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秋娥 蔡幸
【摘要】广西作为面向东盟国家的重要通道,虽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禀赋优势和政策优惠,但广西从东盟吸纳资金能力与东部沿海地区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如何借鉴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通过优化政策支持环境、综合基础环境、金融扶持环境等方面以提高广西的综合区位优势,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东盟投资 结构调整 能力培植
东盟国家投资广西的现状
根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研究表明,一国或地区吸收多少外商直接投资要根据该国或该地区的综合区位优势,它不仅包括影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传统的自然资源、国内市场等区位因素,还包括创造性资产、聚集经济产业、资源的广泛获得性等。邓宁认为,广西吸引东盟对外直接投资正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过渡,呈现的特点如下:
一是注重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从“十五”到“十一五”前四年期间,广西共获东盟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6个,大项目平均规模8091万美元。二是实际利用外资领域主要为制造业。广西实际利用东盟外资中制造业项目数占东投资总数的50.60%,合同外资占比83.17%,实际利用外资占比84.34%。三是投资范围逐步扩大。在“十一五”期间,东盟对广西的农、林、牧、渔等项目累计协议投资金额为515万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3倍以上。四是交通、仓储物流等项目有所增多。截至2009年,北部湾中心城交通、仓储物流等项目5个,合同外资915万美元。五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南宁、钦州、北海等五个主要城市是广西吸引东盟投资的主要范围。东盟在广西北部湾中心城市设立的三资企业共83家,协议利用外资金8.63亿美元,实际到位金额4.91亿美元。六是东盟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开始显现。例如,防城港市的大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广西斯道拉恩索林业有限公司等,均有效地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
但是,东盟国家投资广西普遍存在投资项目规模小,质量不高,缺乏战略投资商等问题:一是产业层次低,投资以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为主,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项目较少;二是产业相对分散,大部分投资项目未形成集群效应,没有形成稳固的产业链。根据广西商务厅数据整理得到,1970年至2008年东盟十国在全国合同外资1118亿美元,实际利用517亿美元,广西与全国差距还很大,仅分别占全国投资的18%、1.9%。
“十二五”期间广西吸纳东盟投资的目标考虑。近期目标: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扩大从东盟的投资金额,打破资本投入、产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的瓶颈,进一步扩大东盟对广西的投资,来促进广西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远期目标:提高层次和效益,做好保税港警、保税物流体系、出口基地、创新基金等合作载体建设,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和层次,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质量和水平,形成特色的产业板块和产业链条,提升广西在国家对外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广西吸纳东盟投资的重点领域调整
产业调整。从总体上看广西东盟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首先东盟资金在广西的投资重点为一般制造业,其次为房地产,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现代服务业投资则偏少。这说明广西利用东盟投资结构有待优化和调整。在引进东盟资金时应注意产业的引导。
行业调整。在向东盟国家招商引资时,要把引进东盟外资与提升广西经济增长的质量结合起来。可以考虑多吸引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并有选择地引导加大进入广西的汽车制造、林业造纸、有色金属、港口物流等优势行业。同时注意吸引500强的大型跨国公司向能源电力、交通运输、信息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技术、电子科技及第三产业等行业和领域进行投资。
地区调整。广西可按照不同城市的产业优势和地理优势,培育轴心城市群,通过轴心城市群带动广西产业发展和升级。首先要充分发挥南宁、柳州、桂林三大轴心城市龙头作用,把它们作为广西吸引东盟的投资的窗口;其次以南北钦防作为北部湾前沿轴心城市群,利用对接东盟的交通优势,使之成为东盟辐射我国西南的桥梁和吸引东盟投资的前沿阵地;再次进一步完善梧州、玉林等桂东城市与广东的立体交通网络,方便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吸引东盟的投资;再后是依托河池、百色等桂西城市群在水电、有色金属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来引进东盟的投资。
广西强化吸纳东盟投资的能力培植的对策建议
吸纳东盟投资的政策支持环境培植。取消按内资、外资区别对待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同类企业统一税负的税收政策,实现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和良性互动,通过吸引东盟投资来抓好特色产业的建设和升级,加速优势产业链条和产业板块的形成,实现经济增长和产业竞争优势的双丰收;利用国家对广西的优惠税收政策,出台具有广西特色的东盟投资优惠政策,消除东盟投资的障碍,提高对东盟大型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加强双方产品联系发展和技术研发交流,通过竞争和并购速度形成规模经济,在广西区内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吸纳东盟投资的基础设施环境培植。一是着力建设大西南立体运输网络。以铁路建设为重点,统筹规划公路、航空、水路等立体运输网络。目前,应加快建设连通北部湾、广东、湖南、云南、贵州高速铁路,使广西真正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交通枢纽;做好北钦防三个港口的定位和扩容,“三港合一”,打造国际性的航运中心,做好西江黄金水道和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建设四通八达、经济高效的立体运输体系。
二是抓快电力能源设施建设。首先应加快火电、核电能源的建设,改变水电独大的不合理的电力结构,提高电力的供应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其次应推进“西电东送”能源建设,通过特高压的建设,引进新疆、西南等西部地区的电力,提高广西和广东电网的调整能力;做好“西气东输”管道建设,拓宽煤碳进口和运输渠道,降低能源成本。
三是推进东盟信息中心建设。加强与中国联通公司的合作,加快中国—东盟信息中心的建设,进一步促进我国与东盟的社会、经贸、文化、科教等方面的交流,以信息化来推动广西各项经济的发展。
四是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广西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吸引东盟投资的重要保障。因此,广西应出台相应的人才开发政策,配套人才开发的措施,如解决引进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生活问题、对创业人才给予解决融资问题、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建立产学结合的科研基地等,满足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吸纳东盟投资的区域信用担保机构培植。广西区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合力推动信贷担保体系的建设步伐,支持担保机构快速发展。一是尽快培育和壮大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规范、执业能力强的征信中介机构,实现中介机构的有序竞争,规范中介机构执业收费水平;二是加大对担保机构资金的政策支持力度。可安排专项基金作为担保机构的担保基金,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以通过风险补偿来促进中小企业担保规模的扩大,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高效的融资创业环境;三是建立担保机构资信评级体系,通过担保机构的贷前调查与商业银行的贷后监督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提高担保机构的效率,推动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吸纳东盟投资的多元化载体培植。第一,继续全力打造沿海、沿边、沿江等招商引资平台,加强多区域合作。实行沿边、沿江开放战略、通道战略、科技兴贸战略等区域合作战略,并在建设和实施区域合作战略过程中,整合、促进产业的关联效益和资源资产的质量,提高吸纳东盟投资的综合能力。第二,继续发挥国家海关特许监管区、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的载体功能。目前,钦州、南宁、凭祥保税港区已相继建成,北海出口加工区也具备了保税物流功能,北部湾的保税物流体系已基本成型。广西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整合政策,把南宁高新开发区、北海电子创新基地、柳州汽车基地等工业园区和保税物流体系结合在一起,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产业基地、出口基地和创新基金,提高工业园区经济的质量。
吸纳东盟投资的外联媒体载体培植。香港是世界贸易中心、海运中心、金融中心,具有发达的金融体系、充足的资金、先进的管理及国际贸易经验。因此,在注意引进东盟资金时,应注意利用香港作为区域金融和投资通道的优势,使东盟企业通过香港这个窗口了解广西、投资广西。
吸纳东盟投资的监测机制培植。第一,建立和健全监测组织体系,对东盟外商直接投资进行有效的监测,提高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审查能力,从源头上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进行分析监测管理。第二,进一步完善东盟外商投资的政策法律体制,规范运行监测机制。广西可以利用中央给予民族自治地区的扶持政策及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支持措施出台更多更完善的东盟外商直接投资管理办法,实时监控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动态,利于经济稳健运行。第三,建立有效的东盟外商投资的运行监测分析指标体系,既要监测总量目标又要监测质量目标效果,进一步促进东盟投资和广西经济的发展。
(作者分别为广西财经学院讲师,中国—东盟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