后果,非言语行为是指一种无声但含蓄丰富、直观深刻的行为。”(陈望道,2008:18)

无论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都有其言内之义和言外之义。作为红楼丫鬟中的一员——小红,具有机智、聪慧、世故、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她的言语能很好地反映那个时代的阶级观念和人情世故。文章将通过其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方面探寻红楼丫鬟小红的言内之义和言外之义及其在展现人物性格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一、从语用角度看小红的言语行为

(一)什么是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是说话人通过说一句话或若干类似的行为,而且这些行为的实现还可能给听话人带来某些后果。”(何自然,2009:9)

英国语言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即:言之发、示言外之力、收言后之果。言语行为一旦有了“示言外之力”就可能产生“言后之果”,即达成“以言成事”。

《红楼梦》第二十回中贾芸意欲拜见宝玉,恰逢宝玉不在。“这里贾芸便看字画古玩,有一顿饭功夫还不见来,再看看别的小厮,都玩去了。正是烦闷,只他听见门前娇声嫩语地叫了一声哥哥,贾芸往外看时,看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生的倒齐整,两只眼儿水灵灵的,见了贾芸便抽身要躲。”这里有“言之发”——哥哥;“言外之力”——引起贾芸的注意和好感;而其“言后之果”则是引起了贾芸的关注,给其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他们以后的情感奠定了基础。

(二)从汉语语用的文化大背景看小红的言语行为

“何自然先生在他的《语用学概论》中曾经专文谈到了操汉语的中国人在言语交际中有一种比较喜欢‘套近乎的现象。他写道:‘操汉语的人对不熟悉的或受尊重的人,有时使用亲属的称谓以表亲切或尊重。”(何自然,2009:16~17)由此可见,汉语语用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大背景是“套近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套亲情近乎、贬低自己以及显现谦虚。下面将逐一探讨。

1.套亲情近乎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也就是丫鬟小红第一次出场,该情境中喊“哥哥”的正是小红,而“哥哥”却是与她毫无亲情关系的贾芸。这一声“哥哥”其实是传达了她愿意将对方置于“哥哥”一样的亲情位置上文明友善地相处的信息。

2.贬低自己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小红替凤姐传话之后,凤姐很是满意,便有意收她做丫鬟。于是有这样的对话,凤姐道:“既这么着,明儿和宝玉说,叫他再要人,叫这丫头跟我。可不知本人愿意不愿意?”小红笑道:“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高眼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情也得见识见识。”

其实小红心里是极其愿意的,口里却说自己不敢说愿意与否,是奶奶在抬举自己,从而达到了贬低自己的目的,反而使凤姐觉得与她拉近了距离,自己更受敬重。

3.显现谦虚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凤姐使唤小红传话,因笑道:“我的丫头今日没跟进来,我这会子想起一件事来,要使唤个人出去,不知你能干不能干?说得齐全不齐全?”小红笑道:“奶奶有什么话,只管吩咐我说去。要说的不齐全,误了奶奶的事,凭奶奶责罚奴才就是了。”

其实凭借小红的一张巧嘴,这“任务”她完全能胜任的,她也自信能够胜任。不过她不直言自己可以,倒是显现了谦虚。这谦语使她更加得体,也就使得凤姐更愿意信任她了。

(三)从语用原则看小红的言语行为

1.从“合作原则”看小红的言语行为

H.P.Grice认为,在所有语言交际中,为了达到交际前预设的一定目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势必存在着一定的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合作原则”。

该原则具体包括四条基本准则:量准则、质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小红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我们二爷没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到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因为是替主子传话,就必定有其数量限制,主子问什么,丫鬟答什么,没有随意增删,切乎主题,这就遵循了量准则;她的这段话是直接转述平儿的话,便也具备了真实性,遵循了质准则。

同回中凤姐夸小红“好孩子,难为你说的齐全。不像他们扭扭捏捏的蚊子似的。这丫头就很好,刚才这两遭,说话虽不多,口角儿却剪断。”这里的“剪断”意思就是简明扼要,并且陈述地井井有条,这也恰符合了“方式准则”。

2.从“礼貌原则”看小红的言语行为

礼貌原则作为合作原则的补充,其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礼貌原则包括六个方面: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

“邵志洪先生认为在交际中礼貌原则具有比合作原则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邵志洪,1992)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贾芸要见凤姐需小红传话,小红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我就是见二爷的事多。”这是反语,贾芸麻烦小红传话的次数并不多,也就无所谓事多了。她这样说违背了合作原则之质准则,故意提供一些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也就是想要贾芸从她的话里听出她的言外之意:“你事多就能常来,我也就能常替你回话了,这样我们就能常见面了。”其实在这里小红对贾芸是有嗔怪的,怪他没能如自己所希望的那样经常来走动。可是身为丫鬟的小红又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责怪,于是用了这样一句反话,使听话人受损最小,遵循了礼貌原则之策略准则。

(四)从“标记语”看言语行为

刘伯奎先生在其编著的《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一书中有这样的界定“标记语,又叫插入语,或话语联系语,是指说话人在话语表述过程中,为强化对交际对象的感染效果而插入的一些话语。”(刘伯奎,2004:162)

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包括:其一,明确前言后语间的逻辑联系。其二,显现情感倾向与负载状况。其三,强化或弱化语义。其四,模糊或清晰话语含义。其五,密切话语与语境的联系。其六,落实语用省力原则。

1.“依我说”之类

“依我说”之类用作标记语时,可分为两类,其作用分别是对随后的话语语义在力度上予以强化或弱化。

小红说:“依我说,二爷竟请家去,有什么话明儿再来。”(《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小红身为丫鬟,而贾芸则是主子,她说这番话是要“以下劝上”的方式说服主子改变主意,因而说话力度是否得体非常重要。“依我说”一句的插入,使得全部话语完全没有要求对方照办自己的意思,而只是强调了自己的一点建议,决定权仍在听话人手里。既弱化了语义也显现了情感倾向,她这样用心地劝慰贾芸,是不想贾芸去吃“闭门羹”,设身处地地替贾芸考虑,反映了她对贾芸的喜爱与在乎。反之,若没了“依我说”,小红的话就变成了对二爷的强烈拒绝,话语分量就显得强硬,言语交际效果就不同了。

2.“俗话说”之类

“俗话说”之类用作标记语时,对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观点、立场、态度、倾向有类比作用。从使用角度看是对完整内容中的抽象部分再作说明;从语用角度看是以“绕着圈子说话”的方式淡化其中的“不得体成分”,使得通篇话语更贴切,显现了自己的情感倾向。

小红道:“也犯不着气他们。俗语说得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她与佳蕙同为怡红院的丫鬟,小红对她说的话是语重心长的,这句俗话显现了她自己的情感倾向和负载状况:既然“盛筵必散”,那么也就不用怨言,多得一些少得一些,其实都是虚幻的。

3.“这话我也难说”之类

“这话我也难说”之类,从语义角度看,常会出现与当时语境场合不相吻合的情况,明明自己有把握却说“很难说”,这种“绕着圈子说话”的方式能很好地瓦解话语中的不得体成分,起到弱化语义强化本意的作用。

宝玉道:“你为什么不做那眼面前的事?”那丫头道:“这话我也难说。”(《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人分为不同阶层,就像怡红院,丫鬟也分为“三六九等”,下等丫鬟是“不配”直接在主子面前伺候的。小红显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她却将自己“不难说”的话说成是“自己也难说”,点到为止,很好地模糊了话语的会话含义。

二、从语用角度看小红的非言语行为

(一)什么是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态势语,也就是体态语。所谓的体态语,是交际语言的一种,无声但含蓄丰富、直观深刻,尤其是在小说里更有其独特的表现作用,较有声语言信息量更多,艺术张力更大,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陈望道,2008:17)

(二)小红的非言语行为分析

体态语是非言语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本文将从眼神、面部表情和身势三个方面来观察小红的非言语行为。

1.眼神

那丫头听说,方知是本家的爷们,便不似先前那等回避,下死眼把贾芸盯了两眼。(《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小红一溜,那小红只假装和坠儿说话,也把贾芸一溜:四目相对时,小红不觉脸红了,一扭身往蘅芜宛去了。(《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小红出来,瞅着贾芸微微一笑。(《红楼梦》第八十八回)

“盯”“瞅”“溜”,在那样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丫鬟竟与主子眉目传情,表现爱慕与挑逗之意,体现了小红的大胆、炽热以及有心计。

2.面部表情

小红出来,瞅着贾芸微微一笑。(《红楼梦》第八十八回)

小红忙撇了众人,跑到凤姐跟前,堆着笑问道。(《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对不同的言语交际对象,笑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贾芸的“微微一笑”是少女羞涩的笑,体现其性格里天真烂漫的成分;对凤姐“堆着笑”则是下对上的敬重,体现了其性格里世故、聪慧的成分。

四目相对时,小红不觉脸红了。(《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小红听了,把脸飞红。(《红楼梦》第八十八回)

“脸红”主要用于揭示人物害羞心理,常与婚姻爱情相关。这里小红每次脸红都与贾芸相关。这些细腻的“态势语”生动展示了说话者的忘情与纯情,将她内心丰富的情感生动地再现了出来。

3.身势

这小红也不梳洗,向镜中胡乱地挽了一挽头发,洗了洗手,腰内束了一条汗巾子,便来打扫房屋。(《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一抬头,只见西南角上游廊底下栏杆上有一个人倚在那儿,却为一株海棠花所遮,看不真切。只得又转了一步,仔细一看,正是昨日那个丫头在那里出神。(《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然后出来,掀着帘子点手儿。(《红楼梦》第八十八回)

“胡乱地挽了一挽头发”“出神”“点手儿”都是少女细腻、敏感情态的微妙表现,不用言语,那种少女特有的情思都显现出来了,同时也显示了小红之“痴”。

三、结语

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

刘心武在评价小红时说她是一个“最富理性、最有理想、最了不起的”女性。

在事业上,她潜意识里一直存在着“攀高枝”的思想,积极向上,懂得人情世故,尽一切手段争取在主子面前表现的机会,并且不显山露水,充分显现了对主子的尊重,严格遵守了封建礼教尊卑有序的社会规约。在替主子传话时,又充分展示了她的一大才能——口才,当然这些也为她“攀高枝”梦想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爱情上,她也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女子,眼光长远。虽然对方与自己是主子和丫鬟的关系,但她不拘封建桎梏,善用技巧,勇敢、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最终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赢得了自己的幸福。

在友情上,她也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尤其在对小丫鬟佳蕙的劝慰中得以很好地体现。她看穿一切,设身处地地替听话人考虑,用心劝慰,最终感动了听话人,也让听话人得以宽慰,这些都证明了小红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环境,而这样一来,她的人物形象也就深入人心了。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曹雪芹.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丁建民,严爽.《红楼梦》对话之语用模糊分析[J].外语与外语

教学,2002,(3).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胡丽萍.妙用修辞、刻画人物——浅谈《红楼梦》中的修辞运用

[J].科技信息,2008,(33).

[6]胡庭树,郁仲莉.《红楼梦》中女性体态语的妙用[J].内蒙古农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7]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4.

[8]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0]刘伯奎.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11]李鸿渊,李淑玉.《红楼梦》中晴雯与小红形象比较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2008,(9).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1966.

[13]邵志洪.从King Lear与三个女儿的对话看会话“合作原则”与

“礼貌原则”之关系[J].外语研究,1992,(2).

[14]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15]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6]杨潮光.语言学导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17]朱燕.漫说小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3).

(郑潇潇安徽阜阳 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236037)

猜你喜欢
丫鬟小红言语
丫鬟考秀才
绘心一笑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明传奇中丫鬟形象的文化意义及文人的女性观
偶笑
相亲
年龄的猜想
小红低唱我吹箫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