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践探索

2012-04-29 04:52徐锦生
人民论坛 2012年32期
关键词:相关因素协调发展

徐锦生

【摘要】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相关因素,及时把握契机,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包括教学材料、教学过程、学生、教师等相关因素,在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践中教师要增强意识,提高教艺,营造氛围。

【关键词】学科非智力因素 相关因素 协调发展

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然而长期以来,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主动,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重求同轻求异,重智力因素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等不良现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良好习惯不能养成,创新精神萎缩。

笔者从1989年起先后承担《小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培养》、《小学生“学会心理自助”理论与实践》、《优化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基于非智力的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索》以及《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等省级、国家级课题的研究。纵观二十多年的实践,笔者重新审视了“活力课堂”打造与“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意义

活力课堂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智力是一个人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外延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等。而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其外延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等。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不可偏废其一,课堂上如果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那其则是一种片面的教育;如果只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智力的开发,那也是一种不完善的教育。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既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也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笔者认为课堂中注重“十字方针”(即“兴趣、习惯、方法、能力、个性”的培养)就是落实让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这“十字方针”,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学成效的核心要素。

兴趣是喜好的情绪,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广泛的兴趣;习惯是个体后天养成的一种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些动作的特殊倾向。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善思质疑、独立作业、课后复习等多种习惯;方法是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教学中让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能力是指能胜任某种任务的主观条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多元智能发展;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教学中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相关因素

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相关因素,及时把握契机,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学科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过程、学生、教师等主要因素(见下图)下面逐一做阐述。

教学材料。我们把教学材料分成两类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一是教材中明显有渗透结合点的内容,如语文学科中《全神贯注》、《梦想的力量》、《詹天佑》等课文,可以直接进行意志力、情感的培养。第二是需要教师挖掘或寻找结合点的内容。比如,数学学科中圆的周长部分,教师可以有机地穿插“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故事,从而对学生进行探究兴趣、毅力的熏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把握非智力因素培养契机,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入学科教学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身的兴趣、情感、意志得到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其个性心理品质健康发展。

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比如自我反省、自我认识与评价、自我调节等。当然,在教学中既要让每一个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还要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因为同龄伙伴有共同的爱好、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彼此之间容易沟通和理解。在一定班级集体目标下,更能形成他们所能接受的共识。

教师。教师也是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比如,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乐观向上的性格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当然,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涉及的相关因素不止这四方面,它还包括教学环境,人际交往氛围,学习文化等,而且,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诸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作用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践方法

增强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意识。教师非智力因素培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非智力因素形成效果的优劣。换言之,如果教师没有强烈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意识,就不会有投身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自觉行为,更谈不上产生良好的成效。

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要求,实施教学时要有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环节,撰写教学反思时要有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体会与感悟。在教学中努力践行“有趣、有法、有效”课堂教学文化,努力使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

比如,数学老师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应自觉地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拳头的周长和脚长的比为1比1,心脏的体积与拳头的体积比为1比1,身高与脚长的比为7比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比为2比1等,知道了这些有趣的比,自己可以买袜子、衣服等。用这种激发兴趣的方法对学生数学学习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

提高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艺术。可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能力、水平和艺术是难以胜任学生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工作的。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提升教育智慧。

例如,课文《金色的鱼钩》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教学时老师反复让学生朗读并提出问题。不久一个学生发问:“在现实生活中,鱼钩上长满了铁锈是不能闪烁出灿烂光芒的,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老师不慌不忙抓住学生发现的这个“矛盾”(实际上正是这篇课文的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老班长用这个鱼钩救活了三个战士,自己却因饥渴、疲劳过度而光荣牺牲的事迹,使故事的主人公—老班长的高大形象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学生疑问迎刃而解,课文的难点也突破了。

通过朗读体会,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在老师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艺术处理方法,比平铺直叙地讲解这句话含义的效果要好得多。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其质疑问难习惯的养成。

营造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氛围。在学科非智力因素培养中,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师生情感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如:在《欢欢喜喜过新年》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一串装饰性鞭炮,上面吊着一串串“恭喜”,高高兴兴地走进教室,做出给孩子们拜年的模样,这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播放《新年好》的音乐,等音乐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过年的经验。在这样的情景教学中,学生们更容易写出丰富多彩的作品,这些作品形式多样,趣味盎然,都带有自己生活中的故事。

(作者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猜你喜欢
相关因素协调发展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部分城市居民抗日战争了解度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