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专业自由的教师反思维度与成长路径

2012-04-29 00:44张晓东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31期
关键词:成长路径

张晓东

摘要:专业自由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摆脱过于工具化的外在束缚,打破价值异化对教育的干涩解释,形成充满人文气息和创造精神的理解视域,改变单一僵化的专业生存状态,恢复教师的生命体验和教育尊严,更好地实现教师存在的双重价值,最终让师生享受充满自由的幸福教育生活。

关键词:专业自由;反思维度;成长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1-0003-04

教师已经成为影响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和素质教育推进的关键所在,大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探讨,但是,由于受到教育功利化的桎梏,人们更多地关注教师作为职业应该具备的工具化素养,忽视了教育终极理想对教师成长的内生推动,这实际上是人的危机在教育领域的折射,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职业仅仅是教师的生存形式,自由才是教师作为人的内在诉求。从专业自由的视角进行人性关照,可以改变教师的自我遗忘与失根状态,促使教师超越技术化的专业追求,建构洋溢着人文精神的教育生活,真正从更深层面推动教育改革深入展开。

一、功利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检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本应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走向相对自由、内涵不断提升的良好状态,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高歌猛进,在美其名曰适应社会的主流话语中,教育总是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逻辑,以获取来自社会的首肯和高度赞扬。在物质文明的强大笼罩下,教育渐渐迷失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师生的精神寓所日渐衰微,坠入了浮躁和飘摇不定的功利化世界中,表面的目标和追求掩盖了真实的教育生活意义,看似繁荣的教育表象之下孕育着深刻的价值危机,“为了知识,人们忘却了自己,忘却了生活,甚至牺牲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结果:知识得到之时,也就是人自身、人的生活被异化之时。这是教育的悲哀!”[1]现代教育正是以这样的悖论造成了自我束缚,并逐渐陷入一种无奈的矛盾境地,精神被外物撕扯得体无完肤,其结果是超验的精神世界远遁了,这种精神的消解意味着教育完整性的丧失,并导致具有统摄性的教育目标缺损与游离,进而异化为一种控制人的符号资本和权力,使得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离人越来越远了。

在背离了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之后,教育的质量观被单一化、狭隘化了,知识性的分数考量独树一帜,原本服膺于教师们的目标和手段扭曲了,变成掌控和制约他们的异己力量。“人从事什么,人就是什么”,[2]教师越来越顺从于外在驱使,仿佛成了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以满足“教育市场”的各种需求,丰富的教育内涵和人性价值不断遭到遗弃,在相当程度上被各种考试所奴役,甚至彻底放逐了精神,简单化为升学率的提高工具。一旦教师的工作远离学生生命,将直接导致教育的神圣被化解,这时教师承担的已经不是对人的全面启蒙,实现的是控制学生而不是解放他们,更谈不上推动人达成精神上的澄明境界。与之相应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已偏离教育的本真所在,臣服于各种等级性甄拔、沉迷于细枝末节的技术性操作获得了广泛青睐,整体性的教育意义与目的被人们淡化和拒斥。需要警醒的是,“园丁的经验、知识和感觉是无法计算的,这些知识和感觉是从长期的经验中积累起来,并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如果这种‘经验中的倾向在现代世界里已接近沦为机械的‘做,那么,这将意味着生命体将会萎缩、无节制、变得晦暗不明和无知粗俗。”[3]因此,教师永远都不能无原则地接受被给予的现实,必须进行有效的教育价值回溯与内省,不断走向专业发展的自由状态,以恢复教师的生命体验和教育尊严。

二、专业自由基本内涵的理解与诠释

教育的短视使教师失去了原本崇高的身份,与其他职业的边界愈加模糊,特别需要专业自由的强力介入。专业自由必然植根于扎实的专业知识之上,不过这不是当下想着重讨论的内容。本文的专业自由强调教师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把学生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怀有对事业的高度伦理责任,以理性批判精神为核心与载体,形成对教育的自我理解和生动诠释。其基本内涵如下:

珍贵的教育尊严。教育尊严包括外界对教育的尊重和教育的自尊,无论是被尊重还是自尊,都要求其建立在具有无限可能的人性之上,坚守教育的内在价值和理想诉求,因为“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4]离开了人教育无尊严可言。教育尊严作为一种绝对价值构成了教育的根基与目的,既是实现专业自由的必然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专业自由的内在规定性和终极目标,还是教师专业生命的厚重底色,暗藏着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密码。教师对教育尊严的坚守不仅仅是教师专业品质与结构的廓清,更昭示着教师对自身专业和人性的深度认知与敬重,内含着对学生成长规律的遵循,无法用分数进行僵化衡量,更无法兑换成金钱进行估价,而且,也只有具备了起码的教育尊严才能获得来自各方的尊重,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专业发展提供深层支撑。

强烈的责任感。在公众对教育充满着极高期望的现实下,教师这个社会职业被赋予了沉甸甸的责任,而且,教育的性质与任务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尤其是在对专业自由的追求之中,更是凸现了责任的重要性,因为“你们是自由的,因此是负有责任的”。[5]教师的责任感是对自身言行的规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道德水准,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当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就会具有驱动自己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并在自由创造与遵守规范之间形成恰当的实践张力。责任感使教师能够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并真正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反之,如果这种责任感没有深入教师的内心深处,毫不夸张地说教育可能会在瞬间崩溃。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教师的责任感甚至比其它能力更为关键,它支持着教师对教育生活的真情演绎,并由此不断逼近教育蕴含的无限价值。

深刻的理性自觉。“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6]所以,理性自觉是教师走向专业自由的重要向度。有了理性自觉才知道该做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的价值意蕴,这既是一种深刻的理性思考,更是一种广泛的理论回归,它会让教师执著于深层追求,形成高远而宽广的教育视野。理性自觉表现为自觉的践行和主动求索,进而在理论思考、意识觉醒的基础之上,形成积极的文化主体意识和开放心态,在教育转型中实现对各种困境的合理超越。教师通过理性自觉可以深度领会与整体把握教育的内涵,对人的存在及其合理性进行探询,把人的生命价值作为理性的旨向和尺度,把人存在的价值作为教育理解和实践的最高准则,并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专业归属感,摆脱自我的教育价值迷离和平庸偏见,形成新的更为深入的理论思考境界。

鲜明的教学主张。由于生存文化背景、现实生活经验、性格特征等都不尽相同,专业发展既具有普适性的要求和价值框架,更强调教师以不同的实践方式去达成目标,因为专业发展最终是为了凸现自我而不是丧失自我,这是对主体自由的积极肯定,需要教师形成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教学主张。每一种合理性的教学主张都值得尊重,也正是在合理的个性化教学探索中,教师才可能真正成为教学和自己的主人。教学主张不是基于某种特质的碎片化诠释,而是所有特质的有机整合与张扬,以形成对教育的整体认识与理论把握。一旦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就可以有效摆脱外在力量的控制和束缚,通过充满创造性的言语和行动,实现自己对教育理想的独特实践追求。

三、专业自由彰显了教师存在的双重价值

“自由是人必须具备的性质,所谓人的存在就是自由的存在,自由和存在一样都是各种价值的前提。自由和存在都是人的基本条件。”[7]因此,自由是以人为内核心的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基本目的之一,只有在真正自由的状态中,教育才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教师来说,追求专业自由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可以帮助教师形成充满人性的教育理解和认识,对专业发展的不良现状进行诊治与纠偏,从而不断向教育的理想状态逼近,达成对学生的全面关怀和教师的自我意义建构,最大化地实现教师存在的双重价值。

一方面,专业自由体现了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本源性价值。专业自由是对教育终极解释和美好梦想的期盼,真正以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本,不为外在功利性目标所左右与销蚀,促使学生从不自觉的自在走向有意识的自为,求索人生的深远意义和价值,以奠定自身在世界中的安身立命之本。一旦抛弃了对专业自由的强烈追求,教师就不能准确把握什么对学生是最重要的,也难以解决现代教育中人自身的分裂与冲突,活生生的学生在无形中被遮蔽了,教育不再肯定学生的多元积极表达,他们的个性显现变得遥不可及,更难以获得自我主宰和自我发展的机会,直接导致“人的悲剧是由于他是一个忘记了‘人是谁这个问题的存在,这难道不可思议吗?”[8]只有坚持这样充满自由的专业追求,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把学生当成无生命的工具,而是本身就成为终生奋斗之目的,以扭转不良实践对教育目标的僭越,着力进行制度层面的纠偏与改造,建构充满人文气息的教育生活,在精神世界中实现师生的心灵碰撞与交流。

另一方面,专业自由是教师自我生命价值的深层表达。在极其注重狭隘知识传授的教育中,教师失去了创造力和判断力,变成了马尔库塞所谓的“单向度的人”,原本高大丰满的形象被矮化,生命本身的价值物化与凝滞了,因此,必须超越功利化、技术性的分析框架和话语体系,自觉地进行强有力的救赎,以摆脱专业发展的异化状态。“拯救并非意味着从危险中夺回某物。拯救的真正意义是指,某物自由地进入其现身之中”。[9]教师必须冲破工具理性的束缚和对人的疏离,对教育困境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杜绝简单的功利化计算与度量,努力形成自身独立高尚的人格,恢复丰富鲜活的生命体验,毫不犹豫地、扎扎实实地向教育的原点回归,从目的论角度确证教师的身份,这样才能真正找到作为教师的幸福之源。在自由的专业表达中,教师的专业生活充溢着美好的人性光辉,不断丰富原本贫瘠与泯灭的精神世界,始终对过度世俗化的社会昂起高贵的头颅,不断地行走在朝圣般的路上,并在对自由的追寻中最大程度地达成自我实现。

四、实现专业自由的主要实践路径

为了让教师进入充满创造的专业自由境界,打破价值异化对教育生活的干涩解释,我们要形成切实可行的操作路径,提供扎实有效的成长通道与载体,在实践层面真正改变教师并非完全都是向善和有意义的专业生活。

主动尝试哲学叩问。现代教师专业发展之所以步入误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终极追求的模糊与消失。因此,我们要努力提升教师的哲学素养,超越肤浅的表象化理解,形成系统的概念性认知与把握,以哲学特有的反思精神拷问现实,对教育的合理性、合法性等等进行本体性的审视,深入剖析其背后的误读和曲解,以便能够重新确定目标和方向。形成哲学素养的关键是要学会审慎辩证的批判性思维方式,以保持敏锐清醒地反思状态,准确地捕捉教育的千变万化,在复杂的历史语境、多元价值及其当代教育内涵的关照下,适当地与现实拉开一定距离,悬置许多看似熟知的教育现象,对其进行前提性追问,这是一种思想上的交锋与锤炼,可以为教育的良善发展和形成正确的专业角色认知提供强有力的辩护。

深入进行儿童研究。儿童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和终极目标,不了解儿童就无法揭示教育的本真面目,专业发展的自由状态也就无从谈起。但是,“关于儿童还存在大量未知的东西。儿童心灵中某些部分总是未知的,但又是必须了解的。”[10]因此,研究儿童成为教师专业自由的条件性要素。我们要深入剖析成年人对儿童成长的忽视和压抑,进一步确立儿童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回应现代教育与未来社会的诉求,在真正尊重与解放儿童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的合理转向,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重大挑战,能否真正地践行更是事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研究儿童、对话儿童,教师才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童心,进而走入儿童无拘无束的世界,在这种主体间性中形成对教育最确切的理解,并为自我专业发展敞开了无尽的空间。

努力学会敬畏教育。随着神圣在现代社会中退隐到自身活动的幕后,人们离美好的生活也越来越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敬畏已经从生活中被抽离。敬畏作为个体的思想情感意识,真实地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之中,是人们自我约束、自我警示、自我反省的最高法则,也是教师不断迈向崇高所不可或缺的。教师要在自爱中形成对教育的敬畏感,养成自律、自省的道德情感,使自由与创造行为不能逾越边界,因为总有一些东西属于教育的本质,是谁都无法亵渎和贬损的。而且,“敬畏才会使人发现世界的价值深处,反之,没有敬畏心的人必定永远只满足于世界价值的表层维度。”[11]通过敬畏可以彻底改变教师的灵魂,以及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并成为教师的内在性反省力量和自我向善的本能需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使教育真正成为教师毕生的信仰追求。

不断追求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并不是清澈的概念因果关系,也不是纯理性的逻辑推理判断,而是基于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心灵沟通与交流。“礼记·学记”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机械重复劳动是对教师专业的贬低,只有创造性的、灵光迭现的教学,才会让教师进入自由自在的艺术境界,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使教学成为心情愉悦、意志亢奋的互动过程。教师要从审美的视角来对待教学,形成对教学的深度认知,以此为基础构建富于艺术品质的教学图景,这与教学主张的形成和成熟具有高度匹配性。同时,教学艺术是对教育求真的合理超越,可以大大解放教师的教学,而不再成为某些外在框架的修正与加工,让教学充满着激情和想象力,教师的教学主张也在这种艺术追求中活化与提升,最终在人格化中形成鲜明而独特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2004(6).

[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3]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三卷)[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马志尼.论人的责任[M].吕志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6]伽达默尔.赞美理论[M].夏镇平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7]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赫舍尔.人是谁[M].隗仁莲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9]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彭富春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10]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马荣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1]舍勒.价值的颠覆[M].罗悌伦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Teacher Reflection Dimens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to Professional Freedom

ZHANG Xiao-dong

(Jiangsu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Research, Nanjing 210013, China)

Abstract: Professional freedom may help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shake off external restraint, eliminate obscure explanation on education by value alienation, achieve the interpretation full of humanity and creativity, and restore teachers' life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al dignity. As a result, teachers can realize their double values in a better way and in the end teachers can obtain opportunities of enjoying happy and free educational life.

Key words: professional freedom; reflection dimension; development path

猜你喜欢
成长路径
融媒体时代财经节目主持人的成长路径
基于不同业态比较的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发展路径探索
教学学术视域下高校教师成长的路径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成长路径探究
论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内涵与成长路径
优秀研究生成长机理及其模型构建
“新乡镇公务员”成长路径规划的实践与思考
反思性实践:卓越幼儿园教师成长路径
基于企业成长理论的经济型酒店成长路径研究
集群化发展:电力技术服务行业成长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