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莹 柯丽燕 陈平 郑瑛
[摘要] 目的 对我省部分农村地区高危人群家属的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对其培训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对185例家属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调查对象的CPR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所有的调查对象CPR知识的平均得分为(3.28±0.59)分。CPR知识的得分在不同的年龄组间比较及其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的组别间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接受过专门培训及没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家属CPR知识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我省部分农村地区高危人群家属没有比较好的CPR知识认知水平,应该给予相应的技能培训。
[关键词] 高危人群;农村地区;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59.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2-0006-03
临床上心跳骤停是最急危重症,特别是一些肿瘤患者往往本身合并心血管疾病,在外科手术、放化疗综合治疗及瘤体脱落物栓塞等多种诱因作用下更易发生心跳骤停,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抢救这类高危人群的途径中尽快开始有效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非常重要,而CPR开始的时间是成功的关键。但是我们不能预测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据相关调查,在大部分的院外急救突发事件中社区为其多发地点,而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120”急救人员往往不能在理想的时间内到达事发地点,所以患者的家属及其社区人员就成为“第一目击者”[1]。我们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跳骤停高危患者的185例家属进行心肺复苏知识的调查,并给予其相应的技能培训,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2009年8月~2011年3月对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85例我省农村地区患者家属,其对于本次的调查及其培训均为自愿参加,其中男120例,女65例。肿瘤外科手术后曾有心跳骤停史患者家属12例;易导致肺栓塞的肿瘤患者家属77例;肿瘤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家属96例。
1.2 方法
采用CPR问卷调查表[2]对本次的心肺复苏知识进行调查。问卷的组成包括以下3个部分:①一般资料调查,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及其受教育程度等。②CPR知识的测评,8个题目均为选择题,并配有三个答案:完全知道、不知道、部分知道,分别赋予1分、0分、0.5分,根据得分对于问题回答完全知道、不知道或者部分知道的患者例数进行统计,本部分的调查分数共计8分;③CPR知识学习现状及其需求的调查,均为多选题题型。由于本次调查患者的家属均仅有较低的受教育程度,所以有的调查对象不能很好地理解问卷中的医学术语,所以在技能培训结束前进行本次调查,也就是对于家属掌握的CPR知识的评价要在对相关知识了解之后进行。问卷发放以前,由调查者对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解释,问卷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填写,完毕后收回,本次调查中发放问卷185份,回收182份,有效回收率为98.38%。
1.3 培训内容及方法
《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及其《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3,4]为本次培训内容的主要依据。同时对于培训的内容以学科的发展为依据及时的进行增补,及时将以下的内容纳入授课的内容:“对大部分心脏停搏患者只需胸外按压即可达到复苏效果”等。科普层次为本次培训的教学水平定位。方法:①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组成本次培训的队伍;②多媒体教学为本次CPR知识讲课的主要的形式,同时在授课的同时配以图片及其实例,以便授课对象更容易理解;③CPR的技能培训采用边讲解边演示的方式进行,利用心肺复苏模拟人进行;④综合理论考试和CPR技能考核两种方式作为本次考核的主要方式,如果学员的考核成绩没有达到合格水平,则需要重新进行演示、训练,直到达到合格的水平[2]。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示为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比的形式,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分析,以上的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的调查
调查对象有效问卷中男119例,女6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9岁,平均年龄(34.7±5.9)岁;根据受教育程度分别为:大专及其以上、高中或者中专、初中、小学及以下分别为28例、65例、80例、9例;均为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家属。
2.2 调查对象对CPR知识的认知水平比较
所有调查对象在技能培训前的CPR知识的平均得分为(2.15±0.37)分,经过技能培训后的平均得分为(3.28±0.59)分,技能培训前后的平均得分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t = 5.03,P < 0.05)。由表1数据可见,“你知道呼吸停止的判断方法吗”条目中不知道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最小,而“你知道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吗”条目中不知道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最大,超过半数。
2.3 不同调查对象的CPR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由表2可以得出,CPR知识的得分在不同的年龄组间、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的组间、是否接受过专门的培训的家属间及不同的职业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2.4 调查对象的CPR知识来源及需求情况比较
调查对象的CPR知识来源及需求情况比较中发现,调查的内容有如下:①心肺复苏知识的学习途径中,此为多选题,选择学校、电视、书籍、网络及其专门培训的患者数分别为34(18.7%)、89(48.9%)、107(58.8%)、25(13.7%)、79(43.4%)。②在举办类似的培训班有无必要中,选择有必要、无必要及无所谓的患者数分别为180(98.9%)、0(0%)、2(1.1%)。③最希望通过哪些方式学习,此为多选题,其中选择讲课培训、相关书籍、电视教学及其他的患者数分别为166(91.2%)、110(60.4%)、93(51.1%)、33(18.1%)。由以上数据可见,在心肺复苏知识的学习途径中,大部分的调查对象的途径为书籍,而在举办类似的培训班有无必要中,绝大部分的调查对象都选择了有必要,而在最希望通过哪些方式学习CPR知识中,大部分调查对象选择为讲课培训。
2.5 CPR知识认知现状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分析
将CPR知识认知现状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分析得出,是否受过专门的培训是其影响因素。见表3。
3讨论
本次调查表明,农村地区心跳骤停高危人群家属心肺复苏知识认知水平较低,CPR知识的平均得分为(3.28±0.59)分,相关报道表明,近年来高危人群猝死家中发生的比例较高,许多家属在疾病发生时对于现场急救措施不知道如何进行,导致患者的最佳抢救时机丧失。所以对于“第一目击者”急救常识的普及是有必要的,而且对其进一步的推广有利于CPR成功率的提高。本次研究也发现,农村高危人群家属对于掌握CPR的必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在举办类似的培训班有无必要此调查的栏目中,有98.9%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提示家属已经意识到对其进行CPR知识的认知现状的调查及其培训对于院前猝死率的降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农村地区高危人群家属曾经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其具有相对较高的CPR知识的评分,与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的调查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对于相关的人群进行专门的CPR培训能够使其CPR知识及其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不失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形式。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就是部分农村地区高危人群家属虽然接受了相关的培训,却仍然具有较低的CPR知识测评得分,没有将相关的知识掌握牢固,提示对于相关人群的定期的重复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中发现,CPR知识的得分在不同的年龄组间及受教育程度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我们应该对于各个年龄层次及受教育程度的农村地区高危人群家属的相关培训加强力度[5,6]。以上提示对于与农村高危人群家属通过这种模式进行培训可行性比较高,对于家属尽快掌握CPR知识和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重复培训使其CPR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的水平。
总之,在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中,现场急救至关重要,而提高现场急救水平中,对CPR技能进行普及又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我国的发展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地大、人多,同时又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经济和文化,这点在农村地区较为突出,它往往具有较差的交通运输条件,不具备充足的专业急救人员,所以对于农村地区高危人群家属的心肺复苏重视的认知现状进行了解及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4]。农村地区高危人群家属没有比较好的CPR知识认知水平,应该给予相应的技能培训,使其对现场的救护技术进行很好的掌握,充分发挥在院前急救中的“第一目击者”作用,使高危人群的急救成功率得到提高,院前病死率得到降低。
[参考文献]
[1]符爱淑. 陪护人员心肺复苏知识调查与分析[J]. 海南医学,2009,20(9):119-121.
[2]钟克丹,李小云,王丽萍. 南石头街社区居民院前心肺复苏知识调查[J].护理学报,2010,17(4A):74-76.
[3]李春盛. 聚焦200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二)[N].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03-02(27).
[4]张小平,吕江明. 企业员工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现状及技能培训的探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3A):19-21.
[5]莫洁芳,苏秀宁,周建新. 社区高危人群家属心肺复苏知识认知现状及技能培训[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39-40.
[6]关莲,吴瑛. 心脏猝死高危者家属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重点和难点[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9B):8-10,24.
(收稿日期:2012-04-12)