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2012-04-29 10:07朱从容
关键词:课程设计应用型基础

朱从容

摘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目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从课程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科技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进行探讨,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3-0006-02

20世纪初,随着国家对高校专业的调整,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形势和宽口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建立新课程体系的需求,浙江海洋学院机械专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的指导思想,对原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的几门专业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一门以介绍机械制造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主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产品制造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从知识结构上讲,该课程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国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在设定三门技术基础课程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就是其中之一,并规定工科机械类各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该课程[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应该从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出发,不断改革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目前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实践性强,实践环节学时少,难以保证在有限学时内既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内实验学时少,开设的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自主性、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由于课时少,可设实验内容多,国内一些高校该课程不包括课内实验[2]。

3.课程设计的内容大多停留在图纸上,结合工程实际的内容较少。

4.生产实习的方式单一,实习效果不理想。主要是以学生在现场参观和记录为主,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践教学平台

浙江海洋学院积极致力于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加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了多元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 建立了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到综合实习、创新活动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构成如图1、图2所示。2006年至今学校已投入800多万元专项建设经费建立了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的模式正在探索之中。

图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平台

(二)增加实验教学

课内实验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及时加深对课程内容中抽象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对症下药”,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我们调查分析了目前国内其他高校开设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从调查情况看,课内实验项目基本上还是教改之前老三门所开的实验,综合性、创新性项目少。如何在新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下,增开综合性、创新性项目,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我们把课内实验分为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观摩实验。必做实验和观摩实验由实验指导教师统一安排,选做实验由学生到实验室先行预约,然后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为解决课内实验学时少的矛盾,开设“柔性组合夹具创新设计”课外创新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表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项目列表

(三)改革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4]。要求学生能对一般零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并针对某一工序设计专用夹具。为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改革课程设计内容,使课程设计的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以生产实习企业产品为对象,真题真做,使学生的课程设计真正取得实效。

2.课程设计任务提前布置,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交叉进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把设计任务在课程开始时就下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完成课程设计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先进入生产实习车间,明确设计任务,让实习做到有的放矢。然后进行课程设计,设计完成后再进入生产实习车间,以检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3.改革课程设计指导方法和手段,注重过程指导。因为每位教师要指导相当数量的学生,所以在课程设计时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现场教学,提高指导的效率。对设计内容进行分阶段指导和检查,针对具体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实习教学

生产实习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重要的实践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综合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我们必须加强生产实习过程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使课堂教学与实习教学有机结合,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5]。一方面,重点加强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加强生产实习组织和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校内实习在工程训练中心和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完成,校外实习在新月集团、金鹰集团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机械制造企业完成。在平时的教学和科研中注重与实习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实习基地建设。为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采取“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实习模式,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完成大纲规定的实习任务,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去。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第八学期初安排校内的综合实习,实习内容包括数字化建模、数字化仿真,并利用一种现代化加工设备,完成零件加工。

(五)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

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可以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6-7]。同时科技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我们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项目设计小组的活动相结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建立与教学活动同步的课外设计小组,自愿协作完成一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项目设计开发实施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科技活动和省机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对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零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加工完成,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使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在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践教学的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J].中国大学教学,2008,(5).

[2]张为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内实验的设计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0,(30).

[3]王世刚.应用型机械类专业实验课程创新教学平台的构

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

[4]于英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实

验室科学与技术,2009,(2).

[5]孙宝军.应用型高校机械专业生产实习有效途径的探索

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

[6]徐钦民.倡导大学生科技竞赛 深化专业基础课的建设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2).

[7]金清肃.应用型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的

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应用型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整式”基础巩固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