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研究

2012-04-29 00:44李云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案例研究

李云

摘要:近些年,新建本科院校积极探索内部专业评估,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评估主体、指标体系和评估心理仍存在一定问题。新建本科院校内部专业评估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构建:明确价值取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明晰各部门职能;建立新专业两年、四年、六年阶段评估模式。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评估;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3-0069-02

专业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层次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专业评估作为检验专业质量的有效手段,在促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积极作用。高校内部专业评估是指以高校自身为主体,按拟定的评估方案对被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保证其素质的必备条件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作为新兴群体的新建本科院校,其内部专业评估现状如何?具有哪些特点?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构建相对科学合理的内部专业评估体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选取江苏省4所实施内部专业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为研究样本,主要运用文本分析,辅以参与式观察的方法,提供思考框架,以期找到问题的症结。

一、概念界定

1.专业:是由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及通过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教育者和学习者共同构成的基本教育单位[1]。其核心和主要载体是一系列具有逻辑关系的课程体系。围绕此核心,涉及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师资、教学和实训场地、设备和图书等基本条件[2]。

2.新建本科院校:指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专科学校通过合并、重组或独立升格而成的本科院校。即新建院校几乎没有一所是真正“新建”的。由于受原专科性质的影响,与真正意义上的本科院校存在差异。“应用性”是其有别于其他高校的本质属性,专业教育的实施应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心目标。

二、样本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基本情况

(一)样本院校说明

按本文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操作性定义,至2011年9月,江苏省共有14所新建本科院校。

通过查阅以上各学院官网相关资料,本文选取江苏省4所实施内部专业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盐城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常州工学院和宿迁学院为样本。

(二)新建本科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现状及特点

2007年以后,一些新建本科院校陆续开展内部专业评估。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各校基本上已经建立相对独立的组织和实施机构,完善了评估方案、指标体系等相关文件,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经验的评估队伍。

从样本院校的资料来看,新建院校专业评估主要体现以下几大特点。

1.专业评估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与升本时间对比,内部专业评估起步较晚,最早的仅有4年的历程。在短短的几年中,各院校组织力量积极进行探索,形成“前期调研、制定指标体系——中期组织专家评估——后期反馈分析报告”的运作模式。

2.评估主体相对独立化。独立性最核心的内容是评估机构必须独立运作,即独立自主地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等规则,独立自主地做出专业评估结论。

在4所样本院校中,除宿迁学院是由教务处分管评估工作外,其他3所院校均由类似“教学评估办公室”的独立部门组织和实施。其职能内容包括: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与定期完善、组建专业评估专家组、定期组织专业评估实施(现场评估和通信评估)、发布专业评估报告等。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管、办、评教育的三者分离。

3.评估指标体系“异中有同”。不同于外部专业评估的统一性,内部评估更体现差异性。由于建校历史、地理条件、办学理念等不一样,在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下,很难对不同学校的专业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因此,各校对专业评估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案。

由于构成专业的基本要素相同、院校之间的互学活动等,在具体指标上,4所学校体现趋同性。主要涵盖: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师资、专业基本条件(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

三、新建本科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存在的问题

虽然内部专业评估逐步受到各方重视,实践上也取得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毕竟处于起始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从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解决。新建本科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在推进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估主体存有一定的依附性

评估办等机构虽具有制定指标体系和程序的独立能力,但在专业建设的大背景下,教务处仍是整个“专业”事务的核心部门。专业评估作为专业建设的一部分,就制定指标、组织实施、反馈等问题,负责评估的部门都要与教务处协商解决。

在评估实践中,有些院校评估办沦为教务处的下属部门,更有甚者,教务处部门领导兼任评估办领导。这些机构职能混乱、职权僭越的现象大大削弱了评估部门的独立性。

(二)评估指标体系欠缺科学性、完善性

指标体系是专业评估的核心,其科学性、完善性对专业建设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反之,则会误导专业的发展。

1.制定程序不科学。对指标体系的制定过程,各校“讳莫如深”。不难看出,各院校指标体系相似度很高,而部分院校的指标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和《江苏省学位授权专业评审指标体系》的翻版。

如此模仿和拼凑的结果是,各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评估的同质性较大,差异性不明显,限制了自身的特色发展。

2.重投入、轻产出。专业评估的本意是评专业质量。而“学生的学习产出是最直接的质量准则”[3]。在样本院校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中,强调专业的投入、资源及教育过程,即该专业的物质设备、经费、师资等基本条件和具体教育过程,而对于教育产出,如毕业生所获得的各种能力、毕业生的就业率、学生在社会和用人单位获得的认同度等,虽然在标准中有所体现,但侧重度不强。

3.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会科学。纵观4所样本院

校,均采用统一的评估方案测评所有不同类型的专业。这必然会产生因专业性质、特点不同而导致某些指标无法评估的问题。如样本院校均涉及的二级指标“专业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自然科学的意味明显,在该项得分上,人文社科专业则会大打折扣。

4.重现量、轻潜量。从现有指标看,没有学校提及“专业潜量”。它主要是指该专业的发展潜力。如青年师资队伍的情况,在承接重大研究和建设计划、任务方面的竞争力,新开辟的专业领域及专业新生长点等。就实际看来,指标体系基本是反映处在现实活动中的专业水平和实力,而非潜力。

(三)厌倦心理、应付心理“频发”

专业评估的被评估方是二级学院。实际中,为满足通信评审的需要,二级学院要提交大量的支撑材料与证明材料。除此,若是遵循分段、滚动评估的政策,一个学院在一年内可能会遇到几个不同专业的不同阶段评审,工作量可想而知。厌倦心理、应付心理自然“频发”。

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内部专业评估工作,但它在整个高教评估体系中是相当薄弱的环节。其中既有主观原因——“重学校轻专业”的倾向;又有客观原因——由学校整体分类的模糊性导致新建本科院校在自身定位上存在偏差;还有时间原因——作为新兴群体的特殊身份,发展路径依赖性小。

四、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内部专业评估体系的思考

(一)努力克服轻视专业评估的价值取向

思想是先导,只有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评估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开展。无论是评估主体还是评估客体,都要明确,开展专业评估的工作目的是促进高校更好地发展,双方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不存在利益冲突,应该摒弃一切不利于此目的实现的思想观念。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评估标准

专业评估标准是专业评估的核心,是指导专业发展的准绳,是确保专业评估科学性与公正性的基础。它对维护专业评估的权威性,保证专业评估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评估标准应符合行业要求,强调专业与职业的紧密联系。在制定专业评估标准时,可以参照美国专业认证的做法,邀请职业界、行业界的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制定,使专业评估标准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行业要求,加强专业教育与职业的紧密联系。

第二,评估标准应从以教育投入为核心转向以教育产出为核心。制定专业认证标准时,应重视专业的绩效以及该专业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加大一级指标“学生专业素质”权重的做法。

第三,评估标准应考虑文、理、工等学科差异。若考虑评估成本及评估的可比性,全校可以使用统一的评估指标。但在具体评估中,可采用直接指定某个等级或某分数的方法,以尽量消减因专业性质不同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明晰教务处、评估办等部门职能的划分

内部专业评估是全校性事务,必然会牵扯到教务处、评估办、财务处及二级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由于评估办“地位不正”,评估工作中困难重重。只有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做好事务分工,内部专业评估才会畅通无阻,收到成效。评估办的独立性也会逐步显出,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办、管、评教育三者分离。

(四)建立新专业两年建设中期评估、四年建设合格评估、六年建设水平评估的阶段评估模式

从新兴专业到成熟专业的转型过程很长,各阶段的建设基础、任务及目标都各不相同,这要求在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评估指标,从而引导专业阶段性、稳步发展。

新专业两年建设之后,可开展中期评估,标准不宜过高,主要检验专业的初期建设成果,评估结果对专业建设规划的修改起指导作用。四年合格评估可以配合省里的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审,在完成外部评估的同时,进行内部专业审查。六年建设水平评估是对专业六年重点建设期的整体性评估,对建设成效显著的专业,学校可以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优先推荐参加特色品牌专业遴选;对建设成效差的新专业,则限期整改,对整改效果不明显的,要减少招生计划或暂停招生,直至停办专业。

参考文献:

[1]周川.专业“散论”[J].高等教育研究,1992,(1).

[2]梁燕.高职专业质量标准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3,(12).

[3]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认证进入稳步发展阶段[J].高教

发展与评估,2009,(1).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案例研究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案例研究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器材“一物多用”的案例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及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研究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