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012-04-29 02:08廖萍建
科教导刊 2012年31期
关键词:主体课堂教学课堂

廖萍建

摘要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关键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落实。

关键词学生主体发挥教师主导落实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学习是自己的事,要掌握知识,要养成习惯,要提高能力,必须要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达到目的。只有自己才是内因,其它的一切都是外因,所有的外因,都只能通过自己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同样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意义体现在对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自我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建构。

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标准;只有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才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够真正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要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的要求是让学生主宰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将学生导入思考的世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必须明确教是为了学,课堂教学不是看老师教得怎么样,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教要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既要仔细思考教师怎么教,更要精心设计学生怎么学,真正做到因学论教,以学定教。教师要诱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成为模式。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心理,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和教材,根本无法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主体地位也就无从形成。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自己的引路人,在知识的海洋中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时,才能真正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教师要努力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让师爱永驻课堂,让课堂充满情感,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

要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面向学生的实际,包括动力、基础、习惯、方法和能力的实际,一切脱离学生实际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没有效果的。动力的激发、基础的夯实、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是交织在一起的,通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来渗透和培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创设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坚持预习在课堂、练习在课堂,而不是将预习和作业放在课外;坚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写、大胆地说,而不是使学生消极地抄笔记、被动地回答问题;坚持让学生在课堂上热烈的交流、激烈地辩论,而不是让课堂过度沉闷、使学生一言不发;坚持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地思考、积极的表现,而不是使学生思维停滞、整体麻木。一句话,就是要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好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动手、动眼、动口和动脑,在教师的帮助下全面完成好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毋庸质疑的,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作用的发挥,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的,是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教师的作用发挥好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得到更好的落实。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也就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之一。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们产生了诸多的困惑,离开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模式,不少老师感到很不适应,无所适从,甚至束手无策。有的老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能按计划执行教学进度;不少老师面对不愿学、不想学甚至厌学的学生无能为力,回天乏术;有的老师被新的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新要求、新做法、新措施以及不断派生出来的新问题弄得眼花缭乱,有招架之心,无招架之力。抓不住主要矛盾,理不清工作头绪;还有的教师不相信学生的潜力,也不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堂上大多是学生被动智力参与,有的学生甚至是零智力参与;更有甚者,则干脆穿新鞋走老路,把新要求当形式,让新做法走过场。还是紧紧抱住“注入式”“满堂灌”不放,消极应付,以教师完成讲授任务为目的……面对如此多的困惑,作为教师如果不端正态度、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则很容易被问题所阻拦、被困难所击倒,将会以失败者的心态痛苦地面对着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是解惑的过程、是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作用,改革才会有进展,效果才会很明显。

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必须具有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理念。其次是课前备课中的深入钻研和精心设计。这两个方面都不是今天我们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必须要研究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新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每节课讲授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尽量多地把课堂的空间和时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做课堂的主人。要做到这点,确实很不容易,没有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精深的功底,没有课前精心的备课,要掌握和控制好这“讲”的时机和时间是很难做到的。要保证这“讲”的质量则就更难了。精深的功底,精心的准备,一要吃透教材,二要吃透学生,三要认真设计,四要有较好的语言功底,五要有较高的课堂应变能力。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模式,但无固定僵化的模式;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教师“讲”的作用。

教师的“讲”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接受性学习,但接受性学习也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若教师的“讲”是在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之时或是在学生经过充分思考之后进行的,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则这种接受性学习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有效果的。反之,则是消极的,没有效果的。具体来说,以下两大类“讲”比较适合新课堂教学的要求。

(1)激发与鼓励,调控和规范。预习前的“讲”。明目标,重激发。在学生自主预习前,教师可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明确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对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创设新课学习的教学情境,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预习(练习)中的“讲”。施调控,关差异。在学生自主预习(练习)中,教师一般不宜讲,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思维。如果整体预习(练习)氛围不佳,学生预习(练习)纪律存在问题时,教师可及时实施调控,话语不可多,但要切中要害,切实提高学生整体预习(练习)效果。在预习(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预习(练习)情况,对预习(练习)习惯较差,存在较大预习(练习)障碍的学生,教师要面对面地加以个别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练习)习惯,提高自主预习(练习)的信心和能力。环节转换时的“讲”。提要求,立规范。在教学环节转换时,教师要简要地评价上一教学环节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下一环节提出明确要求,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完成各环节的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小组讨论中的“讲”。观动态,勤提示。教师要仔细观察各小组开展讨论的情况,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看小组讨论的程序和规范是否得以落实。发现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保证小组讨论的实际效果。学生展示中的“讲”。看表现,多鼓励。在学生板演(表演)展示时,教师不仅要看板演(表演)学生的展示,更要看大多数未参与展示学生的表现。教师要努力营造好学生参与展示的氛围,要对参与展示的学生适时进行鼓励。

(2)点拨与提示,启发与指导。在学生阅读预习、做预习题(检测题)、小组讨论、板演(表演)展示等环节的学习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教师适时精辟的讲解,将起着启迪思维、画龙点睛、释疑解难的作用。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局限,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含义、精妙的语言理解不透,即阅而不明。此时,有效的讲解或点拨诱导就成为必要。与文本对话,引发对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品味,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的深刻体验,这是阅读的目的。可这种体验在学生阅读实践中往往难以获得,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感受是学生获得较好体验的途径。当问题深、难、泛时,学生探究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会不完全,会卡壳。此时,教师就要提供资料,适时引导、启发、讲解,指导学生推动探究的进程获取问题的结论。通过各环节的学习,总会有一些靠学生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课程的难点所在,此时,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之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深入的讲解,此项讲解的时间,最好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以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好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来讲就是要发挥教师的引导、调控、激励和指导作用。引导就是带领,带领学生向着目标行进。教师要引导在学生明晰教学目标时;引导在教学环节转换时;引导在学习方法运用时;更要引导在知识能力系统建构时。调控就是调节控制。一是要不断调控课堂教学氛围;二要及时调控课堂教学的纪律和秩序;三要宏观调控课堂教学的进程与进度;四要注重调控学生的习惯与思维。激励,简而言之就是激发和鼓励,要实施好激励,要以奖为主,以惩为辅,多使用正面激励;要完善激励评价体系,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要抓住最佳激励时机,掌握适时激励艺术和技巧;要讲究激励的针对性,实行个人激励与集体激励相结合;要将激励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始终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专注力。指导就是指示与教导,这是教师课堂讲授内容的重点,课堂教学中教师集体指导所用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既要有个别指导更要有集体指导。要指导在学生思而不解、启而不发之处;要指导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之时;教师的指导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猜你喜欢
主体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