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打造声情兼备的历史高效课堂

2012-04-29 00:44周云华高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课堂效率多媒体

周云华 高星

摘要:多媒体的使用有助于创建历史高效课堂,具体表现为:实现教学情境的有效创建,激发学生学史兴趣;教学过程的有效优化,突破教学重、难点;探究问题的有效创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关键词:多媒体;三国鼎立;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实现教学情境的有效创建、教学过程的有效优化、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等,从而打造声情兼备的历史高效课堂。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例,作一说明。

● 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史兴趣

创设历史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是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家赞克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都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与传统历史教学相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学史情境,图文并茂、声情兼备地再现历史情景,可以使原本枯燥、干巴的历史概念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伊始,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展开遐想,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群雄逐鹿的年代,自然地进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在本课的学习中,对曹操的评价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改变学生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固有的评价,如“奸臣”、“枭雄”等,培养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如下情景:“蓝脸的窦尔礅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一段来自《说唱脸谱》中的唱词,配以京剧脸谱中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意义,展示下面的问题:在传统的文艺作品中,对曹操的评价是怎样的?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曹操与三国是怎样的关系?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曹操的认识,主要是来自于影视作品和《三国演义》这类文学名著,带着对曹操的好奇,对曹操所生活的那一个历史年代的好奇,他们便主动地去探究曹操以及曹操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这一切表明,合理地创设历史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像色于一炉,其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声音、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都是能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运用,使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对新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历史教学实效的目的。例如,本课在讲述“火烧赤壁”时运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段:孙刘联军的万箭齐射、曹操大军的火烧连船、战士的厮杀声、战马的嘶鸣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更加加深了对“火烧赤壁”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 优化教学过程,突破重、难点

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说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历史教材内容繁多、体系庞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板书图表或语言表达的方式来讲解历史知识体系复杂的关系,但限于教学时间和板书篇幅,不可能揭示得淋漓尽致。如何条分缕析、清晰明了地将之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用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也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思考、解决问题,教师也更能够顺利地实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为此,笔者制作了课件,把重要问题、历史教学资源光盘相关内容与电影《赤壁之战》中的部分内容等融为一体。教学时,适时播放:(1)赤壁之战发生的背景;(2)曹操希望实现统一的雄心和大军南下的兵力情况;(3)刘备和孙权两家的兵力情况;(4)孙刘两家联合下,诸葛亮和周瑜的计谋。在播放中还引导学生注意几种不同力量的态度与表现。在创设情境基础上,学生有了直观、形象、具体的感知之后,笔者再提问:第一,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第三,赤壁之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四,从曹操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胜败中,我们得到了怎样的经验教训?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分析、讨论,加上教师讲解、启发、归谬等就很容易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既优化了教学过程,又顺利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更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很难达到好的效果,死记硬背一定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够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能长久地停留在脑海中的,这样就会出现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不久就忘掉的现象。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对本课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笔者根据知识点内容设计了一首打油诗,作为对本课的小结。其诗如下:“汉末群雄争霸酣,百姓流离苦不堪;官渡一战摧袁绍,阿瞒壮心图江南;赤壁矶头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胜败兵家寻常事,骄兵必败记心间。”同时,利用多媒体将打油诗配以音乐逐渐展开,学生在记忆诗文的同时,对本课内容也形成了较系统的认识,更使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由此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 巧设探究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课堂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由于时间紧,学生缺乏真正的感性认识、探究问题的情境等导致思维的惰性而很难完成。而多媒体教学则能使学生直观感知历史、创设生动具体有效的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加上教师能准确把握最佳切入点并进行及时的启发和诱导,便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搭建了极佳的平台。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发散,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本课时,笔者把搜集到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和问题设计有机融为一体,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在把握问题最佳切入点的情况下,动态展示:(1)文学作品中对于曹操的评价;(2)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3)你知道三国鼎立的背景吗?(4)分析、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5)讨论、概况归纳:曹操官渡赤壁两次大战胜败的原因;(6)思考、讨论、认识:对于曹操(历史人物)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评价?这样,在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创设了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下,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强烈的冲击,进而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对问题进行查找、分析、归纳、交流与讨论,甚至争论,使得积极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加上教师及时点拨、引导,从而大大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 转变教学方式,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多向交流过程。传统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常常不能充分实现多向交流。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时间又加大知识容量,既环环相扣又生动形象,从而既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又为教师有效组织教学、灵活选择教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活动创造了条件,使得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真正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真正实现了交流互动。

在历史课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重心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加以提取、整理、分析、归纳,然后进一步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反复探究,教师引导他们去发现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更激烈,既然能提出问题,那么解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正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实现交互,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知识为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使他们充分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本课之前,笔者安排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多渠道搜集有关三国的资料,并针对搜集到的资料提出相应的问题。继而,笔者协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不仅形成了资源共享,更让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思考、讨论,充分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去,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学会了学习,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手段,笔者在教学中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节约了教学时间;并且,使教学过程安排得更加紧凑、有序,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形象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造出了真正的声情兼备的高效课堂。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历史教学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但是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如教学过程过于程序化,无法解决一些突发的事情。所以,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再好的工具也代替不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中最根本的一条,即要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平时的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改进,找到它们的最佳结合点,做到恰到好处,相得益彰,才能够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01).

[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1(01-02).

[3]孙杰远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王顺福.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0(02).

猜你喜欢
课堂效率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因多媒体而绽放光彩
浅析如何进行高效率的初中英语教学
如何利用好课堂的四十五分钟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巧用多媒体 让课堂练笔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