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任选课教学中学生科研意识培养策略探析

2012-04-29 10:24:02徐惊奇徐春美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32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

徐惊奇 徐春美

摘要:结合大学本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科研意识培养、大学毕业论文写作训练等的培养目的,尝试在外交学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过程中探索贯穿科研意识培养的各种途径,以期建立一种能提高学生科研意识的切实可行的专业任选课教学模式和培养策略。

关键词:任选课;科研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259-02

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任选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提高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质量,同时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切实的收获,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大学本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科研意识培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和论文写作方法训练等培养目的,本文尝试在外交学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过程中探索贯穿科研意识培养的各种途径,以期建立一种能提高学生科研意识的切实可行的专业任选课教学模式和培养策略。

一、培养科研意识的必要性分析

在外交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任选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专业任选课?专业任选课程是根据学分制培养目标要求,为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课程中的选择性,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智能结构。专业任选课一般是在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年级开设,区别于公共课和必修课。以笔者所在的专业为例,目前外交学专业本科生所学课程类别包括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四个方面。其中,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三个部分。

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高等教育的课程类型。按照目前通行的分类,大概包括以下八种:Surveycourse,servicecourse,introductorycourse,capstonecourse,generaleducationalcourse,principlescourse,majors&non-majorscourse,seminarcourse。结合笔者所在的外交学专业具体情况,笔者认为专业任选课程一定程度上兼具探索型課程(Surveycourse)和研讨型课程(seminarcourse)的性质。

那么,在任选课中贯穿科研意识的培养有什么样的益处呢?是不是所有的专业任选课都适合进行科研意识培养的训练?这样的意识培养的训练能否让学生得到真正的进步,这些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众多专业选修课中,既有一定实践性,又有一定理论性的那部分课程,是比较适合对学生进行科研意识培养的,因为纯学术训练,是研究生阶段的主要培养任务,在本科阶段比较难操作。正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课程,学生才有一定兴趣去涉入。在实践部分的带动下,开始进入理论研究的领域,让学生既不会太感枯燥,同时也能开始得到学术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整个课程总量中并不占多数的专业任选课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有计划的训练和尝试。

以本专业正在讲授的《媒体与国际关系》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跨学科课程,同时涉及新闻学和政治学的部分领域。该课程主要讲授西方媒体和国际关系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相互间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对西方媒体的运作状况有所了解。同时,对于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媒体相关控制和有效利用,也要把握相关规律性的知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媒体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的政治功能,了解影响媒体政治报道包括国际新闻报道的诸因素,了解政府和媒体的关系,了解国际新闻报道和流动的现状,深入讨论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传播等问题。

二、教师应积极主动,大胆革新

任课教师应树立培养科学研究精神的教学理念,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注重介绍本学科发展历史、灵活选择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等课堂教学改革,使专业任选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平台。

在相关任选课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分析和评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方法论的普遍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将探索过程本身的特性应用到其他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担负更积极的作用,向学生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去帮助学生提炼他们在探索、研究过程中的观点和方法,使他们不自觉地将探索行为升华为探索问题的经验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探索能力。

这里涉及到对于课堂教学怎么认识的问题。在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年级的层次,教学不能简单停留在灌输知识的阶段,同时,专业任选课也不是单纯的技能培训课,更应该视具体课程的特点展开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总的目标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形成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同时,能让学生的研究潜质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如果在这个阶段错过了研究潜质的发掘,就要等到研究生阶段再进行。对于并不准备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这种意识的缺乏不吝是一种损失。因为,研究意识的培养,研究潜质的开发,对于毕业之后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

任课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在课堂上领悟到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多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种学术性和公益性的活动。同时,能对学生在毕业阶段撰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提供一些理论和方法的积累和促进。现如今经常听到本科生的论文指导教师对于学生论文质量的抱怨,追溯原因,不外是态度不端正,专业基础不扎实,研究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的几个学期做一些关于科研意识培养的工作,相信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整体上一定会大有提升。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接纳新观念,大胆革新,以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从教学中发现可研究性的课题,是提高教学绩效、培养学生研究意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如何发现,这需要师生双方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具有研讨性质的专业任选课中,除了课堂上正常的就教学内容的交流外,建议任课教师留出十分钟左右的问答时间,这是能够让师生双方都能有所进一步交流并相互促进的重要阶段。

高等教育阶段和中学教育阶段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比较大的区别。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权威的代言人全面控制课程的组织与开展,而更多地以指导者、协调者的身份出现(程红玉,2006)。师生间应该确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平等与合作的新型师生观。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革新教学方法。

经过一个学期的系统而渐进的研究训练,让学生养成平等、诚实的态度,批判的意识,独立的精神,以及相应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习惯。这些特点,都是需要普通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养成并具备的。

三、师生应转变观念,科学认识研究性学习

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个性解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和中立点(张典兵,2011)。在专业任选课中探寻科研意识培养策略也是基于这样的初衷。

如何认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类型,属于探究型课程,就是前文中提到的surveycourse。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有效地把研究精神和研究方法结合进去。这一点的有效进行,对研究学生的研究意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在学生中采取自愿的方式,成立研究小组。研究小组的运作不能流于形式,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开展研究工作,包括通过脑力激荡互相商讨、选题的分析、论文寫作进展的交流等等工作。除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还应强调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是建立在共同研究兴趣的基础之上,适当的探讨和相互激励更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样,以本专业正在讲授的《媒体与国际关系》课程为例,在一学期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坚持让学生在相对集中的资料收集和选题探讨中最终形成选题,学生之间就具体研究兴趣也自觉形成具体选题的研究小组,在一个学期中有序并高效地完成了全部工作,到期末课程结束时,各研究小组的论文也已基本完成,少数小组的论文甚至达到了公开发表的水平。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对各种观念加以组织和改组,有利于学生建构能力的发展。(张建伟、陈琦,1996)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都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参与到小型的团队协作中,这样也能让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到团队协作的精髓,同时,对参加工作后的协作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奠基。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等综合分析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探索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应学会发现问题和学会研究方法是相对比较重要的部分。研究性学习,既要在不断的阅读和讨论中领会研究方法,同时,也要学会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本身也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合格的科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最后,对于专业任选课中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从学校的角度,还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首先,在硬件建设方面,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在资金方面的倾斜投入力度,具体表现在帮助学生学习和利用网络资源的网络平台建设、数据库引进与建设、各种网络资源的整合等。其次,对于像拥有含有外交学专业一类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的高校,应多举办一些大型研讨会、定期邀请著名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在师生间举行一些科研竞赛等活动,以在整个校园内营造学术研究的氛围。最后,就是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这项工作的完成肯定不是一日之功,需要结合整体教育目标和各校实际,具体而务实地开展。包括如何看待师生科研之风,如何看待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如何考量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的工作中的付出等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程红玉.后现代课程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泰山学院学报,2006,(3).

[2] 张典兵.高校研究性学习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石油教育,2011,(4).

[3]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责任编辑王佳]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58:05
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25:40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08:25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19:27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9:07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8:53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3:25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